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科普功能方面发展较快。其中,德国和英国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科普方面比较有特点。德国的自然保护区拥有健全的机构,在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中专门设立了与行政管理部、发展管理部、自然保护与科研部并列的公共关系和游憩宣教部。而英国,国家公同和保护区的发展有别于世界其它国家,由于数千年人类的开发,有代表眭的自然生态系统所剩无几,绝大部分土地被分块切割划归私人所有。  相似文献   

2.
欧洲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科普功能方面发展较快.其中,德国和英国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科普方面比较有特点.德国的自然保护区拥有健全的机构,在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中专门设立了与行政管理部、发展管理部、自然保护与科研部并列的公共关系和游憩宣教部.而英国,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发展有别于世界其它国家,由于数千年人类的开发,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所剩无几,绝大部分土地被分块切割划归私人所有.  相似文献   

3.
美国、加拿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境科普情况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进行环境科普的理想场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国家,其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科普活动类型多样,有很强的环境科普功能.加拿大自然保护区的体系庞大,分工明确,是以科学研究为主,同时也很注重其环境科普方面.  相似文献   

4.
1自然保护区发展简史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政府1872年建立的黄石公园,因当时还没有“自然保护区”这一名称。1890年,美国又建立了巨杉国家公园和Yosemite国家公园。加拿大比较重视资源保护工作,于1885年在西部划立了3处国家公园。1879年,澳大利亚建立了6处国家公园,新西兰也划立了 2处国家公园。 1898年,南非设立了Sabie野兽保护区;同期,英国在其殖民地印度建立了阿萨姆卡齐兰加保护区。到了20世纪,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得到迅速发展。1909年,瑞典划定一批自然保护区,欧洲其…  相似文献   

5.
史海珍  于薇  李泠  杨敏 《地理教育》2012,(10):57-58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国家之一,世界上第二个建立起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非常系统化,其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工作都走在世界前列。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1879年4月26日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宣布建立澳  相似文献   

6.
360 News     
布雷肯比肯斯国家公园的壮美星空英国威尔士布雷肯比肯斯(Brecon Beacons)国家公园近日被列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成为继加拿大莫干迪克国家公园、英国埃克斯穆尔国家公园、新西兰奥拉基麦肯奇保护区、纳米比亚自然保护区后,全球第5个获此殊荣的地区。在该公园内,人们可以欣赏到夜空中的银河、星座、星云,甚至可以观看到流星雨,景色壮美动人。  相似文献   

7.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是环境教育的基地,是中小学生物教学可开发利用的潜在资源。本文从环境教育的理念、环境教育的设施、环境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教育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香港米埔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8.
198 9年 3月 18日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科院、西藏社会科学院的共同努力下 ,西藏自治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正式宣布成立。 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 ,与地处珠峰南坡的尼泊尔萨迦马国家公园同为世界上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其包含珠穆朗玛峰和其他四座海拔 80 0 0米以上的山峰 ,又是世界生物地理区域中最为特殊的西藏省和喜马拉雅高地省的交界处 ,成为世界上最独特的生物地理区域。保护区大致位于北纬 2 7°4 8′~ 2 9°19′ ,…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国家公园理念已经得到全球各国积极响应.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为例,从国家公园体制和时间发展轨迹两个视角,通过对不同典型地域环境下的国家公园的所有权、法律法规、分区模式、开发理念、规划体系、资金机制、管理、经营、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地域特征、全球化环境问题、社会经济发展诱因、关键性的法规理论引导是推动国家公园发展的根源动力,以此期望为我国国家公园计划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姆林自然保护区科普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普旅游是生态旅游的精品项目 ,基于对牛姆林自然保护区科普旅游开发优势及不利因素的分析 ,探讨了几点开发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挖掘科学内涵、扩展旅游线路及建立标牌系统、建立游客中心和科普展览馆、注重岗前培训、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开发科普旅游市场 ,另外还略为讨论了牛姆林科普旅游开发建设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建立规范管理、规划布局、科学统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路径。本文以彰武那木斯莱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整合、优化、转化等任务探索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莆田学院学报》2016,(5):37-42
以世界保护区委员会(WCPA)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理论为基础,通过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各个管理过程的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参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2015年)国家技术标准,从5个方面对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平均得分为73.65分,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管理对象、管理行动、管理保障、管理成效、生产与建设的得分分别为16.10、16.35、21.65、20.35、-0.80分。管理成效方面有了初步的成果,管理行动为当前保护区管理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比以往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环境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角度出发,对自然保护区法制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1981年至2005年20多年时间里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各年接待游客数量,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九寨沟旅游地发展经历的探查、参与、发展等三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相应的环境问题。在肯定九寨沟近年来在环境保护上的诸多成效的同时,结合现代环境管理思想,对九寨沟环境管理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发展都较快,香港的自然保护区有严格的管理体制,而台湾自然保护区管理健全,是环保教育宣传典范. 一、香港地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境科普情况 香港为保护多样化的野生动物和自热景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近40%的土地面积及1.46%的海洋面积已经根据香港法例或者国际条约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文化传播普及工作真在蓬勃发展,其中科学文化普及是一个亟须重视和加强的方面。本文通过研究美国、英国与德国的发展气象科普的经验,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科普工作的先进经验,同时分析我国现阶段气象科普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对我国下一步发展气象科普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文化传播普及工作真在蓬勃发展,其中科学文化普及是一个亟须重视和加强的方面。本文通过研究美国、英国与德国的发展气象科普的经验,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科普工作的先进经验,同时分析我国现阶段气象科普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对我国下一步发展气象科普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明进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20年前被提出后,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方面的管理措施还不够完善,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隐患.直接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急需规范和管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同样显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2012,(7):36-37
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美国国家公园实际上是自然保护区。在那里,人们除了能尽情地享受大自然之外,还可以从科学家那里学到许多知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起步较晚,但许多问题却已突显。首先,管理法规缺乏,自云南酝酿筹建国家公园至今已有十余年了.但我国有关国家公园的相关法规还没有出台,导致了管理无序的局面;其次,管理部门混乱,国家林业局确立了云南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而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又批准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再次,环境教育不足。旅游环境教育是国家公园设立的目的和功能之一,但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园都基本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最后,公益性被抹杀,云南的普达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大峡谷国家公园门票都居高不下,这与国家公园“是人民的权益和享乐的公园”的性质相违背。针对上述情况。认为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首先,要尽快出台《中国国家公园法》,使国家公园的发展与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理清管理体制,扭转政出多门、互相扯皮的现象;再次,要把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让旅游者在游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环保意识、生态意识,逐步改变国民落后的旅游素质;最后,国家公园不应成为各地景区赢利的一个国字招牌,它应该是全体国民休闲游憩的胜地,是实现国民休闲权、旅游权的公益保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