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园不值》一课的教学设计武汉市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袁晓珍六年制第十册第一组共有三篇课文,《游园不值》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  相似文献   

2.
一、抓住标题,细细解读师:同学们,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读读课题,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生:我关注到了昆虫。生:我关注到了衣袋。师:把你最关注的词放回课题,再读读。想想课文会围绕课题写些什么内容呢?生:是谁把衣袋装满昆虫?生:他为什么要在衣袋里装  相似文献   

3.
讲课教师:郭惜珍(天宁区教研员) 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游园不值》《春游湖》 教学过程:(开始上课。师生互相问好后,教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忆江南》和《玉楼春》上阕)(学生齐声背诵) 师:今天我们再学两首古诗。先学第一首《游园不值》。大家拿出课本来。  相似文献   

4.
正一寻找教学切入点师:最近我们学过两首诗,一首是《游园不值》,我们背一背!(生背诗)师:背诗和读书不一样。背诗要慢一点,慢了有时间去想象,有了想象,才能看到画面,有了画面,我们才能欣赏到古诗的美。我们再来背另外一首《宿新市徐公店》。(师生同背)师:刚才我们背的两首诗出自《古诗两首》,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古诗两首》(板书课题)。看这两首诗,题目很长,谁能读好这两个题目?(学生读诗题,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人教版语文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之前都增设了"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项。对这种简约的教材编排,许多教师往往以机械化、简单化的眼光来处理。【案例】(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师:我们一齐读读下面的词语,再抄写每一个词语。(生齐读,抄写词语)2.读读记记师:谁来读读?(生"开火车"读、记)【思考】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狭隘地理解教材,将教材内容作了简单化的教学处理。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头脑中都产生了哪些小问号? 生:维生素C 是什么东西? 生:维生素C 是什么样子? 生:维生素C 是谁发现的? ……师:读读课文,相信同学们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开始自由地读课文。生:原来是哥伦布发现了维生素C。生:不对,应该是船员们发现了维生素C 。生:你们都错了,发现维生素C 的是意大利的医生呀。师:究竟是谁发现的呢? 学生相互争执,各持己见。教师有意识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进行讨论。生:首先,我们认为是哥伦布发现的。因为这种病发生在海上,又在海上得到了解决,而这些都和哥伦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如果…  相似文献   

7.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8.
陈晚林 《四川教育》2006,(11):25-25
下面是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游园不值》的教学片段:(在初读古诗、感悟诗的内容后,师引导讨论、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师:这样一座普通的园,这样自然而然的景物,诗人又对他们赋予了怎样的感情?你能从诗中哪个字看出来?生:怜。(师板书)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诗,边读边品,推敲推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想像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下来。  相似文献   

10.
正某杂志推出的"立体课堂"栏目中,《变色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实录中有如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生读后,交流)变色龙的外形。师:(板书:外形)谁来读读课文第十自然段?生:"变色龙这么迟钝,怎样捕捉食物呢?"师:这个自然段仅有一句话,谁能根据  相似文献   

11.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唐朝有一位大画家。谁能读读他的名字?生1:戴嵩。师:声音很洪亮。你也来读读。生2:戴嵩。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认真看我板书课题。(师板书)齐读课题。生齐:21画家和牧童。【点评】导入有方。  相似文献   

12.
以下是在不同场合听到的同一篇课文近乎相同的引入环节。[案例A]师:请同学们读读课题——《这条小鱼在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救小鱼的事。(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似乎还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一、揭题明法,自读探究师:这是一首古诗,对于古诗的学习我们并不陌生,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古诗学习有哪些方法?生:读,背,思,悟。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怎么读背,怎么思悟。生:读诗、背诗都要体会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要有滋有味地读读背背,这是理解古诗的基础。生:边读边想诗人究竟要表达什么情感,说明什么道理?对于我们有何意义?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申申 《语文学习》2021,(1):14-1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大家之前也学过不少古诗,有什么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可以分享吗?生:我会先看课文的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生:可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生:我会先把这首诗大声读几遍,读熟。  相似文献   

15.
一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堂古诗文教学课。教师在引领学生诵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大意后,是这样组织学生探究诗意、体验诗情的。师: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也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山水画家。那天送别元二回来后,他即兴为这首诗配了一幅画。他会画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古诗,然后猜一猜。(生马上低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段: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是美妙的意思。也就是“奇怪美妙”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是“稀奇”的意思。(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师: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读中品味师:秋雨后的空气那么清新,成熟水果的香味那么诱人,难怪小朋友都不想走了。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生:勾住。师:谁来读读,看谁的朗读也能勾住我的脚步。(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师:你的朗读让我仿佛闻到了香香甜甜的气味。瞧!老师站在这里都不想离开了,你们知道我这是怎么了吗?生:被我们的朗读给勾住了。师:你们真会读书!水果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要关注语文元素,让学生经历学语文的过程,引领学生学习纯美的语文。笔者在设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注重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道,流淌着儿童学习语文的情趣,用纯美的语文不断滋养学生生命的成长。一、破题导入:理解题蕴,拉开学习语文的序幕师: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一篇课文,知道课题是什么吗?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将课题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20.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片断]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诗文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比老师还棒。你们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师:对,大家一起来看课文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呀,它已经越过了墙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