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社会主义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论述,鲜明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性质、主要内容、发展阶段、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历史课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等,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理论的彻底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理论的彻底性既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拥有最广泛的大众性,能够实现真正的大众化,其根本前提在于它具有理论的彻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理论的彻底性,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就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深层的整体解读.从这个理论体系的体系特征、问题意识、结合特色来透视,无疑可以深入理解这个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开辟、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秉持的价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人民主体地位并开拓了发挥人民主体性的广阔空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就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的重要前提。这就向广大理论工作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客观要求。在这方面,青年学者史家亮博士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22万字)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是广大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广泛凝聚共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前提,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聚共识的作用入手,进一步探讨凝聚共识的规律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通过理论上的觉醒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通过理论上的觉醒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五四前,陈独秀和李大钊提倡的基本是资产阶级民主观。陈独秀注重平等及多数国民的权利与实现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李大钊“民彝”的政治观念,其间理入了关注民众的色彩。他们的民主观包含了一些有利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因素。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部分人士认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抛弃民主主义的过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部分人士则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平民主义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一个抽象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学说。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化有着许多可以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地方,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传入中国后就受到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工人阶级和贫苦人民的欢迎,并在革命、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化,指导着中国人民结束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仍将一如既往地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的理论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其演进路径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必须遵循“两个坚持”,马克思主义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才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与时俱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继承和借鉴。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加强党对舆论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军事任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政治保证和理论前提;通过干部学校及在职学习、群众教育,以报刊图书、文学艺术、纪念活动等大众传媒为媒介,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同时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不竭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系统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从哲学、理论、思想、立论、实践等多个基础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体系”,从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的,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这一理论本质上是文明冲突掩盖下的新意识形态,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意识形态策略。面对"文明冲突论"的挑战,我们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为中国人的解放和独立扫除了障碍,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鲜活的经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客观评价了胡绳早年以笔为武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认为在他的竭力宣传下,曾使千万个本来站在政治外面的人投身到民族救亡的统一战线中,且一定程度地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以戴季陶、胡汉民、朱执信等为代表的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国民党先进知识分子,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杂志为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阶级斗争理论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虽然在现在看来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含有诸多曲解、误解的成分,甚至有借马克思主义宣传其革命学说的倾向。但从客观上讲,这些国民党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