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建立和发展,各项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各项科研奖励随之而来。由于高校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在科研奖励的分配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影响科研团队的正常发展。因此,建立高校科研团队的科研奖励制度,并进行完善,对于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武维华针对“完善科技评价奖励制度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发言,他提出要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延长国家科技奖参评项目的最低完成年限,改自报奖励为推荐奖励,大幅度精简省、部级科技奖,逐步引入国际同行参与基础研究奖励评审,引导科学共同体和社会力量创建优秀奖励品牌。  相似文献   

3.
对广东7所高校的科研论文奖励条例的分析表明:一方面,基于核心期刊本身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及其所刊载的论文的质量等因素,近年来核心期刊在广东省各高校的科研论文奖励制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核心期刊“以刊论文”功能的拓展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诸多负面效应,尤其是其对学术界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更与科研奖励的初衷背道而驰,广东的许多高校为此又对这一评价方式进行了各种变通和修正。  相似文献   

4.
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贡献,是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主要管理工具。文章通过评选表彰年度科研先进单位和个人,推选科研成果丰硕者晋升职称,颁布科研成果奖励政策,对科研贡献显著者晋升岗位津贴四个方面,阐述科研管理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5.
提高科研资助效应应该从整个科学系统来着手分析。目前科研奖励、科研资助、任用考核及评价制度在科学系统内部已经形成一种循环。提高科研资助效应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其功能,不替代评价制度,不走入混同于奖励制度优势累积的怪圈。在逐步完善与协调三种基本科学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种制度的相互循环与促进,势必能够多出创新人才、多产优秀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6.
提高科研资助效应应该从整个科学系统来着手分析。目前科研奖励、科研资助、任用考核及评价制度在科学系统内部已经形成一种循环。提高科研资助效应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其功能,不替代评价制度.不走入混同于奖励制度优势累积的怪圈。在逐步完善与协调三种基本科学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种制度的相互循环与促进,势必能够多出创新人才、多产优秀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科研绩效是其科研能力、科研行为以及科研成果的综合反映,科学客观地评价研究生科研绩效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亟须关注的重点问题。研究生科研绩效的评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文章基于Kirkpatrick评估模型,结合专家咨询和文献分析,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组合赋权,构建涵盖自身投入、科研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三级指标的研究生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进行定点实践应用,进而提出构建“点—线—面”科研绩效管理模式、推进“激励—保障—落实”三位一体联动、“推动创新人才内涵式发展,促进学术素养螺旋式上升”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有效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高校要想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靠的是科研水平,科研是高校立命壮身之本。而科研管理政策对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激励导向作用。如何通过科研管理政策有效激励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积极稳妥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提高奖励质量,减少奖励数量,优化奖种结构,完善工作程序,增强科技奖励的导向性、权威性,更好地发挥科技奖励在促进自主创新中的激励作用,江西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推出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培训》2008,(4):61-61
2007年,由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举办的“2005——200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评审”活动正式落下帷幕,众多优秀的科研论文脱颖而出,以下是获得一等奖(职工教育部分)的论文摘要。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发展新形势下,广州市依托校地协同创新联盟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在运行模式、科研管理、科技融合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政策特点。通过突破科研管理、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创新激励等机制方面的障碍,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促进校地协同创新,提升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收集国内20所高校(主要是"985工程"及"211工程"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奖励的相关信息,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成果奖和论文是高校奖励的重点,奖励对象的多少与高校层次无关;发放奖金是最主要的奖励方式,社会力量奖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但还需继续扩大影响;SSCI等国际收录论文受热捧,高校自行划分学术期刊等级情况较多,以刊代质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高校对结项为优秀的项目给予奖励,体现了对研究质量的追求,但并不普遍;各校奖励额度差异较大,可能和学校自身发展特点、经济状况和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基于此,笔者建议:科研奖励在追求数量的同时需要向追求质量转向;科研奖励的内容应该是多元的,但是奖励的标准应唯优秀而论;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奖励;要加快奖励方式的创新,既要激发个人也要激发院系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唯论文”不良导向,就是将论文的相关指标作为科技评价和人员考核奖励的主要评判标准,论文指标的不当或过度使用会错误引导师生队伍的价值导向,导致不客观、不公正的科研评价。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应通过协同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的方式,探索解决科技评价中“唯论文”等简单量化的弊端,并用新的科学有效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回归论文“初心”。  相似文献   

14.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少教师也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但教师群体中存在不正的科研观,一些教师是出于晋升职称或获取利益的目的而进行科研,并没有抱着纯正的观念去从事科研,这势必影响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高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科研观,视科研为分内之事,坚持科研与教学统一,视科研为创造活动,视科研为造福之事。高校科技管理者要转变方式和观念,采取柔性化管理的方式,引导教师从被动做科研转变为主动做科研;明确科研定位,引导教师从非功利的角度去做科研;适当提高科研激励,适当放宽科研报账的条件,在给予教师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重视精神奖励。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研究制度中,科学规范制度预设了科研诚信,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都以诚信为前提和基础;而科学奖励制度则强调科学发现的独创性,由此加剧了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并使他们在遵守科研诚信并付出科研努力却得不到科学奖励的情况下,有可能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违背科研诚信,实施科研不端行为。科学规范与科学奖励之间的内在张力成为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制度成因,并为治理科研不端行为制度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积极稳妥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提高奖励质量,减少奖励数量,优化奖种结构,完善工作程序,增强科技奖励的导向性、权威性,更好地发挥科技奖励在促进自主创新中的激励作用,江西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科技政策和科技奖励工作指导思想,建立与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奖励了一大批重大优秀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促进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了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深化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上海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深化之年。2019年,上海深入领会贯彻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大力改革完善上海科技奖励制度,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合理的奖励体系,切实发挥科技奖励的引导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为上海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相似文献   

19.
12月12日,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我校谢越华教授的论文《诗性散文的可能性与阐释空间》获评二等奖。此次评奖,共有35项科研成果获评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研评价与奖励的导向功能及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新荣 《江苏高教》2003,(4):116-118
科研评价与奖励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高校科研评价与奖励的导向功能分类内容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高校实施科研评价与奖励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充分发挥其正面激励性的显性导向功能的三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