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如今,电视相亲节目愈演愈烈,大有方兴未艾的趋势。作为一种消费时代的娱乐方式,电视相亲应止于娱乐。在电视上相亲是现代人的一种创造,将相亲作为一档节目搬上荧屏,是电视台的创造。这个创造对于电视台来说摆脱不了干系的一点是收视率的维持。对于电视相亲节目,人们应当将它当作一档节目看待。试看,那些台上的男男女女对于对方的要求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如今,电视相亲节目愈演愈烈,大有方兴未艾的趋势.作为一种消费时代的娱乐方式,电视相亲应止于娱乐. 在电视上相亲是现代人的一种创造,将相亲作为一档节目搬上荧屏,是电视台的创造.这个创造对于电视台来说摆脱不了干系的一点是收视率的维持.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上的变化与革新不断,各类电视节目的火爆始料未及,制造出的话题接踵而至。真人秀节目的样态,伴随着中国观众对电视综艺不断提高的评判标准,经历了2011年的"相亲年",2012年的"音乐年",2013年的"模式引进年"。在这三年间,政府也接连颁布全行业的限制条例,希望对电视节目,尤其是娱乐综艺节目进行更规范的引导。回顾国内真人秀节目井喷式的蓬勃发展,从最初单一的选秀已发展到各种形式。因2012年《中国好声  相似文献   

4.
周丹丹 《新闻窗》2010,(4):54-55
据《南都周刊》4月27日报道,连续6个星期以来,江苏卫视推出的“新派相亲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稳居全国卫视频道收视冠军;而湖南电视台也推出了“用时尚的娱乐方式交友相亲”的节目《我们约会吧》,由此拉开了中国电视收视的新一轮竞争,带来了中国电视的相亲节目热。  相似文献   

5.
邓颖 《今传媒》2010,(12):76-77
2010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派电视相亲节目掀起新一轮收视热潮。这一电视制造的"相亲盛宴"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娱乐,也折射出在消费社会和商业文化的影响下,媒体文化急速向媒体奇观迈进的现象。本文将从道格拉斯的奇观理论出发,来解读这档红遍全国的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6.
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活跃在各大电视荧屏,从《玫瑰之约》到《我们约会吧》到《非诚勿扰》等等,从节目形式到现场嘉宾,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都被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包装和打造,爆出了许多经典名录,捧红了许多男女嘉宾,以至于最终相亲节目成了网红推新节目。观众也不再期待在节目中看到什么佳偶天成,只是抱着娱乐的态度看这些红男绿女在电视上作秀。今年初,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全新的电视相亲节目《中国式相亲》,以父母的名义,替孩子择偶把关。节目中观众看到的是五花八门的婚恋观,这些婚恋观所蕴含的大众传播学价值,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受众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自今年1月,湖南卫视推出婚恋交友真实秀节目<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播收视率节节攀升,近10家卫视随即播出相亲或交友类节目,"相亲热"一时再度席卷中国电视荧屏.① 面对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当下电视相亲节目实现了"相亲与娱乐"的融合,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另一方面,有人严厉批判节目所传播的畸形"婚恋观",担心年轻人的审美观、价值观由此受到负面影响,并忧虑社会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  相似文献   

8.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0,(4):9-9
国外相亲节目没人当真 美国:相亲更像演电视剧。美国的相亲节目是电视真人秀,属于娱乐节目,电视台策划的痕迹很明显,内容上的真真假假观众不会太计较。韩国:相亲节目纯属娱乐。大部分韩国民众都把相亲节目看成是娱乐节目,节目的参与者多是为了娱乐或博得一些知名度。日本:女嘉宾很现实。各式各样的相亲节目为日本大龄男女们提供了不少相互结识的机会。但是.也有网友评价日本的相亲节目过于低俗.女性嘉宾的言论也颇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张萍 《传媒》2010,(10):51-52
凭着对传统的精英化的反叛,草根化节目曾一度掀起内地电视娱乐风暴.一些卫视以"草根化"为核心孵化出一系列颇具创意的节目,有以草根阶层为主角的选秀节目、相亲节目、户外体育节目、智力问答节目以及情感访淡节目等.然而电视娱乐节目彰显草根精神的时间,低俗化倾向也随之而至.低俗化严重影响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剖析某些节目,希望挖掘出有意义的、内在的规律性,从而推动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文化走进了中国文化的"生态圈"并日渐显要。2010年热播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掀起了我国电视娱乐文化奇观化的狂潮,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传播技术高度发达、传播媒介高度融合的"超真实"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相亲节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个案,从《非诚勿扰》第一期到第一百九十期九百多名男嘉宾中筛选出97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男嘉宾,通过对他们的年龄,职业,工作生活的城市,在节目具体环节中的表现所传达的价值观、婚恋观等的信息,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得出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男嘉宾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形象的相关结论,探讨这种形象对于中国当今男士女士的价值观、婚恋观的影响,以及由此种形象引发的对电视相亲节目水准、档次的影响,从而对电视相亲节目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综艺大观》开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先后经历了综艺晚会时期、游戏娱乐时期、益智博彩时期并迈入了如今的真人秀时期。从草根狂欢的素人选秀到群星闪耀的明星竞技,真人秀时期的电视综艺节目力图运用"真人"、"真事"来向公众兜售"真情",其中最直接的当属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13.
《非诚勿扰》的热播,引发了近期电视相亲节目的一次热潮。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电视红娘》、90年代初的《今晚我们相识》,到1998年的《玫瑰之约》,再到今天的《非诚勿扰》,中国的电视相亲节目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自身创造,还是模仿者,节目的形式、诉求、反响都有着显著变化。本文试图把每个阶段的代表性节目作对比、梳理,分析电视相亲节目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宋晓蕾 《今传媒》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张敏  王海清 《东南传播》2014,(11):57-58
如今,婚恋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了,更是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县域地区同样存在。作为我国四级广电体系中最基层的电视台,县级电视台该如何为当地百姓的婚恋难题服务呢?与被指"娱乐至死"、"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电视真人相亲节目相比,由县级电视媒体主办的公益相亲会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高大上"的制作,但它接着地气,实实在在。这不仅需要电视台有创新、够大胆,还要时刻记住自身所担负的媒体社会责任,拿捏好电视的服务功能与娱乐功能之间的分寸,大胆地"为爱向前冲"。  相似文献   

16.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王阳 《现代传播》2006,(3):64-67
本文从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界定出发,分析了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特质,并从电视受众、社会语境和传媒市场三个层面剖析了娱乐资讯类节目兴起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电视娱乐资讯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7.
林玲 《东南传播》2013,(8):62-63
2010年以来,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为代表,在中国的电视荧幕上掀起了一股"电视相亲"热潮。与以往的"电视相亲"节目不同,这些节目以一种全新的婚恋交友节目类型出现,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同时也吸引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很显然,这种节目类型在中国电视节目类型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显著的个案。本文从"80后"、"90后"的情感婚恋、价值观念的呈现与交锋、具有"品牌效应"的主持人选择两个层面展开论述,试图探究新的婚恋交友节目热播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永  田凯 《青年记者》2013,(2):13-14
从2010年以来,电视相亲节目从一夜蹿红、处处开花到被非议、经整改,经历一段时间的"转型",如今又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二度火热态势。众多城市电视台也在相亲节目领域做着相关的尝试与创新。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优秀嘉宾资源的限制,城市台相亲节目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面对发展瓶颈,由扬州电视台相亲节目《相亲相爱》提议,会同江苏省的另外两家城市台开创了跨城相亲模式,与邻近城市台相亲节目之间抱团合作,优势互补,收视率和广  相似文献   

20.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