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初,以《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为标志,中国电视掀起了一股民生电视新闻热潮。纵观我国电视界的几次热潮,都是“各领风骚三两年”:80年代末的“电视文化热”、90年代初的“电视纪实热”、90年代中期的“电视谈话热”、90年代末期的“电视综艺热”、新世纪初期的“电视真人秀热”……那么,民生新闻热到底还能热多久?能否打破传统电视热的周期规律?  相似文献   

2.
孙晋 《记者摇篮》2012,(12):40-41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的,所以屏幕热点也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审美标准而不断地变化着:上世纪80年代是电视文艺节目热;90年代初是电视纪实节目热;90年代中期是电视新闻节目热;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是电视娱乐节目热。时下,娱乐节目像一股骚动的旋风,冲击着中国的电  相似文献   

3.
电视经营产业化的转型引发电视艺术格局的重组,也导致了电视艺术表现形态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在电视综艺节目领域,这种变化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网站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真正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则是在2000年以后.作为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新闻网站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不知不觉,户外运动在中国已悄然而至,并生根发芽,如今已茁壮成长! 20世纪90年代初,外旧的背包客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进入90年代末,国内掀起"背包"热.背包客一词为自于英文"Backpacker",从自助旅行到户外行走,他们希望用"行走"一词把自己从驴友中择出来,恨不得召告天下,我们玩的是户外.  相似文献   

6.
电视散文这种创作形式在电视荧屏上既是一个新兵,也是一员老兵.说它是老兵,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荧屏上就出现了它的身影.说它是新兵,是因为这种创作形式在上世纪80年代还不被人理解,到了90年代,很多电视人意识到挤在狭小创作空间的尴尬,意识到多样化的重要,于是电视散文又开始热起来.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传媒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面临新的冲击与挑战.因特网在上世纪末兴起.人们称它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它是一条集合着传播新技术和全球性特征的信息高速公路,一种以光导纤维为传递通道的高速信息传播网络.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普遍运行,广播电视的传播形态及传播活动迅速发生着变化.它们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因特网、多媒体相融相补,谋求更合理的存在,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张力.  相似文献   

8.
张涵 《军事记者》2013,(9):50-5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军事电视栏目。其中,开播于1980年2月15日的《人民子弟兵》专栏加速了电视军事栏目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随着受众对军队群体的认知需求.地方台军事电视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催生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子弟兵”热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于互联网还没有广泛认同的定义。从21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很多公司发展互动电视以提供受众反馈,电子处理(如家庭账户),视频点播(VOD),网络电话和信息检索服务。到90年代末,他们开始将网络引入互动电视系统。但是,互动电视不仅是一种美国现像,90年代初,加拿大和许多欧洲国家,例如,英国、德国、瑞典、法国、意大利郜尝试开展VOD业务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出现第一批电视娱乐节目,这就是以《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等为代表的综艺类节目.1998年前后,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1997年7月11日开播),《玫瑰之约》(1998年7月16日开播)等节目为肇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开始勃兴,并席卷荧屏,刮起一股"娱乐"旋风.目前看来,隐藏在电视娱乐节目背后的寒流亦不可忽视,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住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梁明丽 《新闻爱好者》2011,(17):103-104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从20世纪90年代初,从无到有,从单调到多元,从模仿到创新,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不仅给电视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而且丰富了节目形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对繁荣电视文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有的电视娱乐节目从形式到内容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俗",而电视娱乐节目的脱"俗"成为广大电视观众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荣婷 《传媒》2010,(12):54-56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起,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晚会、游戏、竞猜、真人秀四个时期.以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一炮打响为标志,真正掀起了中国电视的"娱乐"狂潮.  相似文献   

13.
王昇 《今传媒》2012,(8):121-122
在电视娱乐节目中,多人主持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正大综艺》。时至今日,多人主持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名为"主持群"的特定的主持人配置形式,且这种群体主持形式在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中普遍存在。本文将对主持群的概念进行解读,并且梳理出主持群在电视娱乐节目中优势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DV时代我国独立纪录片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独立纪录片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独立纪录片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源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民间先锋艺术"冲破既有的意识形态框架、追求非主流的声音、展现个性、标新立异"的传统,90年代末DV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独立纪录片只属于精英群体特权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自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到21世纪初中国大陆的电视覆盖率已高达94%.无论从影响力还是从覆盖面来看,电视媒体在整个传媒格局中无疑占据主导地位.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网络等新兴媒体迅猛扩展,成了危及电视媒体主导地位的一支生力军.电视媒体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6.
姚烨 《河北广播》2007,(4):49-51
广播产生之初,最大的市场是广大农村,对农节目一直是广播节目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民也对广播有着强烈的诉求和情感依赖,是广播最重要的受众群体。根据相关的调查,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我国农村受众接触、使用大众媒介还呈现广播最高,其次是电视、报纸的状况;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电视得到迅猛发展,出现电视最高,其次是广播、报纸的状况。而当前,则是电视一枝独秀、广播、报纸不相上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郭肖华 《传媒》2014,(5):46-48
正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已蓬勃发展了20余年。该类节目一方面极大满足了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和新闻节目分庭抗礼的电视节目样式,其自身也经历了模仿、借鉴、迷顿、挣扎、蜕变的发展历程。而今,在"造星""平民选秀"等硝烟渐退的后选秀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如何突破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瓶颈,延续  相似文献   

18.
31集大型纪录片<激荡·1978~2008>从一开始就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整部片子的制作周期一共只有4个月,31集.每集30分钟!要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宏大主题展开,而以"80后"为主力的年轻导演团队,对于这30年的历史记忆,仅限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些许模糊、凌乱的碎片!与"中央级媒体军团"相比,第一财经在画面素材、采访资源上毫无优势,第一次操作"财经纪录片",零经验,零参照,甚至在国内电视领域也无先例可循.  相似文献   

19.
世界第一家电视购物公司是美国家庭电视购物网HSN(Home Shopping Network)于1982年成立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1986年,美国另一家购物公司QVC(Quality、Value、Convenience)成立。80年代末,美国大约有30几家电视购物公司,然而,到了90年代初,大多地方性电视购物公司都销声匿迹了,HSN和QVC成为美国仅有的两家全国性电视购物公司。  相似文献   

20.
左莹 《新闻爱好者》2005,(12):65-65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荧屏上出现以来,其独特的节目样式越来越受到各阶层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推出,为电视谈话节目树立了一个理想的典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各类不同风格的电视谈话节目日趋成熟,很多成为品牌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那么,空间是什么东西赋予了电视谈话节目如此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