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阐明地理教育价值和地理科学的实用价值关于地理教育价值《,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行)也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是因为,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而地理课程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当前,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迫使人类思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应树立人口、资源…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它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以及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大力推进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学地理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优越性1.学科特点方面有很大优势。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很多学科的综合内容。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作为困扰全人类的头等大事备受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地理科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90):120-121
<正>地理学是一门旨在描述地球表面区域特征,进而揭示地球事物出现、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地理教育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又可以对国际教育、环境与发展教育作出重大贡献。中学地理教育应密切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决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科学与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有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地理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地理是中学各学科中惟一以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核心理念,笔者从以下6个方面简要阐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通过同化、内化、外化三个环节,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道德认识,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地理素养教育的意义1.地理学科之属性与发展决定了地理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地理课是中学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地理教育还肩负着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育人导向功能的重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届国际地理学会的主题,就可  相似文献   

8.
当今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性人口、资源、粮食、环境问题的挑战,需要有符合21世纪的地理教育来提高公民的素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如何在学校很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已是关键.那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实施更为重要,它能够让人们懂得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门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地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可乾 《湖南教育》2003,(11):40-40
进入新世纪,人类社会依靠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益匮乏。如何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环境问题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样,这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21世纪议程》制订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规划,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必然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承担重要任务。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地理教育的目的。一、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  相似文献   

11.
中学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的那样:“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乃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愈来愈多的人所重视,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21世纪将是地理科学的时代。”然而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地理课程不是十分得到重视。初中地理被认为…  相似文献   

12.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地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又显现出很大优势,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公民的地理素养。目前,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已把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人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理是阐述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所以在地理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的无知、缺乏自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环境问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及地域系统的科学,是解释地区特征、人与环境在地球上出现、变化和分布规律及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其思想性是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这就是要通过地理课堂向孩子们渗透环境教育,新课程标准将环境保护和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学地理教育对于推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学生的环境伦理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中学地理教育过于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课程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因此,本文中笔者认真梳理了环境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主要流派,阐述了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伦理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环境伦理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实施策略,旨在提高中学地理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充分体现中学地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和教材中,由应试教育向索质教育的转轨中,以其思想性、地理性、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众多学科,对地理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发展的严峻问题,如何处理好人地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发展,实现人地关系的特续发展战略,是我们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青少年进行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的可特续发展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现、资源观、环境观、科学现,形成良好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必然选择.中学地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使广大青少年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成为摆在全国中学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李本富 《现代教育》2003,(14):50-50
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地理是讲授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的关系的学科,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及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与掠夺造成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等问题,地理教育的价值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