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望岳》和《春望》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两首诗,标题中都有一个"望"字,前者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后者写在安史之乱的前期。编者将这两首诗并列,有什么用意呢?这让我产生了无穷的联想,如果由"望"字切入,将这两首诗整合教学,会开拓出怎样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2.
梁紫源 《政治课教学》2013,(5):72-72,F0003
教完《项羽之死》后,针对许多诗家的不同看法,我布置了这样一道探究题:请你谈谈对项羽行为的看法。项羽是应该如《史记》所写而死,还是应该渡过乌江东山再起?或者,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卷土重来",中国的历史是否会因此改写?项羽是不是真的英雄?  相似文献   

3.
《红领巾》2010,(7):36-55
雪灾、地震、干旱、洪水、沙尘暴……近几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不得不让我们想到灾难电影《后天》《2012》,很多人开始质疑:我们的地球,真的会如电影中描述的那样经历灭顶之灾而毁灭吗?  相似文献   

4.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隆中对》开篇就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一句怎样解释才算正确,一直争论不体。问题有三:一、“为”字如何解释?意思是“写作”还是“吟喟”?抑或兼而有之?二、《梁父吟》指的是哪一首诗?它是否真的就是诸葛亮写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工具;《易经》包罗万象,《易经》的功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世间万物、宇宙秘密都在其中。如何用《易经》的思维理解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中都包含了哪些《易经》的思想?从两个角度阐述并揭示程序设计与《易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数:Cù?shuò?通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中的"数"注为"cù"。而《汉语大字典》(第二卷P1474)在"shuò"音第四个义项"细;密"条下举的例子也恰恰是这一句。到底读什么?  相似文献   

8.
几次读《社戏》,都觉得它太温情与美好了。它,真的属于《呐喊》?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出其文章写作及结集用意的一段对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课前老师播放歌曲《真的爱你》] 生:熟悉。歌名是《真的爱你》。 师:爱谁呀? 生:妈妈。  相似文献   

10.
《原道》篇中"文"之道的三层含义揭示了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人论》中"人是符号的动物"之思想诠释了民族文化符号多样性的事实。通过二者对"文化"阐述的比较发现,《原道》的"文"之道更能全面和深刻阐释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文化发展应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风雅颂》与《人生》具有互文性关联,杨科其实就是进城后的高加林。这两部小说呈现出相同又相异的人物关系模式,其相同处在于都包含着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以及"负心汉"又被别的女子所负的情节模式,而且城乡矛盾都在男女的结合与分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风雅颂》对《人生》的"修改"和"误读"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在"负"与"被负"的行为中所犯的错误程度上的区别,由此也显示了两部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以及作者态度和作品审美风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12.
《三字经》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这一句我感触颇深,对儿童来说,深奥难懂,为什么要有它呢?  相似文献   

13.
周明 《新读写》2008,(11):12-12
一九七八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一期的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被文学界和读者常常提及和谈论,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人为“科学的春天"奋斗。那么,这篇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古典讽刺小说,备受鲁迅先生的推崇。在《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作为"功能"单位的"灯笼",在文章中多次出现,那么"灯笼"在文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事物被高涨的热情和炙热的时代热捧,反而会膨胀变形,失去本真的面目。坐下来,静一静,褪去灼热的目光,用“冷眼”来瞧一瞧,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是另一副模样。《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的塑造历来被人推崇,可是,最近我越读越觉得,我们对人物形象的定论是不是该换一种眼光来看了?  相似文献   

16.
沈思彤 《辅导员》2014,(9):61-61
"彤彤,作业写完了吗?"唉,自从升人高年级以后,妈妈的"紧箍咒"就念个没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抽出时间去看"闲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我喜爱的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钻进书房,在里面"啃"个没完。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那些书吗?因为那不是正课,会影响学习。可自从我看了《窃读记》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就开始与妈妈"唇枪舌剑"了。  相似文献   

17.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虚词专著。两书都采用了比较归纳法、上下文联系法和推究本义法,而《经传释词》运用的"因声求义"法与《虚字说》运用的"因声求气"法则彰显了两书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也体现了训诂学派与修辞学派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终点,《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承继关系。首先,《红楼梦》伤时骂世,《狂人日记》感时忧国,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士人精神。其次,《红楼梦》第一次把"情"提高到形而上学的水平,以"女儿"作为理想世界的中心,对传统文化发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狂人日记》则弃绝传统文化,渴望以"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把"孩子"看作"新文化"的希望。最后,《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徘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前者进行精神探索,后者开始勇猛呐喊,孤独与分裂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苇月的话】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在跟着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一路狂奔,而脑子里的各种想法也像雨后的小蘑菇一样密密层层地冒出来。我想到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想到了中学时学过的课文《为学》里的穷和尚和富和尚.想到了“命运”这个词……梦想对于人生究竟有多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鲁迅写作《野草》为什么"难于直说"?不是当时的政治原因,也不是与许广平的爱情原因,而主要是《野草》与佛文化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