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下面,对众多观点作一描述. 1.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黑暗笼罩全国之时.作者自述:"这一年的变动,是人们意想所赶不上的."因而"心中常觉有一点除不去的阴影","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2003年6月第一版)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 这学期我教高中复读班,复习<荷塘月色>之后,同学们被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所吸引,他们陶醉在那清新细腻的语言中,流连在那清幽淡雅的意境中.他们为朱自清高超绝伦的写景艺术深深折服.为此,我布置了研究性学习:阅读<温州的踪迹>(<语文读本>第一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松堂游记><匆匆><歌声><威尼斯>等朱自清散文名作,研究朱自清的写景艺术.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白话文,文章中处处透露出美的气息.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我有以下几点美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论述了散文家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的原因和内涵,从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三本参考书的意见和态度具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无论是原来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都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作为小学阶段必学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如何进行教学,浙教版<数学>(张天孝主编)教材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模块,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其中,表达交流包括写作、口语交际两个内容,共20个专题.高一第一模块的"写景要抓住特征"专题的教学内容与第二模块写景状物散文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在学习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与<囚绿记>三篇课文后,进行"写景要抓住特征"专题教学.对本节课作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荷塘月色>主题思想的理解,近几年较为统一的说法是,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希望在自由宁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理解此文的主要依据就是分析写作背景.在此,笔者想换一个角度,从<荷塘月色>选取的意象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期带给老师和学生们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得到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再一次打开<荷塘月色>,面对新教材寻求新的定位和突破时,我的目光一下子停留在两个"忽然想起"上,平日茫然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自然美的散文.自然美,是美学范畴之一,其基本含义足广大神秘的自然界所蕴藏、表现出的美.它同社会美、人的美感一起,共同组成美的全部领域.自然美往往要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使之更具有美的社会特征.<荷塘月色>的自然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表现技巧之一,就是双声叠韵词的妙用.综观<荷塘月色>这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一共用了25个双声叠韵词.按其词索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该文是一篇情调别致的抒情散文.作者缘情写景,借景抒情,深沉而又含蓄.忧情愁绪倾注于笔端,美好的希望融会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之中.作者笔下的荷花柳叶识人语,月光小径皆有情,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先看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 1.我到了自家的屋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相似文献   

12.
鉴赏家、书法家张葱玉(张珩)曾预言:张大千伪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张大干仿南宋人梁楷的<双猿图>瞒过了鉴定大家吴湖帆,吴将其仿品断为自家祖上所藏而高价购进;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皮大王"、收藏家程霖生以六千大洋买进朱耷的<花卉图>四条屏,每幅高一丈二尺,阔一尺余,这也是张大千所仿;日本最权威的绘画类书籍<南画大成>中所刊录石溪<山水图>,也是张大千与何海霞一起仿造的.张大干仿制了几幅石涛的炕头小画,其中有一幅是虎.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语文>高一册第二单元选取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川端康成的<花未眠>等散文,这几篇散文给我们展现了不同的心灵世界,也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4.
对"衣服事件-可以这样处理:把双方代表都叫过来,做以下几步工作:(1]告诉他们,处理问题的结果可能有三种:一种是分清是非,承担责任后,双方都不服,心中气愤难平;第二种是一方高兴了,另一方感到委屈与不平;第三种是双方皆大欢喜,大家互相包容、达成和解.引导学生追求第三种结果.(2)一起学习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中的案例<争吵>.(3)双方作自我检查,告诉大家:互相指责,会激化矛盾.双方分别作自我批评,会心平气和.  相似文献   

15.
牛雅珺 《文教资料》2008,(30):22-24
<绿>和<荷塘月色>的语言美得醉人心脾,摄人心魄.比喻、比拟、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准确精妙的动词以及朴实生动的口语,尽显了朱自清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德的一篇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发现?  相似文献   

17.
于漪课堂 <变色龙>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从20岁开始就进行创作,为什么称他是短篇小说大师呢?我请大家看两本书,(出示书)这是<契诃夫小说>,都是短篇的,上册和下册.这两册书选了37篇短篇小说,他一辈子创作了多少小说呢?700多篇,像这样的书20本以上.其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今天我们学的<变色龙>,将来我们要学的<套中人>.  相似文献   

18.
在1997年爆发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有人对当时人教版的<荷塘月色>的删节提出了批评.批评者指出,"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30年代以来语文教科书必选的范文.这不仅因为它写得漂亮而缜密,而且也为现代语体文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它宛若一块纯净、完美的玉石.无法切割.然而现在课本编者却把它切割了.  相似文献   

19.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1898-1948)和徐志摩(1896-1931)同为20世纪初优秀作家,俩人的创作风格和倾向有一定的相通处:同为学者式作家,作品都注重艺术性,读来诗情画意,唇齿余香;他们的作品为各个派别和阶层的人所认同、欣赏.我们就以他们的代表作<荷塘月色>和<再别康桥>为例,去追索两位文化名人的梦影心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