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张爱玲在美国去世,“苏青张爱玲热”在1994年前后于内地形成高潮,苏青、张爱玲的许多作品得以发掘、整理和出版,相关的怀念文章、评论作品得以发表。其时,再提苏张,并对这两位性相同、习相近,而生活、命运迥然不同,在现代文学史中缺席数十年,而此后拥有无数读者的女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应别有一番意义。本文以生活的智慧与思想的智慧为主旨,就“苏青热”、“张爱玲热”的形成,从苏青、张爱玲的生平遭遇以及她们的创作风格三个方面的差异,从文学感知的角度给以解读与描述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与苏青的散文都是一种对琐细生活的描述,从中倾注了对世俗人情人性的关怀,而对女性的解剖尤其独到:二人的散文体式具有“私语”的特征,其中张爱玲十分机巧地采取多种“反常规”策略来组织文章,而苏青则实话实说,直白坦率。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苏青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享有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同样历经坎坷人生,但她们四十年代的创作却具有不同的风格。张爱玲是远离自己的“传奇”,不动声色地用审视的目光纺织着自己的故事,其基调是苍凉悲凄;苏青则是在自己的故事中扮演着自己,其基调是平实热闹。  相似文献   

4.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本文论述了她的小说对女性不幸境遇的吟述,以及对这种境遇的反抗,旨在说明:苏青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反封建精神,她的小说是有价值的,她在中国现代文史上的地位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5.
与张爱玲齐名的“孤岛”时期的女作家苏青,被评判为“汉奸文学”范畴,或称其作品“无益无害”。这样的评判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苏青的认识价值是另类的,不可替代的。由于苏青言语的实录性、再现性.使得她的言语具有历史认知价值,为了解“孤岛”时期的文坛亦或文化界,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侵略,了解日踞时期的民众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6.
"玻璃瓦"与"破布篮"20世纪40年代最当红的作家是张爱玲和苏青,有人问文海犁如何评价这两位女作家,文氏脱口而出说:"张爱玲似北京紫禁城头的玻璃瓦,有着雍容华贵的气息,以及饱历沧桑而细微的倾诉一切的脾气。苏青的文章像月经带,像小孩的尿布,像缝穷妇的破布篮,虽然平凡,然而也够大众化的。"为张爱玲押宝1961年秋天,张爱玲为写  相似文献   

7.
论苏青创作中独特的女性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众多现代女作家重社会批判不同,苏青侧重于女性自身批判,即从女性自我价值的失落、男权意识的制约、女性男性化这三个方面批判了女性异化。苏青的女性异化批判也与萧红、张爱玲不同,表现她在女性解放命题上探讨的独到、深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8.
苏青、张爱玲是40年代沦陷区上海文坛上最负盛誉的女作家,她们都以周围的题材从事写作,张爱玲以小说创作擅长,而苏青以散文写作著名。她们年龄相似、性情相同,又都写女性题材,在生活圈子、爱好情趣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她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技巧,在上海的特殊气氛和背景下,大红大紫一时,可视为孤寂文坛上的双子星座。  相似文献   

9.
《流言》是天才女作家张爱玲早期散文的合集,所收作品强烈地渗透着审美现代性。也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之一。在张爱玲的散文世界里,人们感受的是别具一格的“絮絮叨叨”的“私语”,她带着苍凉的气息去感受市民生活,还原普通人的生存现象,多变的语言风格,让这个“孤岛”女性作家的文章散发出独特的女性魅力。  相似文献   

10.
女性气韵:素手绘凡俗──苏青散文品格初论何莲芳50年前,苏青曾与张爱玲齐名,现在,海内外张爱玲热在逐渐升温,而苏青依然默默无闻,一生孤独蹇运偏又才华过人的苏青,生前热闹忙乱,身后凄凉无奈,为文恰值乱世,扬名不得其时。今天,由于其人其作的独特品格与当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齐名的上海才女苏青在她的散文中写道:“幸福乃满足自身需要之谓,不是削足适履,把人家所适用的东西硬来满足自己不尽同的需要。”苏女士对幸福一词的见解有她的独到之处。幸福确实不是“削”足适履,否则“削”出的是“伤痛”,甚至一生的负累。  相似文献   

12.
苏青小说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的文坛上大红大紫的苏青,曾被张爱玲誉为:“低估了苏青文章的价值,就是低估了现地的文化水准。如果必须把女人作者特别分作一档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这些话出自悟性极高、慧眼如炬而又自私、冷漠、孤傲的张爱玲之口,足见苏青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解读了苏青散文中的母性意识,苏青从自身的妻性、母性出发,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现代母性"艰难的生活图景;并对母性的出路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代眼光";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她笔下的母性意识仍有着时代的烙印,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局限。当然,透过母性情结,可以领略到在文化的边缘上默默行走着的女作家苏青内心的觉醒与追求,苏青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苏青散文当年一纸风行,而今重新进入广大读者视野,主要在于她直言谈相的世俗书写迎合了当时上海市民社会的趣味,契合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热的潮流。苏青的创作动机、文学趣味、文学观念、个人经验,决定了她关注“饮食男女”,并以世俗化、平民化的审美眼光观照庸常琐碎的市民生活,以平凡实在的审美趣味,表现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心理,以泼辣大胆放言无忌的行文,洗去了“饮食男女”的浪漫与理想,这正是苏青散文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当然,过于强调生理本能和实利考量也表现出苏青的褊狭和缺失;过于关注日常生活表象以及一些过于直露甚至粗俗的表达,也在某种程序上使其散文不够含蓄,缺少韵味,从而影响了其散文的品位。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与苏青是同时代的人,她们均描写女性的经历,对女性的悲剧"哀其不幸".所不同的是,张爱玲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苏青是"哀其不幸,悲其无奈".在分析女性悲剧的原因时,张爱玲看到的是金钱对灵魂的腐化作用,苏青则认为是两性之间不平等的关系造成的.张爱玲的作品重在揭示,而苏青还希望在作品中为女性寻求一条出路.因为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所以,张爱玲的作品较多的是讽刺,而苏青的作品则呈现出平实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周炼霞的丰富性在于,她是生活在上海的古典绘画女性,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耀眼的女作家群体中,不及张爱玲、苏青以及施济美、潘柳黛等为今人关注,但她在当时市民刊物上很受重视,反映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40年代海派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在沦陷区“言”与“不言”的环境中,南北女作家苏青与梅娘坚持书写女性,展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对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在区域文化的背景下,南北女性呈现出不同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18.
解读了苏青散文中的母性意识,苏青从自身的妻性、母性出发,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现代母性"艰难的生活图景;并对母性的出路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代眼光";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她笔下的母性意识仍有着时代的烙印,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局限.当然,透过母性情结,可以领略到在文化的边缘上默默行走着的女作家苏青内心的觉醒与...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创作高峰期是从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张爱玲都显示出了她的创作才能,她的作品主要分为散文和小说两类,她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她的小说则展现了她的创作天分,很多读者和研究者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视为一类人,市侩、拜金、虚荣,其实张爱玲是一个纯真、轻利、清雅的女子,本文拟从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一一对比得出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20.
“为着生活而写作”,成为苏青这位都市职业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并以此区别于“五四”以后任何一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理念。她的散文创作从文学的神圣崇高中剥离出来,写人类普遍意义的日常情境与世俗生活,反映出她在尘俗生活中寻找情趣的市民文化的品格。苏青散文中“性别意识”来得特别鲜明,但她又能直面女性的性格弱点,撕毁女性的假面具,并且发出独到的批判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