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教育》2012,(1):48-49
《寻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徐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纪实》作者:王懋功等定价:33元出版时间:2011年8月《寻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徐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纪实》由徐汇区前教育局局长、现任徐汇区教育党工委书记王懋功主编,叙述了二十年来徐汇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历程。全书共分七章,前三章介绍了徐汇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以"长桥教育工程"为代表的初步均衡阶段,重点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办学资源的差距;二是以"建峰填谷工程"为代表的基  相似文献   

2.
1月6日,"徐汇区首轮新优质学校创建展示暨集群发展启动仪式"在徐汇区上海小学举行。根据《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徐汇区制定了《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徐汇区"新优质学校"组团发展可以以项目分群,围绕徐汇教育综合改革项目,重点关注课程与教学、管理与文化、评价与改进等主题,自主选择项目,组成不同项目的实践研究团队,开展行动研宄;可以以地域分群,围绕学区化办学实践,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挥辐射引领作  相似文献   

3.
龙彩霞 《上海教育》2001,(20):50-50
多年来,在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方面,徐汇区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随着区域性教育事业的发展,徐汇区在运用教育资源方面形成了新的思路和做法。优质资源与学生课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目前徐汇区拥有一批中小学特色项目,活动深受本校学生欢迎,项目在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11,(6):4-4
2007年,徐汇区开始举办教育系统学术节,显示了用先进思想引领教育、以严谨的学术提高教学的教育自悟和文化自觉,表明了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优质教育的坚定执著和前行姿态。在已经举办的四届学术节中,徐汇区涌现了一批在教学研究中积极探索的教师,也形成了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在此,本刊对他们的经验和成果予以呈现。  相似文献   

5.
2003年6月23日,徐汇区教育局作为第九届UNESCO-APEID国际教育会议的主办者之一和承办者,通过互联网宣布第九届UNESCO-APEID年会将于2003年11年4日至11月7日在上海召开。这是徐汇区构建教育国际化的新格局,提高徐汇教育的国际参与度的新突破。早在2001年10月,徐汇区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创新发展中心取得联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3年1月,徐汇区教育局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2011,(6):11-11
建立优质充分的基础教育体系和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树立徐汇教育品牌,是实现徐汇教育现代化的标志,而其中教师是关键因素。徐汇区教育系统学术节正是从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形成机制,为徐汇教育现代化夯基奠石。徐汇区教育系统学术节带给我们的成效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简介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座集青少年科技、艺术、培训、活动、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活动中心。中心占地面积84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600平方米。其设计简洁、新颖、现代,是徐汇区教育的标志性建筑。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徐汇区校外教育机构,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它具有活动、指导、培训及整合协调四大功能。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于2002年9月1日,是由有50年历史的徐汇区少年宫和25年历史的徐汇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合并而成。它承担了对徐汇区中小学科技、艺术、体育、少先队的活动、指导、培训及整合协调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刚才听了徐汇区的报告,都是很惊人的。以后找机会要向全球介绍上海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香港大学原副校长、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主席程介明在开始自己的主题报告前说。2022年12月20日,上海市普教科研四十年系列活动徐汇专场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作为上海普教科研的先行者之一,徐汇教育科研在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创建优质品牌上持续发力。徐汇区教育局局长王彤说,近20年来,徐汇教育科研在构建区域教育现代化新体系、推动教育转型中发挥了强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形成了行政规划领导、教院专业引领、校本多元协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初步均衡-基本均衡-优质均衡”三个阶段,“十二五”以来徐汇区再次推出“街镇(学区)均衡”项目,力争通过缩小区域内学校办学目标的差距,实现教育新一轮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杜俭 《世界教育信息》2014,(2):56-58,72
正作为东西方文化和教育交流发源地之一的徐汇区,有着吸收和融入外来文化的优秀传统。早在2001年,徐汇区就提出了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徐汇区教育局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课改实践、素质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和均衡化的探索实践,并将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构建一流城区的重点策略之一,形成了对教育国际化内  相似文献   

11.
徐教院附中:课程改革的力量为了调整区域学校结构,缩小区域南北教育质量差距,2000年伊始,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换牌成立。在生源与师资不变、消极文化积淀较深的现状下,作为一所公办初中,十二年来,徐教院附中以课程和课堂为核心,关照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实现了从一所区域薄弱学校到老百姓心中好学校的蜕变,并成长为一所上海市的新优质学校。从管理改革、重建秩序、重塑形象,到系统开发课程、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到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再到深化"轻负高质"模式探索,徐教院附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成人教育》2006,(5):F0003-F0003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是由徐汇区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教育部备案可颁发高等专科文凭的地区性成人高校,同时是上海电视大学徐汇分校和徐汇区社区学院。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开展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3.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4,(34):36-39
作为上海发达城区之一的徐汇区,不仅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现代化水平较高,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也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到“十一五”期末,徐汇教育已形成区域内南北教育资源总量、各类学校布局和优质学校分布基本均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顾明 《上海教育》2002,(24):49-49
1999年,郭天成区长负责召开了区长专题办公会。在这次会议上,财政、教育、计委等部门达成了共识,把“达标工程”作为提高全区义务教育水平的基础工程,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00年区教育工作会议上,“达标工程”被列为区委区府改变闸北形象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2001年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创建具有“优质教育环境、优质办学条件、优质教育水平、优质示范效  相似文献   

15.
王懋功 《上海教育》2014,(28):54-54
9月开学伊始,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市教委推出改革新招,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路径图已经确定,徐汇、杨浦、闸北、金山四区率先试点,然后在全市逐步推广。翁铁慧副市长在开学之初还专门到徐汇区的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小学视察,对徐汇教育过去几年创造的民办托管公办的改革探索实践予以高度肯定。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多年来上海基础教育探索优质均衡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今天,人们常常提起"教育均衡",也谈起"优质教育"。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全民教育行动纲领》申明:各国不仅要为"所有人提供教育",还要为"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它提出世界教育发展应从全民教育目标向全民优质教育目标转变。追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今天,人们常常提起"教育均衡",也谈起"优质教育"。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全民教育行动纲领》申明:各国不仅要为"所有人提供教育",还要为"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它提出世界教育发展应从全民教育目标向全民优质教育目标转变。追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教育界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09,(3):9
徐汇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区域的功能定位是“科教兴市核心区”,素有崇尚科学、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徐汇教育历来享有“百年教育、徐汇品牌”的盛誉,其中徐汇的校外教育植根于徐汇教育的沃土中,是徐汇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08,(2):53-53
学院在教学方面开展的主要活动 共建共享,为骨干教师搭建有效平台举行中青年骨干教师集中研训活动。2007年5月26日,以“‘十一五’教育形势下素养提升与专业发展”为主题的徐汇区教育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集中研训活动暨2007年学科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带教签约仪式,在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举行。  相似文献   

20.
徐汇区教育信息化以“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改革为先”为工作方针,以适应徐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要求为目标,着力于建设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和平台。教育信息化工程是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徐汇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初期就牢牢把握“三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坚持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工作策略;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法,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区域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