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14年《哈里森毒品法》是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禁毒立法,它是美国禁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法的制订和执行对后来美国社会的毒品问题和毒品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从历史的角度对《喻里森毒品法》的背景,起因,内容及后果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审视和评价,以期对当今美国的毒品问题和毒品政策有一个更好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今天,全国总工会和国家禁毒办联合举办全国职工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月暨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行动推进会,这对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遏制毒品危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贵阳南车辆段曾经是毒品危害重灾户,特别是在企业改制的重要关头,毒品给我们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段党委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帮教吸毒职工,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1998年至今,全段无新增吸毒职工,复吸率控制在10%以内,有效遏制了毒品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毒品问题不仅事关阿富汗的重建,而且事关中亚、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美国在阿富汗开展的禁毒斗争已历时多年,采取了诸如铲除鸦片计划、打击毒贩、培训缉毒人员等计划和行动,但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军即将撤离阿富汗,这势必对阿富汗的禁毒斗争和中亚、南亚地区的毒品走私活动产生影响。文章总结回顾了近年来美国在阿富汗的禁毒行动,并分析了其成效与原因。  相似文献   

4.
美国中小学的禁毒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毒品日益套虐的今天,加强对青少年的禁毒预防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本简要介绍了美国中小学禁毒教育比较成功的做法,并分析了它的特点,以期给我国的中小学禁毒教育以启发。  相似文献   

5.
现代全球毒品控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又与美国禁毒外交活动休戚相关。以禁止为主旨的毒品控制体系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确立,既是国际强权政治实力交替的趋势所在,也是国际禁毒舞台上始终存在的大国主导权之争的必然结果。探析全球毒品控制体系演变过程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影响,不但可以了解体系发展的历史足迹,还将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国际政治本质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方对禁毒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禁毒教育的开展,具有多重价值意蕴:国家层面能激发家国情怀,提升制度自信;社会层面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长治久安;个人层面能保护个人生命,保障人民健康。禁毒教育的内容建构可从历史、知识、案例入手:以历史为镜,防范毒品再次侵蚀;以知识为基,介绍毒品种类及防毒方法;以案例为警,加深毒品危害认识。禁毒教育的主体架构上,党和政府统一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学校和社区组织协调,做到有序推进;具体实施者提升能力,着力有效落实。禁毒教育的实践策略上,营造环境,打造全社会禁毒氛围;优化方法,促进不同客体易于受教;创新载体,丰富禁毒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把我市的禁毒工作推向更深层次,提高禁毒工作成效,加强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贵阳市各中、小学在市教委统一部署下从1997年9月起开设以《贵阳市学生禁毒教育读本》编委会编写的《贵阳市学生禁毒教育读本》为教材的禁毒课程,并已于去年12月下旬由市教委出题组织考试。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两次实证调查分析,发现总体上中职生对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性的认知是比较清晰的,对禁毒的历史和相关法律是知晓的,对学校开展禁毒教育给予了积极评价。表明学校教育依然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最好形式,如何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禁毒教育深入人心,将禁毒、防毒教育落到实处。同时,还应重视家庭和社会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营造禁毒防毒的宣传教育氛围,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毒品预防教育中的治本作用。  相似文献   

9.
毒品问题是困扰美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翔实的材料,论述了美国的吸毒、制毒、贩毒、禁毒与缉毒之状况,赋有警世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两次实证调查分析,发现总体上中职生对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性的认知是比较清晰的,对禁毒的历史和相关法律是知晓的,对学校开展禁毒教育给予了积极评价.表明学校教育依然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最好形式,如何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禁毒教育深入人心,将禁毒、防毒教育落到实处.同时,还应重视家庭和社会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营造禁毒防毒的宣传教育氛围,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毒品预防教育中的治本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两伊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一场冷战烙印较少的局部战争。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表面上宣布"中立",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实行"弱势均衡"外交政策,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根据两伊战争进程,分三个阶段对其政策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怎样通过外交和间接介入战争实现其国家利益。并指出美国对两伊的政策造成了战争延长,削弱了两伊实力,加剧了阿拉伯世界分裂,改善了以色列安全环境,强化了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诱发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列宁《帝国主义论》分析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原因,对于透彻分析其内部的根源和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美贸易顺差是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导火线,但中美贸易顺差是美国经济结构金融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美国控制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美元霸权等原因造成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美国向外转嫁危机,本质是帝国主义美国与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两种不同社会发展道路在全球经贸领域的反映。然而,祸兮福所倚。一切贸易保护主义都是纸老虎,中国将加速掌握核心技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继续保持全面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沉着应对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3.
唐鹏  杨丹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54-55,60
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在美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揭露了奴隶制的罪恶,推动了内战的爆发,使奴隶得到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通过对内战时期废奴运动者的活动分析来探讨废奴运动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军公开入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我国边境。为保家卫国,中国派兵入朝参战。但我军落后的后勤供应很难适应这场现代化的战争,物资运输线成了美军轰炸的主要目标,其畅通与否,成了我军能否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战后的美国,由于战争的影响,经济由繁荣进入萧条。美国政府采取高关税和贸易保护措施保护国内市场。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柯立芝繁荣"的出现,但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因为它导致1929年更严重的经济萧条,并使各国对美国采取关税报复措施。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体现了其国内政策与外交政策的张力和冲突,而这种张力的背后是其国内极端经济民族主义和自由国际主义两种势力的较量。美国政府总结经验教训,意识到只有与别国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只有双赢,才是美国长久繁荣的保证。以邻为壑、零和博弈只能导致损人不利己、引火烧身。  相似文献   

16.
Individuals of Arab descent residing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currently number between 1.2 million and 3.9 million. These famil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nsiderable diversity depending upon their nationality, religion, and extent of acculturation to both Western and Arab cultures. More recently, Arab families have im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response to traumatic events, such as war, a situation that has complicated their subsequent adjustment and acculturation to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growth in the Arab American population suggests that school psychologists are increasingly likely to work with their children and families. However, despite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NASP; 2000) and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2002) ethical guidelines requiring culturally competent practice, little has been written to guide the school psychologist's work with this population.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Arab cultural values and acculturation to enhance culturally sensitive school psychology practice at the individual and systems level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Psychol Schs 44: 183–198, 2007.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全球文化战争不可避免,而且已经打响。文化的内核就是价值观,文化之争就是价值观之争。这之中美国已占得先机。我们要努力树立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简析冷战后的美国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运用文化这个“软权力”与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起,共同构筑其世界霸权。其推行文化霸权的手段主要是借助网络和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传播其价值观。在全球化时代,自觉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保护本国文化主权,将是世界各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张郭 《滁州学院学报》2011,(6):33-35,56
美国提升与埃及和伊拉克外交关系早在罗斯福时期就已经酝酿。主导中东既是美国领导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美国提升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根本原因;战后中东阿拉伯世界的呼声与现实要求,使美国提升与中东的外交关系成为可能;英国在二战后的实力不济也为美国人提供了更多的外交机遇;中东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是驱动美国提升与中东外交关系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第三条道路”、“新”主权理论、“新帝国论”是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七股影响最大的新思潮,它们具有伪学术化和功利化、偏见性和歧视性、保守性和工具性的共同特征。人权外交战略、新干涉主义和单边主义是后冷战时代美英等国的外交新战略,它以人道主义和维护安全、国家利益为幌子,实质是为推行以美国为首的、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霸权统治服务。思潮与外交战略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后者为前者在全球范围形成话语霸权提供便利,二者日益结合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