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考试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现有高校考试方法和评价手段单一的问题,重点从考试制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考试试卷标准不一和高校考试将引发诚信教育危机三个方面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健全考试评价制度,各高校联合、交叉考试和建立试题库等考试改革方法,上述方法已应用到我校各层次教学对象的考试体系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非卷面考试作为高校深化考试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不可否认,非卷面考试对于克服单一卷面考试的弊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考试制度改革超前,制度建设滞后,没有统一明确具体的标准,主观随意性较大等弊端。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广大教师对非卷面考试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指标体系,已成为各高校深化考试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李娟  沈洁  赖东 《考试周刊》2012,(45):1-2
作者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目前我国部分实施学分制的高校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的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考试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包括考试形式单一,题型死板。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内容教材化,重识记轻能力:考试重视结果,忽视对试卷的分析;考试评价分数化,考试目的功利化,等等。有鉴于此,作者从增加考试形式、改变题型设置、扩展考试内容、增加教师自主权、重视考试结果分析、重塑成绩构成等方面提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实现学分制下高校考试制度的真正功能。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等学校以能力为中心的考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考试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高校考试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必须从教育观念、试卷设计、考试内容和形式、考试模式等方面对高校考试方式进行改革。考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动态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科 《考试研究》2008,(4):102-111
历经改革完善,英国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现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并对世界很多国家或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产生影响。进入新世纪,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出现新的动向,逐步建立起国家资格证书体系架构,高校入学证书考试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不断扩大考生考试科目选择空间,更多采取综合评定方式和"高校招生分数转换系统"招收录取新生,重视招收弱势群体家庭学生。这些改革动向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考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校考试制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优化考试制度对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材体系建设及启发学生学习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高校考试制度考试育人功能不足,考试模式死板单一,考试反馈功能不强,考试标准和过程不规范,考试内容不全面,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高校应当更新考试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考试分析,改革考试方式,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等对策措施,以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学分制条件下高校考试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是最适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的教学制度。但学分制在考试形式、考试题型、成绩评价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学分制条件下改革高校考试制度,应当确立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并根据各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课程考试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8.
孙维君 《教学研究》2004,(6):497-500
学分制是最适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的教学制度.但学分制在考试形式、考试题型、成绩评价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学分制条件下改革高校考试制度,应当确立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并根据各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课程考试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9.
改革大学考试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试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考试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合理的考试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考试制度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考试制度要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应当做到思想观念的转变,考试目的从保证知识掌握向促进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的转变,考试内容从考核基础知识为主向考核创新素质为主的转变,构建考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高校考试制度存在考试目的功利化、考试内容偏重知识再现、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模式单一等主要弊端,为有效克服这些弊端,使高校考试更加科学合理,文章提出了关于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路:转变教育观念,端正考试目的;重视命题环节,科学命题;考试方式、时间和方法多样化;加强考风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导向的高校考试制度及考核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存在若干弊端,已不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理念,很难造就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为此,通过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试方法,建立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导向的考试制度,以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来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完善课程考试制度是课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数值分析课程考试的方式多年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或者闭卷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这些考试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目前数值分析课程考试考试方法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以教学改革为前提,用教学改革推动考试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考试制度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考试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考试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当前独立学院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应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能力考试理念、构建注重考核过程的考试制度,提高教师的素质,完善考试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赖科学的考试制度来促进,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反过来又能促进科学的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当前高校的考试制度以及考试管理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要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必须对现行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良性的人文环境、合理的考试环境、科学的课程环境以及和谐的管理环境。使考试这种手段真正为培养大量的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外合作方会通过进项考试制度遴选英语程度好的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因此,进项考试制度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前提,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的重要保障.通过进项考试制度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课考试制度和考试反馈与评价的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活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课考试中多种方式并用,有效评估学生学习程度并将考试结果反馈给学生,以利于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中国高校现行课程考试制度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陈腐、试题质量不高、教师自由空间小等弊端,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应予改革。要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明确考试目标,丰富考试形式,更新考试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校考试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有的高校考试制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通过改革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管理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适应新时期的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陈腐、试题质量不高、教师自由空间小等弊端,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应予改革。要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明确考试目标,丰富考试形式,更新考试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遵照毛主席关于“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学方针和方法,是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的教导,我们把废除旧的考试制度,建立新的考试制度作为改革教学方针和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并以二年级语文科考试作为改革考试方法的试点.我们在试点工作中首先和老师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育思想,批判旧的考试制度,从路线上分清两种考试制度的界限.老师们认识到,旧的考试制度的要害,是用对付敌人的方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来整学生,把考试作为对学生进行管、卡、压的工具,其实质是为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服务的.新的考试制度,必须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要求出发,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