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关于吴楚文化的学术定位1、吴楚文化的学术建构2、吴楚文化特色及人文内涵3、吴楚文化的形成、发展4、吴楚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5、吴楚文化与吴、楚文化6、吴楚文化及其后续文化7、吴楚文化的现代转型8、在传统文化格局变动中的吴楚文化9、北宋以后吴楚文化的发展10、吴楚文化与异质文化的撞击、吸纳、竞存11、吴楚文化与西方文化、其他文化的比较二、吴楚文化研究的内容、类别(一)研究内容1、吴楚文化的源流、变迁2、吴楚文化的历史及文物考古3、吴楚文化的传承及文化传统4、吴楚风物、民俗5、吴楚交流与融合6、吴楚文化的学…  相似文献   

2.
楚文化深植于汉水流域文化的沃土之中。汉水文化以其独具特质的流域文化孕育、催生、滋润了楚文化,以其神秘性、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兼容性、批判超越性的浪漫主义文化精神予楚文化以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文化发生学、文化史上汉水文化→楚文化→汉代文化→中华文化之间点、线、面的逻辑关系,使中华民族文化中本然地存在着一种“楚风汉韵”的文化特质。本文旨在揭示汉水文化和楚文化之间本然的内在逻辑联系,显露“楚风”中被“遮蔽”的“汉韵”,以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科学地解读、阐释、弘扬楚文化。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文献记栽、出土文物以及吴楚文化的门类以及突出成果等方面入手。阐明吴、楚文化的交流与吴、楚文化的发展相始终,特别是吴文化和楚文化相互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和增宏本体文化的现象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周口关帝庙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它植根于陈楚地域文化的深厚土壤。陈楚文化影响关帝庙的选址、布局、建筑结构乃至建筑表现题材中的“龙、凤”造型等,并由此阐述了周口关帝庙人文环境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近代湖湘文化渊源于古代湖湘文化,而古代湖湘文化的特色是在多种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从文化的渊源来看,楚文化则是其主流,随着它在湖南的延伸、扩展,孕育出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古代湖湘文化。本文试图通过楚文化遗物这一古代湖南文化的象征性器物,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古代湖湘文化的孕育特色,这对探索湖湘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是极其有益的。一古代湖南是楚文化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春秋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漆器、丝织品、铜镜、铁器、玻璃器、帛画和乐器等楚文化遗物,是楚文化在湖南  相似文献   

6.
近代湖湘文化渊源于古代湖湘文化,而古代湖湘文化的特色是在多种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从文化的渊源来看,楚文化则是其主流,随着它在湖南的延伸、扩展,孕育出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古代湖湘文化.本文试图通过楚文化遗物这一古代湖南文化的象征性器物,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古代湖湘文化的孕育特色,这对探索湖湘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是极其有益的.一古代湖南是楚文化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春秋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漆器、丝织品、铜镜、铁器、玻璃器、帛画和乐器等楚文化遗物,是楚文化在湖南高度发展的历史见证.到战国初期,楚文化已遍及  相似文献   

7.
吴楚文化既指史称“吴头楚尾”之地的区域性文化,亦可指古吴楚之地的长江中下游文化。它们皆包含着极丰厚的吴文化、楚文化及其混融共生的吴楚文化的物质成果和精神积淀。在先秦吴、楚立国前后,吴楚之地即已呈现“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瑰丽的吴楚文化景观,展示出吴楚文化自有的人文风貌和文化特质,尽管王朝更迭,这种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是不会随着吴、楚灭国而消失的;秦大一统后,尤其两宋以后,吴楚文化充满光辉。因而,我们应以清晰的历史理念和文化自觉,立足于吴楚地域的文明创造,努力开拓吴楚文化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8.
鄢维新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4):22-25,49
吴楚文化,即指从古到今存在于吴、楚交错地段的人类学文化。其中心区域是指鄂东、皖南、赣北等史称“吴头楚尾”之地。就广义的吴楚文化而言亦可指源自先秦、历代不绝而延续至今的故吴楚之地的文化,或日长江中下游文化。该文从历史和地域性的文化视野,梳理、点评吴、楚文化及其后续文化之间因撞击、融合而成的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的吴楚文化之源起、流变,撮举其要,略述吴楚文化的特色及成因,揭示其在中华历史文化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  相似文献   

9.
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楚人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开放而多元的文化.从楚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楚文化精神形成的背景、内涵及研究楚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楚文化是在楚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遗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利用网络媒介广泛有效地传播楚文化,是摆在网络媒介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整合媒介资源,提高楚文化传播质量;建立网络基地,开展楚文化学术交流;增强传播意识,生产楚文化传播精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讨论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观和系统方法,讨论了旅游资源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特点。认为旅游资源系统是由主题与环境两个要素构成,主题与环境的协调与统一构成了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与完整性。并结合庐山花径、圆明园和湖北赤壁等典型案例讨论了旅游资源系统演变,进而结合浙江经验和温州模式提出了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景区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当前旅游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构建以体验营销为主的旅游营销方式十分必要。武当山旅游体验可以采取以下营销策略:开发主题体验营销;设计特色娱乐体验项目;注重武当山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湖北是我国的楚文化大省,拥有着众多的楚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前景好,开发潜力大。振兴湖北旅游业,我们应结合湖北地区的特点,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优势,进行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4.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于2008年提出了全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但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不合理、旅游资源转化力和旅游产品吸引力薄弱、旅游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益急需提升、旅游企业"小、弱、散、差"、旅游产业发展的观念亟待统一和提升等,旅游资源优势尚未完全发挥,需要从完善旅游空间结构、促进旅游发展的基本建设、培育重点旅游产业基地三个方面确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重点,最后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旅游业逐渐显现其脆弱性与敏感性,作为重灾区的湖北省旅游业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该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湖北省旅游业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其目的一是探讨湖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二是通过构建“一心二带三区”的科学发展模式,为湖北省旅游业的快速复苏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期望对其他受疫情影响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湖北省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描述了湖北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入境旅游增长缓慢、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客源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机构日趋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等目前存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湖北省旅游产业在中部地区的地位、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竞争力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更新观念、推进区域合作、整合资源、创建品牌、改善收入结构等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绝大多数的优秀旅游城市患有城市旅游“贫血症”,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旅游资源贫乏,这些城市发展城市旅游的必然途径就是走“人工化”道路,包括建造主题公园。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建设的新动向是集群化发展,这在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旅游城市尤为突出。因此,主题公园集群化发展的意义、主题公园集群的结构和影响因素、主题公园集群的形成机制、主题公园集群的发展模式便成为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主题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基本思路:文脉分析与主题筛选——构建主题园——链接主题旅游线路——形成主题旅游景区.以此思路为理论依据,对南阳进行区域背景分析,认为当前"玉文化"主题最具开发主题旅游的条件,并进行"玉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管理机构。众所周知,鄂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因存在旅游吸引物吸引力不足、旅游服务设施落后、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旅游管理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等问题,一直未能跻身最受欢迎的国内旅游目的地之列。在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一战略构想的过程中,采取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有助于实现鄂西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此,应提升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健全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旅游管理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一城两圈"的旅游发展战略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湖北省旅游业特点,结合部分院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创新性提出了湖北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证融通、工学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课证融通",是把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和内容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工学渗透",是结合旅游业淡旺季的特点进行课堂和企业实境交替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