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科学溯源”是以“追溯前人科学的足迹,寻觅科技创新的启迪”为主题的系列科技教育实践活动。跨入历史长河,沿着先人足迹、前人案例,经历科学探索、创新的整个过程,融会“做中学”、“赏识教育”等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斌 《深圳特区科技》2005,(11):503-508
培养儿童科学精神教育,探索人生起步阶段科学精神培养途径,是卓雅小学“一体两翼三美”教育新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学校坚持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教育原则,循着“培育人文情怀”和“培育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改革思路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了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结合的教材系列;确定了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原则;建立了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制度机制;营造起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环境文化;造就出科技创新教育的精品;在保持传统特色情况下发展创造的优势,探索出卓雅小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学校科技教育新格局、新经验。为小学阶段科技教育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3.
苏浩 《科技风》2023,(31):7-8
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寓教于乐”为理念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实践活动,能够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然而,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和学校科学课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也为两者整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科学课程和科技馆科普活动两方面的整合路径,在科学课程中进行充分的融合,不仅能提升科普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创新梦想,自2011年起,我校以打造“科技校园”为主线,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五个一”活动——开发一本创新教育校本教材,建设一个创新教育网站,每月开展一次创新教育课程,开创一个创新发明社团,每学期开展一次创新比赛。整个创新活动的内容被分成三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为几小类,每一类内容都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兼职科技辅导员的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科技教育时,我努力做到立足学生发展,把握科学课堂,延伸课外,激发学生兴趣,将科学教学与科技活动巧妙融合,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科学素养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在课堂内外强化科技教育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进一步普及青少年科技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又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环境,有利于激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不仅是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科学发展对未来创新人才的需求。学校要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拥有科学的生活态度、科学探索的精神,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其内涵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在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较为忽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其实,在我们的思维里有“了科学”这一概念的时候,再去看语文教学,应该“说科学”无处不在。语文教学与科学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辨证思维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相信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勇于怀疑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以及…  相似文献   

8.
罗伟彬 《科协论坛》2010,(10):10-11
21世纪,人类迈入了科技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科技创新教育也已成为当代教育孜孜以求的一种价值理念。近年来,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结合学科特点,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融科技创新教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现有各类科技兴趣小组16个,向青少年学生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组织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六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教育,努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鼓励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新知、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树立节能、低碳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普及学生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10.
陈斌 《深圳特区科技》2005,(Z1):503-508
培养儿童科学精神教育,探索人生起步阶段科学精神培养途径,是卓雅小学"一体两翼三美"教育新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学校坚持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教育原则,循着"培育人文情怀"和"培育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改革思路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了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结合的教材系列;确定了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原则;建立了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制度机制;营造起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环境文化;造就出科技创新教育的精品;在保持传统特色情况下发展创造的优势,探索出卓雅小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学校科技教育新格局、新经验.为小学阶段科技教育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11.
科学素养是人的基本素养,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是科学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同时从课程、教师、学生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苏丽秋 《科教文汇》2008,(27):159-160
在科学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基本要求。在大学教育中,物理教育是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学科和途径,应该在物理教育中强化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是向他们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有效措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引导他们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勤于研究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和志向;是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方树理 《科教文汇》2014,(2):199-200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实验仪器设备闲置、教师“讲实验、写实验”,学生“听实验、看实验”等有悖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和谐音符经常出现。为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巧设实验,培养创新学生意识、优化组合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课外拓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技能。让实验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插上翅膀。  相似文献   

15.
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高度科技化要求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观点、科学价值观、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在参加农作物、蔬菜、花卉栽培、食用菌培育、小动物的饲养等科技活动,学生直接观察动植物和食用菌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五、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教育的核心,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生物科技活动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广东省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学校于2010年成立了"启明星"少年科学院,聚集了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鼓励他们从小立志投身科学事业。学校树立"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思想,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将科技创新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以点带面"就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发掘一些热爱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利用选修课和课余时间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同时鼓励他们参加科学实践与发明创造竞赛活动,把他们打造成"科技明星",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吸引更多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全校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张体雄 《科教文汇》2007,(10X):45-45,58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注重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优势,注重创新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江苏省宜兴市芳桥小学在“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课题研究,在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环境化、学科化、活动化、德育化、社区化”五化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被评为省科技特色学校。抓环境创建,做到科技教育“环境化”  相似文献   

19.
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身边事物息息相关,这样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于浩 《科学大众》2014,(3):27+52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把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作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主要行动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