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深入挖掘红岩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以及实践价值,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加深对中国革命历史故事的认知,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能够使当代大学生自觉承担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李少荣 《大众科技》2011,(9):201-203,130
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严峻的形势。高校应把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全球化的实质,强化“四个高度认同”,提高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切实做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3.
崔勇  王俊奇 《科教文汇》2014,(13):10-10
重视用“西柏坡精神”对河北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具有深远影响。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接班人的“孵化器”,要不断深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吃苦耐劳、踏实奋斗的时代新人。该文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和现存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5.
罗影  胡程 《科教文汇》2014,(31):5-7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当代中国高昂的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的内涵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旨在梳理传统文化中的优质资源,从其与“中国梦”的渊源、融合点、创新性诠释等角度,找到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共鸣点,进一步丰富“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梦”进行理论支撑,激活释放“中国梦”的文化活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经典进行重温,对青年学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民族自信指引,有利于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有科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董勤岭 《科教文汇》2008,(21):61-6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和合”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崇高的人生理想、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儒家传统文化“仁爱”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学生工作贯穿“仁爱”思想教育,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完善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体系来说,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江毅 《未来与发展》2009,30(8):84-86
中国传统文化“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向来被认为是独有的哲学思维特色,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而“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整合融通。为此,高校恩政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全面领悟“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即当代大学生不仅处于“本”的地位,其本身及相互关系也由过去的对立、斗争转化为平等、合作和调协。由此,整体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将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当前高校有一部分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缺失。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十分必要和紧迫。高校应当把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准确地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深入探索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刘伟 《科教文汇》2009,(25):84-85
“吃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中华儿女度过重重艰难。本文从“苦”的本义及外延中,分析“90后”大学生之苦的突出表现,提出“吃苦”精神的教育途径,进一步培养“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从背景和意义的讨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新的时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整个过程中,保护全面的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标准化的程序,通过培训和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党的建设工作,做好优化组织模式的党员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立体”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对策在新时期党员。  相似文献   

12.
季海群 《科教文汇》2009,(36):171-171,184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把中国古代哲学中“道”的内涵化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即提倡大学生厚道为人、同道为学、公道为事、大道为民,作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共同愿望和意义世界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3.
重庆直辖十余年,经济迅猛发展,叫响“渝商”已箭在弦上。本文回顾了渝商发展历史,分析了渝商精神的实质和优劣性,提出了在塑造新渝商形象时如何弘扬渝商精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童赛玲 《学会》2005,(7):50-52,54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对策。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而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能有力地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高等美术院校在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上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杨娟  李国燕 《科教文汇》2020,(8):155-156
智能便捷的网络科技在营造了“微时代”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探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进行心理辅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意图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和时代背景相结合,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有针对性地开展“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增强高校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导向性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90后”大学生理论素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通过实践活动促进“90后”大学生知行统一,开拓网络载体,养成“90后”大学生自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提升“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五个方面提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国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留学时代”,出国留学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在增加,在其背后隐藏一系列的问题,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大学生留学动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部分大学生出国意存在偏差。高等教育学校应从开展思想教育、爱国教育和留学指导工作三个方面,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留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新一代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凝聚全国人民意愿的奋斗目标,它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中国梦”居于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最高层次,涵盖了大学生社会理想的全部内容.笔者认为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实现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对提高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效性都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浅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陈瑜 《科教文汇》2014,(34):180-181
当前,我国关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面、受益面在不断扩大,很多贫困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缓解了读书期间的经济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然而,这种经济资助实质的资助模式弊端凸显,对贫困生更为突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引领不够,为此,笔者提出“经济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的“铁三角”优化模式,从减轻贫困大学生最直接的经济困难问题到减轻对贫困大学生影响更深、更久远的心理问题,最终过渡到提升贫困大学生社会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