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朝鲜中宗38年(1543年)庆尚道丰基郡守周世鹏仿中国白鹿洞书院创建‘白云洞书院’。据说是朝鲜第一个中国式的书院。以后书院便多起来,出现了书院群立的面貌。在日本怎么样呢?在江户时代,第八代将军的享保11年(1726年),朱子学者中井甓庵创办了称作书院的怀德书院,而后,虽然在6个地方创办了所谓书院的乡学或私塾,可是这些书院看不到中国书院的特点,具体状况也无从查考。然而冈山藩乡学闲谷学校却不同,它设学田,显然是仿照中国书院的。总之,在日本没采用中国书院制度,这大概是合符实际的认识吧。  相似文献   

2.
天津同文书院是日本东亚同文会于1921年12月经过中日两国政府批准创办的、以招收中国学生为目的学校,规模和影响仅次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也是日本东亚同文会在华北地区创办的惟一学校。  相似文献   

3.
桂岩书院     
《学苑教育》2012,(16):F0004-F0004
桂岩书院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创办于唐贞元时代(公元793),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为适应科举考试需要而形成的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保定莲池书院是第四任直隶总督李卫所创办的官立书院,其教育目标定位于为科举考试服务,从而造就了众多封建官僚,培养出一大批文人学者。但随着科举制的废除,书院制度推陈出新,提倡自由讲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术交流与争鸣,为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资源。这些因素或成分不仅有教育历史价值,更有其超越时空限制在现代教育语境下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亦可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阴南菁书院是创办于清末、享誉省内外的一所著名书院。在近20年的办学过程中,南等书院继承发扬了古代书院的一些优良传统,且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崇尚经史词章、重视学术研究、强调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关心时局,对于振兴朴学、繁荣学术、发展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万里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丞相。他于1241年在吉安创办白鹭洲书院,其办学理念为: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延请名师;初创院规,完善制度建设;言传身教并重;重视实学,反对为科举而科举。江万里创办白鹭洲书院的影响:使吉安文风昌盛,书院数量众多;使吉安人才辈出,成为文化高地;使吉安民风淳朴,注重道德气节。  相似文献   

7.
书院和"学为己"的书院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大连图书馆创办白云书院。本文从对我国书院的情结,说到兴办白云书院的原因;强调“学为己”的书院精神,结合现今的实际,制订学规。  相似文献   

8.
百泉书院是我国古代一所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书院。自魏晋时期孙登在苏门山隐居开始,到元代的太极书院、明清的百泉书院,最后至清末被改为现代学堂退出历史舞台,百泉书院前后历经1 700多年,较为完整地体现了我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历史,在宋元时期一度成为全国理学研究中心,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随着不同时期儒学大师的出现和官方逐步介入,百泉书院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书院研究热。然而许多研究在书院研究上持双重标准,在界说书院时所持的是科学的标准,在研究过程中则放弃了这一标准,转而将书院等同于普通官立或私立教育机构。持双重标准的书院研究于书院研究无益,于借鉴书院经验进行教育改革无补。书院科学的界说当应有民间创办而非官办、承担着藏书、修书职能和高于蒙学诸要素;只有一以贯之地坚持这一标准,才是书院研究的出路,才可能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并称为北宋"四大书院"。因其成立较早,为州县置学之始,居"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创办于五代时期的后晋。商丘虞城学者杨悫,热心教育,聚徒讲学  相似文献   

1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I0001-I0001,F0003,F0004
厦门市第三中学创办于1924年,迄今已有90年的历史,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厦门颇有名气的禾山甲种商业学校、禾山书院和安睦书院。1953年1月6日,厦门市人民政府正式授名为厦门市第三中学。  相似文献   

12.
立志书院     
立志书院位于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茅盾故居东邻,前身是名震嘉、湖的分水书院,清同治四年(1865)创办。  相似文献   

13.
吴汝纶虽长期在外仕官讲学,但却时刻心系家乡教育。他为创办安徽古学书院劝捐,建议家乡改书院设学堂,驳斥省城救生局提拨白鹤峰书院租息收入,反对劣绅霸占白鹤峰书院新涨洲地,亲手创办桐城学堂。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在清末民初南通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书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由书院脱胎而来的学校,经民国初年之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书院公产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兴办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经费;第三,部分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四,大批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任教于新式学堂,并从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名家,其中不乏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者。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集教育,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高等教机构,兼具有修书、编书、藏书等多种功能。书院是我国北宋到清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书院的创办以私人创办为主,并积聚了大量的图书,是一种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传统大学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在宋代的发展到了极致,书院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总之,书院的特色,如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书院的讲会制度、开放教学、自由听讲等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书院研究延续了近几年来持续攀升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出版书院类著作21部,发表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4篇、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2篇、报纸文章27篇。其中传统书院如何发挥其当代价值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社会文化史等多学科视角考察书院的立体实态逐渐成为书院研究的主流趋向;随着现代书院的蓬勃兴起,对其开展持续性研究为当下所需;目前书院研究中选题重复、文章泛滥、良莠不齐的现象值得引起警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校发展史上.于19世纪中叶由教会学校发端,开始了班级授课的学校阶段。较之史上的“私学”和“书院”阶段,它的出现更能适应近、现代工业生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西方传授士创办和执教的教会学校,至少在客观上曾经对中国的文明、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西学东渐”与书院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交流,最早的教会学校亦多有称做书院的。  相似文献   

18.
清康熙后期张伯行在福州鳌峰创办了一所具有全国影响的示范书院,鳌峰书院创办早期,有五位山长都是漳州人。她是康雍时期漳州学界在福建占有重要地位极具说服力的一个侧面展示。漳州学人在鳌峰书院早期办学中起了立范作用,也在闽台学界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扬州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它和它所在的城市——历史化名城扬州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化。它创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前身是在安定书院和梅花书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仪董学堂。当时,它是一所官立中学,由建议开办京师大学堂的御史王鹏运任学堂监督。  相似文献   

20.
本文第一部分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清代书院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给现代大学教育改革提供一种精神资源,而二十世纪初期以来绵延近百年的创办书院的实践,也从另一方面证示书院存在和研究之价值.第二部分从学术史和教育史的角度评述数种清代书院研究论著.第三部分指出清代书院研究中的两大问题,一是书院基本文献和相关文献未能充分发掘利用,二是从观念出发,过分强调书院对乾嘉考据之学的培育和推衍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