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例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一束白光首先照射单缝,然后再通过其后面的双缝,在屏上来获得干涉条纹.若在双缝的其中一缝上放一块蓝玻璃挡住该缝,在另一缝后面放一块红玻璃挡住另一缝,则在双缝后的该屏上( ).  相似文献   

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  相似文献   

3.
双缝干涉图样,实际上是两个单狭缝衍射的光在像屏上进行干涉的总和.缺级现象是双缝干涉中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于各缝自身发出的光波在像屏上某点各自抵消,应出现明纹的位置及其附近都呈现黑暗状态缘故.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一部分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在该物体的后面或屏上就会出现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我们就把这个黑暗区域称为浚不透明物体的影。  相似文献   

5.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最基本的干涉现象是双缝。通过一个缝的光同另一个缝的光在屏上叠加,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我们说这是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一部分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在该物体的后面或屏上就会出现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我们就把这个黑暗区域称为该不透明物体的影,  相似文献   

7.
李新志 《广东教育》2011,(10):11-11
【经典回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相似文献   

8.
双缝干涉: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双缝干涉的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光屏上相干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该点出现亮条纹;光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点出现暗条纹.A.对干涉图样的研究可知:相邻两条明条纹(暗条纹)中心距离与屏到双缝的距离L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d成反比;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双缝干涉实验中,当用单色光源照射时,屏上各点的明暗是由双缝S1、S2发来的光在各点的位相差决定的.而两列光波在空间某点的位相差又是由它们由光源传播到这点的路程之差决定的,因此屏上各点的明暗,就由S1、S2到各点几何路程之差δ=r1-r2来决定.如图1所示,对某些位置,若δ是λ的整数倍,两列光波同位相,迭加后的光强最大;  相似文献   

10.
1激光散斑测速例1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双缝到屏之间距离l以及相邻2条亮纹间距Δx.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  相似文献   

11.
例将一支点燃的蜡烛立于凸透镜的—侧,调节另一侧的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用一块不透光的硬纸板挡住半个凸透镜,则在光屏上( )[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光的干涉现象指的是在两列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相遇的区域内,浆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总是相互间隔的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关键是设法获得相干光源.实践表明,一切成功的干涉都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把一个光源发出的光分离为两列光波的方法获得相干光源的.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中通过将一束单色光先经单缝再经双缝的方法巧妙的获得了相干光源,从而可以在屏上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光学时,许多同学常把影、小孔成像、实像与虚像混淆不清.这里把它们的形成、遵从的物理规律等作一个比较,使同学们能从本质上区别它们.(-)影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在光线行进的路径上放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被这个物体挡住,物体背后就形成了一个光线照不到的区域,这个暗区就会产生影.如果把屏放在物体的背后,屏上会留下物体的投影.由图1可以看出,影是由发自光源并与投影物体的表面相切的光线围成的黑暗区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图2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由图可以看出,烛…  相似文献   

14.
把Gy-I型激光器和一个凹透镜组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一束发散的球面波束.这种发散的球面波束正是费涅耳衍射理论中所要求的“点光源”.如果在球面波束传播的路径上放上适当的圆盘、圆孔、细线、单缝、双缝、单边……等衍射样品,就会在屏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衍射花样...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及如何利用MATLAB编程技术对该实验进行仿真。该仿真实验方法简便、直观,可在不同光波的波长以及不同的缝宽和屏距下得到杨氏双缝干涉的仿真图样,从而为光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如图1,桌面上垂直放立着一块高25cm的长方形玻璃,桌上一蚂蚁在玻璃的一侧点A处发现另一侧点B处有食物。假设AB两点直线距离是30cm,AB与玻璃成30°角,蚂蚁只能从玻璃上方绕过到达点B,如果玻璃厚度不计,那么,蚂蚁至少要走多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吴俊 《广东教育》2005,(1):50-51
1.(2004年山西调研)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斜面体被两个固定在地面上的小桩a和b挡住,然后在斜面上放一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8.
利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光的双缝干涉光强分布公式,采用Fortran powerstation 4.0平台进行编程并用Origin6.0 Professional软件数值模拟实现光强在接收屏上的分布,分析讨论缝宽、两缝间距、光波波长及屏与缝之间的距离对干涉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最基本的干涉现象是双缝干涉.通过一个缝的光和另一个缝的光迭加,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我们说这是干涉条纹.最基本的衍射现象是单缝衍射.通过单缝的光在屏上也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我们说这是衍射条纹.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都是光波的迭加形成的,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为什么不统一叫做干涉条纹呢?  相似文献   

20.
李锦文 《物理教师》2006,27(6):8-30
1 平面镜成像实验误区的纠正 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关于“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面放一支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板后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来好像点燃似的,即让它恰好与点燃蜡烛A所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如图1)按照教材要求,各学校的实验室都照此配置了实验装置进行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围绕着该实验设计的关键点“玻璃板”,在各类练习题或试卷中成了一个出题的“题眼”和考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