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情感因素与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学习策略等学习者个体因素一起影响着语言习得。本文以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为中心 ,在回顾情感因素的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 ,分析了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最后提出几点情感因素对中国环境下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教育教学的视角,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不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肉体,它是认知和情感形成的基础性核心,是我们和环境互动交流的支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身”体验,将身体、动作融于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效果。科普场馆中的一些互动展品,是真实情境的直接反映或模拟,是典型的具身认知环境。本文以具身认知理论和活动设计为主线,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首先分析具身认知理论对科普场馆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挖掘其教学价值;其次通过阐述具身教学的基本内涵,分析具身教学的要素并提出具身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第三,以仿生机器人制作活动为例呈现出一个完整清晰的具身教学活动案例。  相似文献   

3.
刘利君 《大观周刊》2013,(3):173-174
语言学习只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4.
李清 《新闻战线》2015,(3):127-128
新闻传播的跨语际交流是当下重要传播渠道之一。笔者认为,二语习得者在英语新闻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语法、词汇乃至语言交际层面的错误在所难免。英语语言二语习得者易受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把已习得规律迁移到英语使用上,造成英语理解偏差和使用错误。传统外语教学对学习者有错必纠,但就交际教学法而言,则应该注重语言在交流过程中的顺畅性,因此可以适当地忽略某些细小问题,以免影响交流、挫伤学习者积极性。事实证明,英语新闻以一种视角引入  相似文献   

5.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CL”),亦称合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古已有之,如我国古代的《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  相似文献   

6.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CL”),亦称合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古已有之,如我国古代的《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  相似文献   

7.
屠献芳 《新闻战线》2015,(7):206-207
在语言学中,语言的迁移,主要是指对于语言学习者,要通过一定的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转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多种语言方式的转换,也有互相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对英语新闻思维内涵的理解,分析了英语新闻思维差异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电子邮件(E-mail)和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得以运用到外语学习中,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无限的空间.这一平台使外语学习者浸入真实的语境中,弥补学习者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真正实现了外语学习的目的,培养了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唐炯 《大观周刊》2012,(20):171-172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的独立学习。学习者必需具备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例.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做了简要分析,对网络环境下如何建立和提高学习兴趣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包建华 《大观周刊》2011,(52):172-172
“到哪座山,就唱哪山的歌”,唱歌讲究人乡随俗。学习英语也不例外,同样也要讲究语言环境。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实践是外语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要搞好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即学生生活、学习活动和社会实际的语言环境。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英语学习的语境作“意义”、“依据”和“运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车霄 《新闻窗》2010,(4):123-124
英语教学讲求真实的语言环境,在非母语学习环境里,其实不乏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在网络信息时代.将互联网上一桩桩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生动、鲜活、有趣的网络新闻事件引入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能通过剖析鲜活的新闻事件,让学生掌握新的英语语言特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文献综述和网络学习实践,笔者发现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认知性、策略性和情感性缺失。为了弥补这些缺失,利用设计研究的方法,以通用学习设计为概念框架,以Web2.0理念和技术为支持,提出了三个设计原则:一是为了弥补学习者认知性缺失,设计应充分利用Web2.0作为支架的特征,提供多种灵活的表示结构和方法;二是为了支持不同的策略性缺失,应基于Web2.0的交流工具和自我反思的特点,设计应提供灵活多样的表达工具和方法;三是为了支持不同的情感性缺失,应利用Web2.0的社会性的特征,提供多种灵活的选择参与和互动。利用这三个设计原则创设有效的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持环境,以促进学习者学习。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为:需要提供对学习者的引导和指导服务,提供营造自主学习环境的相关服务,提供评估学习结果的服务.情境、资源、支持工具、人和服务活动构成图书馆服务环境的五大要素.资源在服务环境中是最基础的要素,工具是服务环境中最具创新性的因素,情境是服务环境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人是服务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服务活动是服务环境中最核心的因素.服务环境的存在方式是由各要素之间的服务作用、相互协调表现出来的,即服务环境的构成需要通过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小组互动阅读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习环境和交际互动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但互动式教学在大班课堂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小组互动阅读模式”采用小组的形式,以阅读材料来创设语言环境,让学习者把学习和使用外语知识与个人实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有助于消除学生的退避性焦虑,全面提高读听说写的能力。实验证明,“小组互动阅读模式”有利于二语的习得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操作上实用可行,在整体效果上优于传统阅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们学习外语,其目的是为掌握这门语言工具,用于笔头交际或者口头交往。而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综合训练,要比单项训练的效果更好。然而,仅仅凭借教科书来培养这些能力。往往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那么,不踏出国门,能找到这样的环境来提高英语学习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经常参加英语口语角,或者参加涉外旅游团队等等。这其中有一种方法非常简便可行又有效,那就是收听英语广播。虽然与话的语言环境与真实环境尚有差异,但应该是目前能利用的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对提高英语实际水平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英语科技论文是展现科技发展新进展、传播科技新成果的重要语言工具,其规范的文体特征是学习者预设的理想模因。通过模因在词汇习得、词块运用、句式仿拟、格式规范等四个方面的影响,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可以利用生物进化规律对模因传播的偏离现象进行合理调控,使模因竞争中胜出的"强势模因"趋向主体预设的"理想模因",形成强势模因的理想形态,改善学习者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e—learning(字化学习)进入2.0时代,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通过先进的平台技术及点对点(P2P)工具,学习者突破了时间、空间、语言的局限,数字图书馆加上e—learning造就了终身学习的理想平台。通过数字图书馆在e—learning领域的应用,展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e—learning2.0的无限潜力。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强调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启发其创造潜能,引导他们结合认知与经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结合博物馆学习和教育的特殊性,笔者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博物馆教育规划的启示意义总结如下:规划博物馆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要重视营造观众进行意义学习的环境;必须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博物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要教会观众某方面的知识,而是在于要激励和促进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阐述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和各类弱势群体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网络学习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障碍,介绍并分析IMS开发的IMS AccessForAll系列规范,提出基于IMS AccessForAll 规范来指导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安述梅 《大观周刊》2010,(48):106-106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理想的学习环境,一般指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始的高效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如何把班级建成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值得我们去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