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的荧光,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诱发荧光,是指物体(物质)经过荧光染料染色后,再经过紫外线照射发出的荧光,如用荧光染料标记的蛋白质、DNA分子等。另一类是自发荧光,如叶绿素、血红素等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发出红色的荧光。1诱发荧光现象1.1人鼠细胞膜的融合一以红色或绿色染料标记蛋白质产生的荧光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用发  相似文献   

2.
首次联合采用稳态与瞬态自体荧光光谱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人体结肠组织自体荧光与组织体主要内源性荧光分子标记物的荧光光谱特性。实验结果显示:人体结肠组织主要内源性荧光物质来源于氨基酸类的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结构蛋白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酶和辅酶类中的NADH、NADPH、FAD以及内源性卟啉。人体组织的几种主要内源性荧光分子标记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有望用来作为辨别正常与癌变结肠组织的一种重要指标。实验得到的初步结果可以为光诱导人体结肠组织自体荧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荧光显微镜技术在光学显微镜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现实中缺少相关的教学实验.介绍了新开发的荧光显微镜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利用落射荧光附件在普通生物显微镜上进行荧光成像实验.学生自制简易标本,以CCD和PC机采集并存储所获图像;尝试跨学科、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4.
为帮助同学加深理解荧光分析的理论知识和仪器测量部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维生素B2荧光分析实验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对拉曼线、瑞利线的识别,巩固荧光分析的基本理论;改变测量中光谱通带,光电倍增管高压等参数,深化对仪器组成部件的认知;通过测定荧光量子产率,加深荧光产生机制的理解;通过巧妙的问答环节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荧光分析实验的教学质量,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田林  周中山  薛文胜 《考试周刊》2014,(92):149-149
荧光量子效率是表示物质荧光性质的重要参数,它可以衡量一个化合物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能力。吖啶酮类化合物分子含有大环共轭体系,一般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合成荧光试剂。本文拟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几种吖啶酮类衍生物在乙醇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光谱,从而计算荧光量子效率,对几种吖啶酮类衍生物的荧光性能进行初步判断,并将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已测得的部分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数值进行比较,对实验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一项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设计"端粒序列的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实验,并将这一技术转化为适合本科基础实验教学的内容。该实验分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原位杂交两部分,每部分4~5个学时。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掌握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荧光显微镜的使用,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荧光探针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新型工具,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应用于众多生产生活领域。介绍了荧光探针的结构、分类及反应机理,综述了荧光探针在食品领域及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从食品重金属检测、食物新鲜度检测、细胞活度检测、细胞内活性物质检测等方面介绍了荧光探针的应用实例,并展望其发展前景,旨在为今后荧光探针类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IPTG诱导EGF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实验,研究IPTG诱导浓度和温度对EGF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PTG浓度为270μmol/L、诱导温度为16℃、诱导时间为18h的条件下,EGFP mRNA的表达量最大。通过该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相关实验原理、技术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叶绿体的分离和荧光观察"实验是为生物学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个综合性实验。本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针对用差速离心法制备离体叶绿体及其荧光观察这一步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质壁分离法制备离体叶绿体来观察叶绿体荧光的新方法,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将碳量子点荧光技术加到荧光光谱法实验中,使学生在掌握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科学前沿的热点,建立节能、绿色环保的观念,做到科研教学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牛波 《生物学教学》2006,31(3):52-52
在讲授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介绍有关荧光现象,需要做演示实验验证,多年来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教室都没有观察到荧光现象,可能是教室或实验室的日光灯光线弱且发散,根本看不到荧光现象。本学期在讲述该内容时,尝试改变光源,使用聚焦效果好的大功率手提探照灯,或大一些的手电筒,观察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海洋光学实验设备(光纤光谱仪、光源等)为测量系统搭建荧光材料特性测试平台,针对荧光的相关光学特性进行研究。制备了桔红、天蓝、黄色、金黄、紫色、橙色6种液体和绿色、蓝绿、桔红、黄色、桃红、桔黄6种粉末荧光材料,检测了液体样品、固体样品的荧光光谱。通过Spectra Suite软件分析研究荧光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结果与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液体荧光试剂的接收强度总是高于粉末荧光试剂的接受强度。  相似文献   

13.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及相关课程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是快速、准确探测植物生理状况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文设计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不同温度和水分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该实验项目的实施,能够使学生熟悉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的工作原理,掌握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乙二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罗丹明B为原料,合成了聚(胺-酯)-罗丹明B(RHDB)树枝状大分子(PAE-RHDB).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并用IR、1HNMR和UV表征了它的结构.研究了PAE-RHDB的荧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h,原料配比n(-NH2):n(-COOH)=2:1时,以氯仿为溶剂,产物产率为34.86%;当PAE-RHDB浓度为0.15mg/mL,甲醇为溶剂,溶液荧光性能最强,原料配比对产物荧光性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绿色留光型荧光布材料研发出成本低廉、演示现象明显、可重复使用的简谐振动图像描绘仪.该实验在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首届自制教具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以三聚氯氰(CC)和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为原料,利用缩合反应合成三嗪氨基二苯乙烯-丙烯酰氯生色团荧光单体,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和苯乙烯共聚得到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型均聚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光致异构化现象等手段研究了它们在水溶液中光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表明,聚合型荧光增白剂中基本发色团的结构不变,具有传统荧光增白剂的光学性能;发色团与高分子链间的共价键使其光化学稳定性大大增强,荧光量子产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B的一种方法,以蔗糖为固定相,乙醚-石油醚(1:9,v/v)溶液作为展开剂从菠菜色素中分离叶绿素B,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分别检测分离出的叶绿素B.并研究了叶绿素B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光谱.通过研究我们得出:叶绿素B在溶剂中的光谱性质与溶剂的介电常数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几种分布均匀的银纳米颗粒,并利用激光光谱法对吸附在银纳米颗粒表面的吖椗橙(AO)分子的荧光增强现象进行了研究探讨.探测了纳米银粒子的分布状态和尺寸对AO分子的荧光增强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纳米银粒子的间距合适时,处于其附近的AO分子的荧光增强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此外,随着颗粒尺寸的变大,荧光增强效应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荧光物质的合成与研究,是当今化学领域中的热门课题。这方面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已有部分含荧光物质的制成品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彩电、防伪商标、路标等。 为配合中学化学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化学领域中的新成就,兹介绍几种荧光物质的制备方法。1 实验用品  相似文献   

20.
采用花菁染料设计的荧光探针,基于氢离子对其荧光的增强现象进行选择性测定,考察了探针溶液种类、探针浓度、溶剂、温度、反应时间、干扰物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即在乙腈溶剂中,50℃反应15min,探针1在10μM-50μM H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为20μM,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良好.该法简单,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好,可用于自来水中pH值的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