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兵 《成才之路》2014,(21):95-95
一、设计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物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来探究地理过程成因以及规律等。因此,我在设计本课进行教学时,从学生身逆遇到的实际热力环流问题人手,力求将知识融于生活,并充分考虑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引导掣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来提升他们匀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章内容与前后知识关联性很强,其中“热力环流”更是本章内容学习的基础,因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而且后面的“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也都是“热力环流”的知识延伸和理论拓展,所以“热力环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可见,学好这部分内容是掌握大气运动知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后续学习大气相关内容的基础。在“热力环流”教学中,没有通过直观实验,而是通过模拟实验场景,设计递进式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一步步探究、发现,既较好地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又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教学中,热力环流的形成、等压面分布等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特制作本教具。1 原理根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形成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导致等压面弯曲,产生大气水平运动,进而形成热力环流这一原理制成。通过观察等压面的弯曲,直观形象地说明气压差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若该图是热力环流侧视图。(1)A、B比较,________处温度较低,____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2)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的升降运动,引起地面冷热不均B.上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一致C.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D.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形成了大气的水平运动(3)大气运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A.三圈环流B.大气环流C.热力环流D.季风环流2.若此图是冬季风侧视图。(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A、B两地哪里可能是亚欧大陆?_____________。我们感受到的西北风应是数字号_____处,造成…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流”既是高中地理教材“地理上的大气”一章的重点,也是该章的难点之一,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顺教学思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引起大气环流的诸因素。经过多年实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假设条件→推翻假设→步步深入→得出结论”的“四步法”。 第一步,由热力环流导人大气环流,提出“大气环流”的概念,即全球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指出引起大气环流的因素是很多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先提出三个假设条件:(1)地  相似文献   

6.
靳自芳 《考试》2011,(10):48-49
在教学中,大气运动主要指热力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季风环流等。大气运动被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形成风,垂直运动指空气的上升和下沉,即对流运动。高考试题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下面是大气运动知识在2011年高考中的体现:例如2011年全国卷的第9、10题,此题给出了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地形和8时气温的垂直分布剖面图,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地理》2005,(4):45-46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2.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3.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4.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5.当大气环流微弱时,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6.由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  相似文献   

8.
一题一议     
[题目1]读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l),回答有关问题: 高空等压面 (1)据图回答,G为_(高、低)气压区,C为—(高、低)气压区。 (2)A、C、D、E、G五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气压最低的是_。 (3)用箭头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完成热力环流。 (’)A、B、C三地,温度最低的是_。 [评析]该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热力环流的知识,只不过是教材中热力环流图的一种变形。 在实际的考题中,有关热力环流的试题只显示某一条等压面的凹凸情况(如例题),据此判断有关气压、气流、气温的知识。因此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如下四句口诀:“高高低低,上…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结构大气环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物质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大气的热力状况热力作用!大大气气对对地太面阳的辐保射温的作削弱用作用全球的热量平衡!人全类球活多动年的平影均热响量状况"$$$#$$$%大气的运动原因根本原因——地区间冷热不均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异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形式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气旋与反气旋——最常见的大气运动形式大气环流!季三风圈环环流流"$$$$#$$$$%"$$$$$$$#$$$$$$$%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暖锋…  相似文献   

10.
地区间冷热不均 ,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 ,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气压差异又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 ,这样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一、热力环流的主要类型小尺度范围内 ,下垫面只要存在冷热不均 ,就能引起环流 ,例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山坡山谷冷热不同、人类活动等都有可能产生热力环流。图 11 海陆风 如图 1所示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 ,陆地增温快 ,气温比海上高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 ,空气由大陆吹向海洋 ,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 ,而此时海洋上…  相似文献   

11.
刘娟  相炜 《地理教育》2009,(5):28-29
教材分析 大气的运动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材首先介绍了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然后阐述了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形成过程,并设置"活动"题来解释海陆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三圈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上册“大气环境”单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全球气候形成和分布的基础。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要有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很多同学都觉得它是地理学科中继“地球运动”后又一个非常难的知识点。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难点呢?如果将其分解为6个小点,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自然就会化难为易。1.两个必要的铺垫第一,掌握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热力环流,为理解“地跨赤道到北极的半球热力环流”打好基础。第二,两支相对运动的气流相遇后的运动方向是,近地面的气流相遇后空气将会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形成低压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节内容,课标要求为"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通过本节创新课堂科学实验活动,主要弄懂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二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的大气运动部分,先介绍了热力环流,然后介绍了三圈环流,它们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非常容易陷入把气温和气压的关系理解为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5.
翁成福 《教学考试》2023,(18):32-37
<正>“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是“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学生在解答这一部分内容的试题时常出现错误。2022年全国乙卷第9~11题以海陆风为载体,从地理基本概念出发,利用常见天气符号和热力环流的原理考查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该组试题难度中等偏上,区分度较大,体现了高考试题选拔人才的功能。对此,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大气》知识难点的教学设计赵淑华《地球上大气》一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分层结构,大气的热状况,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各种气侯的成因。此章内容多,知识量大,教学难点也多。特别是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的成因和特征以及在不同气候控制下的自然带...  相似文献   

17.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就叫做季风。其形成原因简单地讲是大气环流变化的结果,具体来说,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冬夏不同季节高低气压形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冬夏方向截然相反的季风环流。...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目标准确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运用图示分析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激发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过程师:出示孔明灯图片(提出问题),有谁认识这是什么,有谁知道它的来历?(可能学生会议论纷纷,借此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学生来讲台前点燃它们,同时提  相似文献   

19.
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难以正确理解高低空气压数值的绝对性和高低气压的相对性,无法把握热力环流的本质。笔者运用数值模拟法来讲解这一问题,则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具体步骤如下:一、模拟初始状态如图1,假设在单位面积A和单位面积B上各有一延伸至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鉴于高低空空气密度的差异,则可以用数值"800"和"200"分别来表示假定两空气柱内低空与高空的空气重量。那么,按照气压的定义,A气必重处大气少  相似文献   

20.
郑长伟 《新高考》2006,(2):50-55
[原理呈现]一、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如图所示 2.形成过程(1)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若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水平气压差异:A地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压差异相反,A地形成低气压,B、C两地形成高气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