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人极其重视科举,士子读书的目的是求仕进。由举人、进士入仕被称为“正途”,将来有可能出将入相,据统计,清代的740多位尚书中,进士出身的多达339位;980位地方巡抚中,进士出身的就有390位,至于举人、进士出身的中下级官吏就更多了。故《清史稿》称,“(官吏)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相比”,因此,清代科举出身者,在社会中地位很高。清代的笔记小说,有不少内容涉及到科举,并从多角度记载、反映了科举这一社会盛事,其中用道教来解释科举现象的材料很富有文化韵味。  明清道教承袭了唐宋以来将进士神秘化的说法,认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在《清代朱卷集成》的基础上,以进士履历档案为中心,对清代科举履历档案所做的大致概述。本文认为,清代科举进士履历一般由进士本身履历、本族谱系和师承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3.
科举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涉及面非常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自近代学者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科举家族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有所突破,高质量的论著主要在明清科举望族研究上。就科举家族研究的现状而言,基本围绕明清望族、江南进士、地区望族、家族个案、汉族家族等主题。张杰的《清代科举家族》是首部系统研究清代科举家族的专著,资料翔实,具有极高史料  相似文献   

4.
明代南直隶鼎甲进士共有65名。其地域分布广泛,反映出明代南直隶重视文化教育,科举之风盛行;同时又明显呈现不平衡性特征,反映出各府、州、县科举实力不均衡,是各地在人口、经济、交通、教育、政治、科举氛围等方面所存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明前期南直隶鼎甲进士出自平民家庭者占比为33.33%,后期则下降为9.09%,这主要是由于明后期南直隶鼎甲进士出自官宦和仅有学校功名家庭的数量明显增多造成的。官宦家庭对其子孙中式的影响并非主要凭借政治特权,而是主要依其家庭有利的经济、教育文化条件和科举氛围并最终通过子孙自身综合实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唐宣宗以下的唐末科场,是唐代科举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马端临(文献通考)特别指出了当时最重要的进士科所存在的问题,所谓:“进士科当唐之晚节,尤为浮薄,世所共患”(卷29)。马氏所谓“唐之晚节”,没有确指其时代,但通过考察可以发现,史书所记载的唐代科场的种种弊端多集中于宣宗之后,随唐朝末世的来临而呈激化之势。目前关于唐代科举制度的研究,以傅项综先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以及吴宗国先生的(唐代科举制度研究)最为深入,但两书对宣宗以下的问题往往作为历史的延续而不做特别的分析。唐末科场的黑暗往往被视作末世的衰…  相似文献   

6.
渠本翘是近代山西省出现的最杰出的实业家之一,他曾精读《四书》、《五经》;曾经历从秀才到举人,直至进士的科举之路;也是清政府着意栽培的官员和企业家。他却将发展民族经济与民族教育作为了其人生之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7.
岑仲勉先生《唐史余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卷四《杂述》"前乡(?)进士"条引北宋柳瑊摹雁塔题名残拓本:"雁刹题名有令狐绹书一通云:‘侍御史令狐绪,右拾遗令狐绹,前进士蔡京,前进士李商隐,大和九年四月一日。’"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一,蔡京开成元年(836)进士及第,李商隐次年(837)登第,均在大和九年(835)之后,刘承干《玉溪年谱序》因据王定保《唐摭言》"得第曰前进士"之说,云:"大和九年玉溪尚在随计之列,安得有前进士之称,殆不足据。雁刹题名为宋宣和间人得唐贤遗迹补缀上石,年月往往淆错。"(《唐史余审》引)岑氏反驳曰:"但勘  相似文献   

8.
张忱石先生发表在《文史》2008年第3辑上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一文在科举人物的分科与系年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可能造成研究者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张忱石先生发表在《文史》2008年第3辑上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一文在科举人物的分科与系年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可能造成研究者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张忱石先生发表在《文史》2008年第3辑上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一文在科举人物的分科与系年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可能造成研究者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自洪武四年(1371)开科取士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所取多后生少年”,于是便“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一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才举行了停罢后的首次会试,取中进士472名。但由于本科榜眼练子宁及进士黄子澄等在靖难之役中坚决站在建文帝一方,所以当明成祖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后,不但将练子宁、黄子澄等削籍置法,而且还下令毁坏了本科进士题名碑,从而造成《进士题名碑录》中许多进士缺名。朱保炯、谢沛霖先生在编纂《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时,  相似文献   

12.
以凝重浑厚的风格、沉蕴宏博的史料、自然灵动的文笔和透辟精到的论述,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多层次、多趋向地进行唐代文学的整体考察和深度开掘,是傅璇琮先生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说《唐代诗人丛考》最初显示了这个特点,那么,从《李德裕年谱》到《唐代科举与文学》则标志着他的这种探索和追求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科考佚事     
朱庆馀行卷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给名士,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这首《闺意献张水部》(又名《近试上张水部》)投赠的对象,是官居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  相似文献   

14.
"秀才科"被《新唐书·选举志》等典籍列为常选科目之首,是唐代科举重要科目之一,同时也是起伏甚大、变化较多且不易详明的科目之一。过去学者们对此多有考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有未达或可商者。笔者近年致力唐代试策研究,于唐代科举各科之试制及其变迁,稍有所及,兹就有关文献记载,略作考辨如下。未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5.
非常考生     
最反叛的考生吴敬梓 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儒林外史》。他出身科举世家,但对科举“正途”颇为反感,29岁参加科考遭斥逐,此后更蔑视礼法。他猛烈抨击八股科举制,十年乃成《儒林外史》。因中举而狂喜发疯的著名考试人范进便是他笔下的经典人物。最风流的考生柳永 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多写风花雪月,羁旅行役。他初考进士落第,填《鹤  相似文献   

16.
商衍鎏先生以亲身参与科第之人,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述有清一代科举与学校制度,其材料充实,内容丰富,广征博引,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最有影响著作之一。笔者在阅读此书时,发现作者在述及进士及关于进士系内之各种考试和清代科场案相关内容时,所记时间有几处错误,现分述并校订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学术界对宋、元时期"股体"时文的演变过程至今不甚了然。现存论及元代"股体"时文作法的材料在元代一些《诗经》注本中有所展现,而这些注本的主要内容都集中保存在明初孙鼎编辑的《诗义集说》中。本文对《诗义集说》中引录的元代谢升孙《诗义断法》、彭士奇《诗经主意》、林泉生《诗义矜式》、曹居贞《诗义发挥》四家著者和著作进行了一些考辨,确认四位著者都是元代进士,他们的著述以及他们的科举活动与元代科举及元代"股体"作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韩策博士著《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一书,2017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2015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在学习和借鉴学界众多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所藏档案与官方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宿郑州》一诗创作于被贬济州途中。本文结合唐代科举的社会背景、王维早年的思想状况及诗本文,得出诗中所包含的多层次情感这一结论,并围绕这一点对以最整首诗进行鉴赏、评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的两件敦煌文书BD14491号和BD14650号,可以完全缀合为一件,是唐初有关进士科试策的模拟试题,弥足珍贵。此件文书内容丰富、时代较早,对研究唐初进士科试策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此研究和认识不足,特别是研究科举的学者从未关注本件文书。郑阿财先生《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