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它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中专德育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能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与积极的求知欲望。在课程应用中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应从始到终做好指导性工作,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教学是-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从事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同时也进-步深化了<现代汉语>的课程改革.以问题意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研究性教学,具体、可操作性强,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性教学给教师、学生的教和学以及教材的编写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谓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旭静 《教书育人》2000,(11):23-23
笔者不止一次地讲授过《现代汉语知识》,也不止一次地听过别的老师讲授《现代汉语知识》,“讲”和“听”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教学中存在以下之“过”。 1.过少的讲解 有些老师,最爱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帜,说要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变上课为“放羊”;每节课,只指出学习范围,而不作讲解、分析,学什么、怎么学,全是学生的事,对与错亦无人指点,学习的结果如何,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 2.过多的讲解,过多的板书 有些教师,生怕讲少了学生不理解,板书少了学生记不住。每节课,自始至终都是他一人唱独角戏;即使电扇…  相似文献   

5.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教学新路子,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五个面进行了探究,效果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功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语文学科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教学,我们提出了在高二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学时,放弃传统的“教”,选择学生主动“学”.改编排演课本剧的研究性课。在这一活动中,我们特别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教材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倡导教学要“授之以渔场”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追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在中餐烹调技术授课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们自觉学习,寻找乐趣,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相似文献   

9.
一.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现状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教育。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由三方面构成,即研究性学习贴近职业、研究性学习贴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研究性学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真的达到我要学并且想学好的心理状态。我在中职语文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应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改革说到底是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而教学观念改革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怎样看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的、以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地学”为标志的“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倡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  相似文献   

11.
"可教性假设"对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体验汉语》系列教材在汉字教学设计上顺应了"可教性假设"的预设,使二语学习者更易于实现汉字的有效输出和进阶。汉字教学"文""语"分离、认写分流是降低汉字学习难度的前提,汉字部件概念的教学输入是突破汉字教与学瓶颈的关键。汉字教学遵循汉字造字原理和由独体而合体的习得顺序,重视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程度上的可接受性,有助于学习者正确的学习策略选择及汉字学习的事半功倍。"趣味性"与"功用性"是汉字"可学性"持续的两个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2.
“每”与“各”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词汇,其用法应该是汉语学习者在初级最晚在中级阶段应该掌握的。但是在当下使用比较广泛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对“每”与“各”的解释不尽相同,提倡的教学法也有差异。同时,这两个词在一些比较权威的词典中的解释也存在矛盾。本文基于“每”与“各”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与“各”的教学现状;“每”与“各”的词性、语义及功能分布;“每”与“各”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失语症"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能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英语教育工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忽视而导致的。因此,英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中国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语言政策问题。本文提出的"语言认同过程"理论把语言认同分解为个人多重身份库、个人语码库和身份与语码匹配过程,并认为,语码的学习、储存、和使用需要与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认同相匹配。根据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对华语的认同有别于非华裔学生对国际汉语的认同,因此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对象有重大的认知差别。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身份认同困惑,提出相应的华语教育理念、华语教学法、华语教材编写和华语教师培养方法,以期解决华裔学生华语学习中的认同问题,达到华人身份与华语语码的有机匹配。  相似文献   

15.
汉语拼音教学在新加坡进行了近40年,然而很多教学者对是否应该运用拼读法、是否应该及早进行,以及是否应该分词连写等问题的认识尚不够清楚。从中国汉语拼音教学的经验、新加坡学生的拼读能力以及汉语拼音的性质等方面来看,拼读法在教学上比整体认读法更简便,更适应教学对象,是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功用的切实选择;从第二语言习得规律、拼音教学与汉字教学的关系等方面来看,汉语拼音教学越早进行,就越能发挥其帮助汉语、汉字学习的功用;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感基础、人脑对汉语语码的解读规律以及世界拼音文字普遍分词连写的现状等方面来看,分词连写有助于学习者划定意义单位,以更准确地理解语句、建立词的概念和提高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6.
写作和口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两门重要的输出课型,一个重"写"一个重"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写作相对口语而言更难展开教学活动,常常被学习者忽略。文章试从"过程法"和"任务法"两种方法展开,试探索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写作材料,恰当的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让写作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  相似文献   

17.
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将语言形式的操练和意义表达结合起来。学习者围绕各种任务活动,联系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的表达。学习者通过不断接触新的语言形式,从而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字教学是重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汉字又往往是学习者最大的障碍。汉字教学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阻碍整个汉语教学进程。进行汉字教学,要充分认识汉字的特点,掌握教学规律,可以采用先分后合,字词结合的方法,同时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理论结构规律,重视对比,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在关于研究型大学是“以教学为中心”还是“以科研为中心”的长期争论中,逐渐形成了“教学和科研并重”的趋同判断,但办学实践中却一直存在“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由于本科教育的科研参与量少,重科研而轻教学直接导致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边缘化。但本科教育边缘化并不是研究型大学的病症,而是研究型大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正常表现,是研究型大学演化的结果。要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重心应该从传统的“评教模式”转变为“评学模式”,教师增压导向的本科教育改革并不利于研究型大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或二语)水平,很多国家降低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年龄。这种做法和神经科学关于双语者二语习得起始年龄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相关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二语习得者其二语大脑加工模式类似于第一语言和母语单语者,而晚二语者的二语加工有激活脑区扩大、激活水平提高的倾向。早二语者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者的二语水平。让学习者在较小的年龄接触外语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汉语是外语教育低龄化的受益语言,覆盖低龄学习者,帮助国外解决低龄学习者汉语教学师资问题应该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内容。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要加强针对低龄儿童的教学研究,建立低龄儿童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机制,以顺应国外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