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20世纪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在独立王国中“世外桃源”的状态,成为世界文学百花园中一簇奇葩。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把外国文学引进中国———20世纪的中国文学走的就是这条路。由于本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本世纪末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这两次历史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电视台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千人一面”的格局使中国电视人多了几分尴尬与无奈,有专家用三句话来概括现在中国的电视产业局面:单调的繁荣,无序的竞争,资源的浪费。因  相似文献   

3.
“影视同期书”出版热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电视传播网络的快速建设,我国已经成为拥有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技术多层次混合的、现代化的、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电视网的泱泱大国。我国影视行业已经进入产业化大发展的新时代,文学和影视的交融与互渗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密切、深入。文学图书与影视互动,文字媒介和视听媒介相互补充,其直接效果是,在电视剧和电影所造成的广泛社会影响的带动之下,“影视同期书”极大地改变了文学图书市场的格局,一举成为文学出版的热点和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视同期书”几乎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社科、文艺类出版社争…  相似文献   

4.
“中研院”院长背后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文化研究的最高机构,其院长当然应为学者,而不能是与学术无关的纯官员;  相似文献   

5.
黄延红  严谨  彭斌  朱作言 《编辑学报》2019,31(6):638-640
如何加快中国品牌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中国科学》系列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为“两刊”)为例,从优化期刊布局、推动学部平台办刊、发挥专家办刊作用、提升学术质量和核心竞争能力等方面介绍“两刊”的改革举措与发展实践,并从集群化、国际化、专业化和数字化4个方面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玮 《出版参考》2016,(5):38-39
“十二五”期间,中国出版产业以讲述“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内容”作为“走出去”的主旋律,在世界舞台上奏响了出版“走出去”的华章.华章之中,中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果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备受瞩目.如何让更多的优秀学术图书走向世界,如何有效传播代表中国高度的学术声音,如何以学术标准弘扬中国思想文化,这对具有学术传统的出版社来说,既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在三联书店出版“走出去”的工作经历,对学术出版机构如何通过挖掘资源优势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走出去”路径进行分析和交流,期待以三联学术为代表的“人文精神、思想智慧”在世界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呈兴旺发达态势的比较文学俨然成为了一门“显学”。但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内,东方文学以及东方国别文学之间局部与整体性的比较研究,则是一个似乎常被人忽视的研究领域。而在当下,王向远教授被视为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界的翘楚与代表性人物,其致力于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已达20余年,科研成果极为丰硕。不久前,宁夏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王向远教授的主要代表性论著汇编《王向远著作集》(全i0卷),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多学科领域,其突出的学术特色是“大视野”与“开拓性”。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晚清”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涉足晚清文学,但尚未出现过《中国晚清文学革命史》(马春林著)这种明确肯定晚清文学 “革命”性质的论著。 视角宏阔,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它采取“世界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视角,将晚清文学革命置于世界性文学交流的大系统和20世纪中国文学新旧嬗替的整体进程中审视和考察,从而获得不同于以往文学史研究的新认识:晚清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封闭的本土文学走向开放的世界文学的辉煌起点。它标志着中国人“世界文学”意识的觉醒;它是中…  相似文献   

9.
姜华 《中国图书评论》2011,(11):120-122
中国文学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古已有之。但若论交互影响之大、之深,恐怕非20世纪莫属。因此,陈思和教授特意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的理论建构,在这一理论构想中,他特别强调中国文学与其他国家文学地位上的对等性,而摒弃了中国文学如何在世界文学思潮影响下发展的“世界/中国”的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学科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唐代文学研究始终处于辉煌的创造性阶段。在这新一轮的学术开始之际,首先由一个重要的契机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唐代研究领域的关注,这就是郭沫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版的《李白与杜甫》──那一时期可以称得上学术专著的出版物只有两种,章士钊的《柳文指要》也属于唐代研究的范围。《李白与杜甫》始料不及的结果是书中大量史实与认识的讹误引起普遍质疑,这在郭氏欢呼的“科学的春天”到来时,为唐代文史学科储备下了人才最多的研究者队伍。郁贤皓先生在80年代出版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游戏业的发展将高举两面旗帜,一面是振兴民族 文化,一面是保护知识产权。只有根植于中国厚重、 古老、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的 土壤,中国的游戏业才拥有实力,拥有后劲,才能够持续 发展,才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才拥有特色、个 性、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这一个”的独特风景,才拥 有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魅力和能力。中国出版业有一句老话:最地方的、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五千年文明 历史的积淀与划时代的科学技术天衣无缝的结合,将会使 我们的游戏产品,既充满活力,青春四溢,又不失本真,根 系牢固。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曾经…  相似文献   

12.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是近年来由著名学者、文学史专家杨义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写文学史”讨论之后,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书写的反思和探索,也是中国文学研究界对“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过程的重新梳理和认知,以及有着强烈责任感的文学研究者面对世纪之初“全球化”潮流的沉着、睿  相似文献   

13.
变期刊大国为期刊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期刊与中国轿车何其相似 提起中国期刊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中国的轿车,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生产轿车的工厂,可是生产轿车量却是世界上最少的,全国生产轿车数量的总和还不如韩国一家“现代”汽车厂;质量也不咋的,稍好一些的都是“假洋鬼子”,弊端就出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无序竞争”上。中国期刊就很像中国的轿车,我国现有期刊8725种,其中发行量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档案学术共同体 1.档案学术共同体及其构成 档案学术共同体“是致力于档案学学习、研究和实践的一群人,是档案科学的主体,是进行档案科学研究,拥有档案学范式的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百余年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拿来主义”,导致学术原创性的缺失,并使得当今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完全处于低势住的“入超”状态,没有资格对其他国家输出研究成果。事实上,西方科学和人文这两大图书馆学话语都有不足,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适可以弥补其缺撼。中国学者只有有了输出意识才能真正走向原创性的学术诉求之路,只有坚守自己的身份立场才能建构“中国制造”的图书馆学原创理论。  相似文献   

16.
华夏传播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对“华夏传播研究”这一学术研究领域名称的出现进行历史回顾。接着界定了“华夏传播研究”的内涵 ,认为其内涵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传播活动和传播思想的发掘、整理、研究和扬弃 ,它与“传播学中国化”、“传播学本土化”不同 ,但却关系密切。最后 ,指出了“华夏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强烈的时代色彩 ,对当前世界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使这个领域能有个准确的科学的名称以促进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5月16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40多名代表出席盛会共同阐释金庸小说“这一复盖全球的文学现象之谜”,会议的主题是金庸小说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主办人在会议发言中指出,金庸武侠小说风靡全球华人读者,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国文学向来以严肃文学和纯文学为主,武侠小说被视为大众文学或通俗文学。但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过了“雅和俗”的界线。因此,这次讨论会,  相似文献   

18.
《信息系统工程》2013,(10):10-10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随着消费者将其大部分消费从实体商店转移至电子零售网站,中国的网络消费将呈指数式增长。消费者正在迅速运用“多渠道”进行购物,  相似文献   

19.
假如我们不学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把握世界程度的差异把人们划分为属于拥有不同“科学能”的不同“量级”的人群,在这不同量级的人群之间常发生的事就是:量级高的欺骗和辖制量级低的。  相似文献   

20.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穷七年之功组织出版的《国学大师丛书》,系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其学风扎实、思想深邃、语言隽永、文质并茂、装帧质朴大方、整体水平较高。《丛书》以个案评传的方式展现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百年学术文化的历史画卷,再现“近代诸子”为人风范及其历史性成就之整体规模,旨在揭示渐入佳期、前景广袤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文化契机。正所谓“廓清中华学术大道,了悟世界文化大势;重写近代诸子春秋,兼续东西学术薪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