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趣说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相似文献   

2.
趣说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相似文献   

3.
作家冯骥才曾经就怎样区分散文、小说和诗歌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散文”:是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随笔、杂文、特写等.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散文定义,它部分指出了散文的“外延”,而没有揭示散文的任何“内涵”.散文比较尴尬.小说可以有叙述视角、叙述者,可以有“人物”“故事”“环境”等三要素;戏剧可以有戏剧冲突、情节突转;诗歌可以有韵律、节奏……散文呢,散文有什么呢?有“形散神不散”,我们一直这样习惯性地指称散文的特点.但小说的“神”能“散”吗?诗歌的“神”能“散”吗?小说、诗歌的“形”就整齐划一吗?看来,“形散神不散”并不是散文的专利.那么,散文究竟有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说过:“我觉得感伤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却饶有趣味。他的《端午的鸭蛋》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常有学生问,新闻、通讯如何写?我说看报去,人家怎么写,你就怎么写。有些学生问,评论如何写?我说,报上天天有,大评论、小评论、文艺评论、思想评论、读后感、编后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挑着读吧。也有不少学生问小说怎样写,散文怎样写,我亦常回答道,读小说去,读散文去。于是他们不免会想,这位老师的惰性太大了。其实不是我懒,也不是我讲不出来,而是我不大赞成“文章作法”、“新闻要素”之类的说教。我主张以文习文,从活的文章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菁灵姐姐:你好!这是我第二次跟您写信。最近我沉迷于写小说,没事做就写。姐姐却反对,说写小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还撕了我的习作。我有什么过错?写小说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呀!苦恼的女孩刀刀狗文学作品是很迷人的。小说、诗歌、散文、童话、神话、寓言等等,那些迷人的故事、动人的语言、感人的情绪,把我们少男少女弄得如醉如痴。酷爱文学是正常的现象。我同你有类似的经历,初中开始也痴迷写诗、写小说,胡思乱想、胡编乱诌,可认真可投入了。语文老师还称赞我,在我的作文簿上写有“童心可贵”的评语,至今难忘。长大了,我才慢慢懂得:写小说不光要有热…  相似文献   

8.
常听一些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写散文最容易。可不,每个人过学、读过书的人谁没写过散文?几乎每位教师给学生的第一次作文都是要求写散文。不过,莫里哀的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那位攀附风雅的市侩那句名言,却从反面向我们的散文作者敲了警钟。他说:“天哪!原来我说了四十多年的散文,自己竟一点都不知道呢。”如果认为怎么说都是散文,怎么写都是散文,那可就真让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  相似文献   

9.
<正>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中,散文是极其常见且常考的一类文体。但是初中生在面对这一文体时,普遍反映出读不懂、不会做的问题。其实散文,也无非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也只是抒发作者的一点感觉、描绘一些情境、体味一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却往往令人深切难忘。要想真正的读懂散文,会做散文题,那就需要把握好散文的基础知识点与散文试题的常考考点,这样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做好散文试题。  相似文献   

10.
漫说散文     
一散文的概念有点杂,这里说的是现代散文,即与小说、诗歌、戏剧并举的文学散文,通常分作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两种。但又需说明一点,我以为文学散文不一定全是虚构的;而已经独立出去的、虚构或不虚构的、有文学性的散文,如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文学性的通讯、回忆录、杂文等,统统不必再归属在散文里了。散文就是散文,何必再分什么广义散文、狭义散文,扰得人不安宁呢? 二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凡是谈到这个问题的文章,几乎都承认“形散神不散”。路德  相似文献   

11.
写散文和写小说的区别。于我首先在于,有散文约稿我才肯写,而无小说约稿我仍可写。这里自是不排除喜好的程度,但深究起来.我觉得对散文我是有几分怕的。这怕就像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子的怕,看似没有道理,实则最是一件不容易面对的事呢。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11)
柯岩原名冯恺,满族人,1929年7月14日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铁路职工之家。为什么取笔名为“柯岩”呢?她本人是这样解释的:“柯是绿绿的小树,岩是坚硬的石头。小树要想在岩石上扎根生长,就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根扎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上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事实证明,柯岩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达到了这一点。她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的“全能冠军”,出版著作50余部,成功地写了不少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小说…  相似文献   

13.
美文家雨果     
何谓美文? 这不是文艺学理论上关于文学类别的一个概念,而是一个与审美阅读效果相关的一种称谓,说得直白一点,美文者,即写得漂亮、写得精彩,叫人一读就感受到美感吸引力的文章也。这也不是外国的标准与尺度,在外文中根本就没有“美文”这样一个名词,只有“散文”、“随笔”  相似文献   

14.
声音     
不要以为真流氓比伪君子好,就忘记还有真君子存在。——某人评价王朔现象。"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  相似文献   

15.
人邻 《中文自修》2006,(2):48-49
我不大喜欢所谓的诗化的散文、小说。散文和小说,它们自身的特性足够强大了!散文适宜慢陧来,太焦躁的人,可以借口齿大发牢骚,写文字是太慢的。也固之许多所谓的文字,我是不肯看的,它们单薄得只能归结成一句话。把一句话写成一篇更章,智力是有些问题的。转一个弯子说,散文必须有自己的厚,叫人可以咂摸很久的厚,和诗歌、小说不一样的厚。 散文里面最重要的也许是,宁静、悲悯、温暖、透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不写散文的。蹇先艾也不例外。他从五四时期开始的文学生涯中,除写诗歌、小说而外,就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当然,就他的整个创作来说,小说的成就最为显著,但解放后却不多了,诗歌也有特色,但创作量少,辍笔也早;而散文写作则时间最长,始终未搁笔,直至今日还笔耕不辍,经常读到他的新作,写作是勤奋的。在现代散文家的队伍中,蹇先艾的散文成就虽然不能和一些名家相颉颃,但也有着他自己的特色。他作为“乡土文学”的作者,在散文方面也是有代表性的。前人在评论他的散文集《城下集》时就指出:“在我们今日富有地方色彩的作家里面,他是最值得称道的一位”。因此,在现代散文的百花园里,蹇先艾也应有一席之地。本文着重谈谈蹇先艾从五四到全国解放的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曾说:散文就是燕子、黄鹂或金铃子,她们可以在蓝天随意而灵巧地飞来飞去,唱自己的歌——散文的写作随意自然。冯骥才也做过一个比方,散文就像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散文的确是高中生作文时最普遍的选择,然而,学生也最感困惑——老是写不好散文,或者说散文很难得高分。也许是因为散文有失记叙文的朴素平实、议论文的逻辑严谨;也许是散文的"形散神聚",说  相似文献   

18.
一、训练目标和倒析文学作品是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剧本等,如1991年高考题所选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茨威格的论间最美的坟墓》,1993年(六省、市)所选的《青菜》都属于散文,1991年(三南)所选的《水乡行》,则是一首诗歌。古人认为读文章,首先必须辨清它的体式,只有这样,才能按体人门。“体不辨,则入于邪陋。”这是很有道理的。小说有小说的特点,散文有散文的特点,二者的读法也应不同。如果不辨体,把小说当成散文读,就会如同拿着戏票走进电影院,根本对不上号。阅设出文,应当抓住散文的“神”和“形”。因为散文的特点就是…  相似文献   

19.
散文,有意境的散文,应当是指狭义的文学散文。王国维说过:“文学之工与不工,视其境界之有无深浅而已。”近代学者林纾也倡导过;写散文要“后文采而先意境。”可见,做为我国古典诗歌美学支柱之一——诗歌意境,早已渗透到文学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性。作为“ 人学”的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思想,也应该表现人的感情。古人说:“诗贵乎情。”其实,不惟诗歌?就是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也是以情为贵的。虽然,人们习惯上把诗歌称为抒情性艺术,而把小说列为叙事性文体,但这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早在二十年代,我国就有人明确地提出过“抒情诗的小说”的概念;后来,又有人把鲁迅的《故乡》等小说称为“东方的伟大抒情诗”。可见,小说与抒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任何种类的文学作品——不论诗歌还是小说,都是通过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来影响读者而发生作用的。 狄德罗有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拜伦则以肯定的口气反问:“难道热情不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么?”抒写感情,是诗的生命,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