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百年来,山西婚俗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一些陋习还依然存在,尤其是大操大办的铺张浪费现象、变相的买卖婚姻现象以及与健康文明相悖的闹洞房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分析陋习婚俗文化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文明素养,是根除山西婚俗陋习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探究山西婚俗中闹洞房习俗的由来和促进其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动力,之后分析现代社会中闹洞房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酸色俗"现象,并提出在管理闹洞房时的建议,望以此为规范闹洞房的今后发展尽微薄之力。论文采用一分为二的对比手法,分析闹洞房现今状态的积极与消极面,预测对闹洞房管理与不管理的不同结果。因为目前对民俗的研究还不完善,还未有完全的、系统的研究闹洞房现象的文献,本文以期对民俗研究作一点完善,并关注了闹洞房现存的问题,对此习俗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婚礼是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时所举行的被社会承认的仪式。由于地域的不同,婚礼仪式也有所差异。位居河南东北部的濮阳一带的婚礼独具特色,一般要经过婚前准备、迎娶、哭嫁、返程、请新娘、拜堂、入洞房、坐帐、闹洞房、吃席、送汤、回门等一系列过程,从濮阳婚姻习俗中,我们便可领略到中原一带独特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开山     
深秋,像一位浓妆待嫁的新娘,美丽而大方。你看,满山枫叶给秋天的山山岭岭披上了新娘的红头巾;揭开红头巾来,秋天的新娘又极大方地给山林闹喜者献出最丰厚的"撒喜"(撒喜,方言。新娘给闹洞房的人散发喜庆糖果等):马奶子、栗  相似文献   

5.
哭嫁是包括闽清在内的福州地区传统婚俗之一。闽清哭嫁婚俗带有古代掠夺婚姻的痕迹.但主要根源于封建时代的包办婚姻,并依惯例而传承,其内容主要表达新娘对亲人的依恋之情以及亲人对新娘的祝福和教导之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因女性个体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等原因,哭嫁婚俗在闽清当地逐渐消亡。尽管哭嫁已经消亡.但它所强调的孝敬长辈、尊老爱幼、期盼亲情融洽等内容对今天构建和谐家庭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男孩结婚了,新娘是在那次旅途中邂逅的女孩,闹洞房的朋友们散去以后,男孩和女孩喜悦地坐在红蜡烛下,许久许久,男孩才笨拙地问:“你为什么爱上我?”。  相似文献   

7.
云南文山苗族婚俗在维护苗族传统婚姻家庭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涵盖了一夫一妻制、男女地位平等、恋爱婚姻自由、同宗同姓不婚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生活性、程序的非正式性、运作的内控性等特征。其婚俗存在既有可供现代婚姻法借鉴的合理部分,也有与现代婚姻法相冲突的地方。如何处理好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姻法的关系,是传统婚俗与现代化调适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的"薪"大多出现在歌咏婚恋内容的诗歌或诗句中,"薪"也是先秦婚俗中的一件重要物象。"薪"之所以成为先秦婚俗什物,又被《诗经》的创作者们用来取譬起兴而引出婚恋内容,是因为它在上古抢婚习俗中有着他物无法替代的功能。考察其在抢婚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照明功能、攻防功能和马料功能。  相似文献   

9.
唐人婚嫁,候新妇至,众人拥门塞巷,索要酒食钱财,至车不得行,称为“障车”。障车者可分为新娘的娘家人和新郎、新娘家以外的其他人.在障车的同时,障车者还要朗诵一篇障车文(词),与障车的目的相一致,其内容主要是:一为表示祝福,二为索要钱物.从形式来看,唐代婚俗中的障车当源于北朝胡人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0.
婚姻民俗是人生仪札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瓶梅)一书中,有内容相当丰富的各种婚俗的描写,其中大多属于在当时普遍流行的、正常的婚姻形态;但书中也涉及到一些较为特殊的婚俗形态.本文中将论及的“倒踏门”、“割衫襟”和“望门寡”这3种婚俗,即是属于后一种情  相似文献   

11.
在沿河土家族婚俗中,首先要请媒人说亲,然后送聘礼、讨庚、定亲、迎亲、回门。其中,独特的婚俗有哭嫁、过礼、迎亲、拜堂等。哭嫁"哭嫁"是土家姑娘出嫁时告别亲人的仪式。新娘一般在婚前二三天开始"哭",会"哭"  相似文献   

12.
"公公背媳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源于江汉平原天、潜、沔三地的一种极度变形的另类婚俗,婚礼上公公和新郎的角色发生置换,以戏谑公公和媳妇作为婚礼的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这种另类婚俗的表现形态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本文将对天门市另类婚俗的传统形态与当代形态进行比较,探究其流变原因,并考察现今该婚俗在当地的接受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天门地区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独特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黔中苗族支系纷繁,但他们在婚俗方面基本一致。通过考察黔中苗族婚恋经历的几个过程,从两个方面提升黔中苗族婚俗审美的文化意义:一是婚俗审美标准源于族群的认同与区分;二是婚俗美的形式存在于民族的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14.
倪嗣冲是清末民初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阜阳地方志中描绘的倪嗣冲形象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地方。民国时期阜阳地方志描绘的倪嗣冲形象为:一是镇压革命的清廷走卒;二是革命党人的屠杀和迫害者;三是阜阳人民痛恨的独裁者。20世纪90年代的地方志描绘的倪嗣冲形象除以上三点外,还有以下四点:一是军阀;二是投机政客;三是投资富商;四是大地主。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古代开始,社会化的性教育采取了最有特点的闹洞房方式,这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创造,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发展中,闹洞房对性科学的形成和性知识的传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性文化的发展。时至今天,闹洞房的性教育功能已发生嬗变,但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则应该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6.
《圣教新条例》是记载山西天主教潞安教区最原始的史料,较为详实地描述了近代化过程中潞安地区天主教会的发展与变革。在教会婚俗方面,传承地方婚俗与传统的同时也对当地长期存在的陋俗和恶习进行了一定程度变革。教会婚俗变革对吸引非教徒入教和改良当地风俗有积极意义,对促进地方社会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的婚俗文化.而<哭嫁歌>作为其原生态民族民间婚俗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魅力无穷.它具有民风淳朴、亲情炽热,地方特色浓郁,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等特性.同时,它还在实现伦理道德教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婚姻制度是人类社会诸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婚姻礼俗又与婚制紧密相联,很难断然分开。一般地说,婚俗产生于前,婚制产生于后。但当阶级社会的婚制产生以后,许多婚俗便为文明社会的婚制所不容,于是这部分婚俗便趋于消亡;而另一部分婚俗的基础还赖以存在,遂在统治阶级的有意识地赞许和利用下,得以继续流传。西周春秋社会的婚制与婚俗之所以能并行不悖地共存于初期的阶级社会之中,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诸条件所致。在西周春秋社会婚姻制度的研究中,论者多注重于探讨西周春秋社会的原始婚俗,这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内容、实际应用3个角度阐述了婚俗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婚俗文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由此得出结论,婚俗文化教学是帮助留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阜阳是我国五大农民工输出地之一,研究阜阳的农民工具有普遍意义。阜阳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贡献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素质,成为阜阳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潜在力量。进一步发挥农民工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政府应积极改革管理制度,解决相对容易解决的农民工户籍问题;应抓住主要矛盾,破解农民工城市住房这一关键的但相对困难的问题。目前要关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这是提升农民工地位、转变农民工身份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