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国农村教师资源在使用效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单一行政化、首长化的教师资源配置方式所造成的生师比例失调以及因缺乏激励机制而导致的大量农村教师不断流失。为此,必须改革农村教师资源配置方式,消除生师比例两极分化现象,并切实建立农村教师激励机制,发挥“软文化”的管理作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挖掘教师资源潜能,提高农村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四川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许多问题:农村学校生师比呈两极分化,农村师资整体素质较低且专业结构失衡.其根源在于农村师资配置方式单一,教师经济地位低,生活工作条件差且缺乏激励机制.均衡城乡师资首先应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竞争力,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其次应加强教师交流和培训,促进存量师资的均衡配置与素质提高.最后应利用计划市场双重手段,调节增量师资的城乡配置.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相关地区的现状调研和资料查阅发现,我国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有待提高、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失缺等。因此,应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探寻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新视角: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兼顾。  相似文献   

4.
效率取向与质量控制:教师资源有效配置的双重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资源配置具有追求效率与追求质量的双重目标,需要进行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生师比在教师资源有效配置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一个效率指标,又是一个质量指标.实现教师资源配置的双重目标,需要考虑教师资源投入水平、平均班额和教师待遇等政策变量.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主要是农村教师向城镇流动。单向流动阻碍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西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应完善教师工资保障的教育财政机制,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建立教师流动激励机制,确立教师公务员地位,实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主要是农村教师向城镇流动。单向流动阻碍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西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应完善教师工资保障的教育财政机制,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建立教师流动激励机制,确立教师公务员地位,实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  相似文献   

7.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大大下降,原因在于网络教育中情感关怀的缺失、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趋向利益化、学习方式的自主化、生师比例过高,现有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明确等等问题。要提高师生熟识度,就要强化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或以各类活动强化班主任对学生的熟识程度,制订激励机制、量化考核。  相似文献   

8.
王爽  刘善槐 《中学教育》2021,18(6):40-50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探讨工作特征对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课时数、工作时间、班级规模、任教学科以及班主任等工作要求对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师资配置、生活补助和培训经费等工作资源充足则有助于降低农村教师工作压力;且工作资源配给能够间接地影响工作要求对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的作用强度.应为缓解农村教师工作压力提供政策支持,明确教师工作职责边界,缩小校际资源配置差距,构建农村教师综合待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教师资源是学校人力资源中核心资源,如何利用和开发教师资源,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近十年来,地方高校专职教师队伍发展很快,但与部属高校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一定差距。分析教师资源状况,发现地方高校教师资源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不仅管理观念和方式落后,教师资源配置不当,而且考评方式偏颇,激励机制单一。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师生间最普遍的行为互动方式,而由于农村教师缺少"问题意识",使课堂教学表现为机械、僵化的"师问生答",大量的教学时间消耗在无效的问题上,降低了课堂效率。本文通过调研实际案例,分析当前农村课堂教学中问答现状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岛农村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基础是建立保障机制,而动力是确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本文从对现有海岛农村教师激励政策的反思和具体的典型案例分析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实施中农村教师角色转型的障碍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地区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农村教师角色转型,但却面临重重困境。农村教师学历偏低,专业素养不高;保守氛围浓厚,创新意识薄弱;角色要求多重化,心理压力大以及农村课程资源的稀缺,学校管理方式落后,农村传统人文环境的制约,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的滞后等都是教师角色转型的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地区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农村教师角色转型,但却面临重重困境。农村教师学历偏低,专业素养不高;保守氛围浓厚,创新意识薄弱;角色要求多重化,心理压力大以及农村课程资源的稀缺,学校管理方式落后,农村传统人文环境的制约,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的滞后等都是教师角色转型的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双师素质"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激励机制是加快其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激励机制已经有一些成文的规定,但由于其不完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较差,培养效果不明显。针对当下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其内涵、原则制定出发进行了多方位探索,希望对同类型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这一路走来,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工作已经十几年了,越来越感到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化。一、农村教师整体专业化素质令人担忧面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挑战,很多教师仍然无动于衷。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认识不足。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年轻教师抓四基不够扎实,老教师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6.
赵萍 《教师教育研究》2015,27(1):68-78,112
本文全面梳理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2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农村教师培养的研究文献,在教师教育大学化和薄弱地区学校教师培养的综合化视角下探讨了当前我国农村教师培养机构和培养过程的改革。研究发现,在农村教师培养机构和教师教育学科制度方面,农村教师的培养呈现出"去农村化"和"去师范性"的特征;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涌现出了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新模式;在师范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上,面向农村教育需求的师范生深层学习和顶岗实习的实践学习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改革实践。从综合化视角来看,"订单式培养""硕师计划"等实践探索力图将农村教师的非常规聘任与高质量培养结合起来,塑造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取向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表现在发展的主体性缺失、学校合作文化的缺失和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失范等方面.为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应重构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以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应创建良好的合作文化,使农村教师重建专业发展的信心;应创设多元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顶岗实习生在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必然会迅速提升其教学实践水平。随着改革的推进,农村本土教师、农村教育硕士和顶岗实习生形成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在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保障。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专业发展中,需要转变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观念。基于农村课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可以丰富、活化农村学习共同体对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解,从而改变农村学生的单一学习结构。在农村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有不同的途径,可以采用多样的活动类型。  相似文献   

19.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师流动机制建构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城乡教师流动包括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和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两种方式,这两种流动方式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流动目标可定位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同时要处理好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以农村为导向的教师流动机制,由三部分构成,即农村教师流入机制、农村教师稳定机制和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农村教师队伍起点偏低、内涵性结构失调、教师能力达标难度大,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极为不稳定、生师比高,超编与缺编现象并存、区域结构性失调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和社会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低,整个农村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理念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定向培养+免费教育+多机构参与+合同式管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模式来为农村教育培养愿意去、留得住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