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之一是:不避陈题、推陈出新.面对物理高考试题的这一特点,同学们在迎考复习中,在习题训练时,对物理问题的求解,就不能就题论题,单求解题数量,而应当力求思维发散,或是将题设条件适当改变,或是变化题目的设问方式和内容,实现物理习题的“一题多变”.这样,不仅能使同学们免于坠入“题海”,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应试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类习题,题中相互联系、制约的物理量中,当A物理量在某一范围取值,物理过程即达特定状态——B物理量取特定值,我们称这类题为条件状态题。1988年高考物理试题七大题、1989年高考物理试题34题、1990年高考物理33题、1991年高考物理34题,均属此类题,从反馈信息看确实有“拉(开思维能力)档(次)”的作用。我们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实例,探索解此类题的思维规律,训练创造性思维。一.变换思维角度力促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3.
1988年高考物理试题第(2)道实验题延拓于课本习题,又颇具新意,既能考查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测量技能,确是一道比较好的试题。原题是:“有一架托盘天平,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一个物体,当右盘中加上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偏1.0小格,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如果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物理习题中出现冗余条件的几种情况,以及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出现的冗余条件,分析物理习题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的一面,并探讨命制试题的公平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高考理综卷(Ⅱ)试题有一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物理试题,此题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现实背景相联系,体现了生活中有物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科书在习题的选择上,突出了"一道好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的思想,强调"对题目的拓展与应用,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科书中的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举一反三"中的"一"、是"触类旁通"中的"类",是高考试题与平时练习的范例和典范.如果教师能够把教科书中的习题做适当的变换,进一步拓展,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7.
很多物理教师对于物理试题的讲解不注重试题的拓展与加深.本文例举一物理试题,对该题的条件变换运用爆炸式教育思维模式进行讨论,能够大大提高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高考试题凝聚着命题者的心血和智慧,每道试题都体现了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的创新原则.因此一道好的高考试题就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蕴含着很多可探究的素材,若教师能多方引导学生对试题进行剖析、探究,立足于问题的本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以一题为例浅谈对高考试题的探究及其推广应用.试题(2014年江西高考理科第15题)  相似文献   

9.
杨利平 《物理教师》2008,29(3):61-62
近几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欣喜地发现一些创新题型的出现,可见高考创新命题思路已成为了热点.其中2007年高考物理(上海卷)第16题就是一道具有创新立意的试题,下面以此题为例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在做高考物理试题时会感觉到高考试题与我们常见的习题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总是不尽相同.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高考试题往往由常见习题变形而来,同时又在原题的基础上变化、引申,力求在更深的层次上考查同学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下面仅以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第72页例题2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