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XF——3型心率遥测仪,对参加1986年全国女足锦标赛(10场比赛)的长春、山东、广东15名优秀运动员以及1987年国家女足冬训期间练习比赛和大运动量训练课进行了心率测定。旨在取得代表活动负荷强度的心率指标,探讨其变化范围及规律,从而为女子足球大运动量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测试结果表明,全场平均为168±4.1次/分,最高心率的平均值为192±8.9次/分,最低心率的平均值为142±8.3次/分,比赛中心率较安静时的增长值平均为105±8.8次/分。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率在174次/分以上出现时间平均为36±12.5分钟,持续时间平均为8.1±4.5分钟。180次/分以上出现时间平均为20.6±10.4分钟,持续时间平均为4.5±2.3分钟。女子运动员比赛中心率在  相似文献   

2.
心率是指心脏收缩的频率。测定心率,是检查运动员机能状况最简单的方法。特别是测定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竞技状态以及情绪紧张的程度等。在运动训练中,影响心率变化最显著的因素是训练强度,其次是训练密度、训练数量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等。正常人安静时的心率,一般在70次/分左右。而中长跑运动员在激烈的大强度比赛后,根据我们测试的材料,心率可上  相似文献   

3.
综括前两章,各项速滑比赛时男、女运动员的心率均在180~200次/分之间,平均速度为8~10米/秒。包括跳跃、旋转在内的花样滑冰单人自由滑,运动员的心率是180~190次/分,平均速度为4~6米/秒,其总滑行距离男运动员约1500米,女运动员约1000米。冰球运动员每上场一次的时间约为二分钟(全场上场次数共约二十次),平均速度至少是7米/秒,心率是190~200次/分。统观三种滑冰比赛,运动员至少是以180次/分的高心率进行比赛的,它意味着呼吸机能亢进而摄取大量的氧。本章就各项比赛中运动员的吸氧量及做为反映运  相似文献   

4.
由于许多国际比赛常在高原城市举行,而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压低,氧分压低,它必然会对人体的各种机能和运动能力发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高原气候和高原训练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对运动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观察了在海拔1895米的昆明市(气压610毫米汞柱,氧分压125毫米汞柱,较北京低12%)进行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气体代谢和运动能力的变化。研究方法从1973年12月2日至1974年6月20日在北京和昆明两地测定了14名长跑集训队运动员在安静时和剧烈运动时的气体代谢,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共5次。运动员的年龄在19—24岁之间,系统训练1—2年,  相似文献   

5.
心率和自主控制机制 训练引起安静心率降低之谜 赢得比赛冠军的运动员的安静心率通常要比普通人群低15—20次/分(29)。虽然安静心率较低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72),但是对人体和动物所进行的大量研究(10,70,120,167,177,195)表明,窦性心搏徐缓是由于长期运动所引起的一种生物学适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手段血乳酸及心率的测试,评价不同训练手段的运动强度,为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提供依据.以广州队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教学比赛课运动员每轮比赛后的血乳酸和心率、测试实战训练课和专项力量训练课的心率,并与其它学者的有关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教学比赛后的血乳酸为(8.01±2.11)mmol/L;(2)教学比赛准备活动与第一轮教学比赛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分别是(121±11)次/min、(146±13)次/min和(160±7)次/min、(183±10):次/min.实战的准备活动和实战第一轮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分别是(146±14)次/min、(168±11)次/min和(158±9)次/min、(171±11)次/min;专项力量训练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为(159±10)次/min、(171±10)次/min.结果说明,教学比赛时,在对手安排和比赛气氛的营造上,要使之更接近正式比赛;要适当提高准备活动的负荷强度,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应适当安排高强度、高质量的训练课,以满足正式比赛时对大运动强度的需求;影响心率的因素较多,为对运动强度进行准确判断,最好对血乳酸和心率同时测试.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报告[1]过羽毛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平均心率达到183.4次/分。F·Mikkelsen等[8]发现在模拟比赛时的耗氧量接近运动员的最大耗氧量水平。说明羽毛球比赛时运动员心脏活动是相当剧烈的。本文目的是通过比赛后的心电图变化,进一步了解现代羽毛球比赛对优秀运动员心脏功能的要求,以便为训练提供生理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对象为第八届亚运会集训队优秀运动员以及78年全国比赛男子团体前六名的主力队员共42人,在全国比赛、分区赛、亚运会选拔赛及第三届亚洲羽毛球邀请赛期  相似文献   

8.
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心率变化特征及其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心率遥测仪对参加全国武术42式综合太极拳比赛的男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率进行了测定,观测其运动强度及其心率变化的特点,有助于为竞赛套路提供时间与强度方面的最佳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9.
射击运动员心率与命中率的监测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测心率仪监测射击运动员训练、比赛中心率与命中率的关系。表明:由于训练、比赛的不同情境,运动员的紧张程度不一,其平均心率也不同;但对同一射手而言,其命中10环时的心率较9环(及9环以下)时的心率低约8次/min左右。为了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命中率,采用生物反馈技术,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控,发现放松表象训练能改善运动员心率,同时射手击发前的瞄点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她们击发动作的一致性和命中率。  相似文献   

10.
黄健辉  刘艳 《体育科技》2005,26(2):35-37
对广西60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进行比赛中快速移动距离的测定、心率测定、比赛后血乳酸测定、2种速度耐力训练后血乳酸的测定,结合他们在不同训练手段情况下的能量代谢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广西部分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水平偏低。根据篮球比赛的性质和能量供给特点提出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羽毛球训练模式和模拟实战时运动员血乳酸和心率分布,了解不同训练模式时的供能特点。方法:测定12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在5种不同训练模式下和实战比赛中血乳酸浓度和心率,以了解不同训练模式时的供能特点,为训练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结果:(1)5种训练模式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5分钟运动员血乳酸均显著高于模拟比赛后(P<0.05),运动员运动后10分钟血乳酸浓度在训练模式1、模式2和模式5中均显著高于模拟比赛(P<0.05),5种不同模式中模式5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5分钟和运动后10分钟血乳酸最高(p<0.05);(2)心率分布中,训练模式1和训练模式2下90% HRmax以上分布显著高于(P<0.05)模拟比赛;80-90% HRmax分布训练模式1、训练模式3和训练模式5显著高于模拟比赛(P<0.05)。结论:5种训练模式在发展ATP-CP和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各有侧重,模拟比赛的强度接近比赛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上海市青少体校、区少体校等16—18岁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共56名。运动年限3—8年,身体健康。二、测定内容在1981年上海市乙级篮球联赛和上海市中学生“三好杯”篮球决赛中,对27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79人次的赛后血乳酸浓度的测定,对13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30人次的比赛中心率测定,对27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75人次的快速移动距离的测定。对15个训练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许多专家使之现代化的、广为普及的PWC170测验,一直用来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运动员的身体工作能力.与此同时,发现在心率为170次/分条件下完成的各种周期性项目(跑、自行车、滑冰和滑雪)的成绩和运动员在这些项目中所表现的成绩之间有很高的相关系数.我们在成年运动员身体工作能力研究中采用了接受训练条件的标准负荷测验(使心率保持170次/分的定量负荷).  相似文献   

14.
1 体能训练方法 越野滑雪是一项以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运动员要在相当长的比赛过程中完成很大的负荷,这就要求我们在系统的训练中找出一条可提高效率的途径。所以,全年不同强度负荷的合理安排十分重要。越野滑雪的运动成绩取决于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的发展程度。对耐力的培养应长期不间断地采用中上强度(心率160±5次/分)和次极限强度(心率为180±5次/分)的训练。我们通常把运动训练的强度分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分析法,对足球运动员的心率变化,足球运动员血乳酸浓度的变化;足球运动员肌肉中糖元的变化和肌纤维类型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加大训练强度,以适应比赛的强度需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心率遥测仪测试了1991年参加郑州冬训的部分运动员赛前训练与比赛时的心率,运用调查实验统计法、对比法和文献资料对照法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赛前训练课的负荷强度与比赛时的负荷强度变化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训练课平均心率低于比赛时;训练课最高心率低于比赛时;训练课心率变化范围大,呈高低间相交错现象,比赛时心率变化范  相似文献   

17.
安静时脉率     
脉率能反映一个运动员身体与心理的状态,在耐力项目训练中被广泛用来评价训练效果和恢复情况。人们普遍认为安静时的慢脉率可给耐力运动员创造具有竞争的能力。例如,一个安静时脉搏只有40次/分的运动员,大强度运动心率达到180次/分,那么他将有140次的储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散打运动员打脚靶时心率变化的情况进行监控,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进一步掌握运动员在训练时的心率频率及其恢复情况。并利用心率情况客观地了解训练和比赛的激烈程度,分析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好地为各个运动队和俱乐部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心率作为运动员准备训练,从事训练以及对训练产生反应的指标,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寻求特定训练效果的依据之一,它通常可作为以下几个指标: 一、作为检验准备训练阶段的指标在每次训练前,测出运动员的心率,并记录下来。5~10天以后,便记出训练前的心率的平均值。若在以后的训练前出现明显的差别——每分钟高出10至20次,必须认真弄清原因。例如:一个运动员训练前安静时的心率平均值为60次/分,如果某一天他在训练前心率达到70或80次/分,应该找出心率增加的原因,是该运动员睡眠不足,还是神经方面和肠胃不适,或者是训练前已有一定的运动量等等。此外,也许是病毒存在或重感冒开始的迹象。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可以对原来的训练计划作必要的变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法对12名健将级速滑运动员赛后尿蛋白、尿红细胞和主观体力感觉进行测试,先后将运动员分为对照组,亚乳酸阈强度、130~140次/分和110~120次/分匀速有氧跑组,训练后间隔4小时蹬车组,赛后个体乳酸阈心率(30~ 35)次/分和110~120次/分自行车恢复组.研究表明,不同陆地恢复性有氧训练对速滑运动员尿液指标及主观体力感觉影响差异不大,尿蛋白较尿红细胞更能反映运动量的大小及运动员恢复情况,亚乳酸阈强度匀速跑和乳酸阈心率(30~35)次/分自行车恢复组尿蛋白及主观体力感觉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