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由于技术提供者与内容提供者的分离,转载、摘编在我国数字出版业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在数字出版领域,转载、摘编他人已发表作品进行网络传播者必须取得原著作权人的明文许可。数字出版物编辑在转载、摘编时需注意:分清"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转载传统出版商推出的汇编作品时,要根据情况取得不同的许可;将自己通过转载、摘编方式形成的文摘类传统出版物予以数字化出版时仍需再次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  相似文献   

2.
传媒资讯     
《传媒》2004,(2):4-7
政策法规在网络进行转载摘编须支付报酬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日前通过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报社、期刊社、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在网络进行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不构成侵权。该决定还指出,明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公益性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数据的采集及服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作品转载与摘编、服务范围、链接的侵权、作品侵权的免责、馆藏作品的数字化等方面的著作权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国家版权局1993年8月1日) 第一条各报刊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转载、摘编其他报刊上已发表的作品,按本规定向著作权人付酬,但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除外。第二条报刊转载、摘编作品,采取元/千字的方式向著作权人付酬。第三条报刊传载、摘编作品的付酬标准为25元/千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纯理论、学术性专业报刊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10元/千字。  相似文献   

5.
所谓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是指对报刊上已发表的作品,其他报刊依法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转载、摘编的法律制度.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对这一制度做出了如下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以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这一规定中包含了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两种限制,一种是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另一种是著作人对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的反限制.下面分别就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限制与反限制问题以及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对外国作品的适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深入发展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网络转载报刊作品适用法定许可有其可行性。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不仅是合理的,而且适应网络化发展的需要,应当扩大至网络环境下网站对于报刊媒体作品的转载。网络传播的特点需要法定许可制度发挥作用,互联网网站对网下报刊已发表作品转载摘编可以适用法定许可。法定许可的实施需要一种制度保障来解决使用费的收取与分配问题,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具有承担这一职责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张国洪  胥葆衡 《新闻导刊》2004,(6):44-45,47
新闻媒体刊发新闻、广告和摘编、转发适合自己需要的文章其固有的功能,是为满足新闻媒体受众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新闻的人格权纠纷、广告的侵权纠纷以及因摘编、转载文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等.不时困扰着新闻媒体。在新闻、广告的刊发与文章摘编、转载方面,何为侵权,怎样减少和避免这类纠纷的出现,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主动搞好纠纷预防所必须搞清的问题。本文试着就此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所谓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是指对报刊上已发表的作品,其他报刊依法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转载、摘编的法律制度。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对这一制度做出了如下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以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这一规定中包含了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两种限制,一种是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另一种是著作人对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的反限制。下面分别就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限制与反限…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投稿的同时常有种种期盼:一是早一点知道刊登了没有;二是刊登后能否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编;三是刊登或转载、摘编后何时得到稿酬。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许多作者得不到相关信息和稿酬。有的报刊社在转载、摘编稿件时,往往对作者的权益表示沉默,理由是找不到作者的地址,有的采取作者找上门来再说的办法。为此,国家版权局在1999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中指出:  相似文献   

10.
谈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司法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就网上作品的保护范围、作品数字化的著作权、作品在网上的传输、转载与摘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及其免责条件、确定侵权赔偿的数额,以及一旦受到了侵权应去何地法院起诉等问题作了简明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对集群式数字化期刊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时代。在这个时代 ,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利用等环节 ,均以数字化为显著特征。所谓数字化 ,就是用“0”和“1”两个数字来表达和传播一切信息。在数字化时代 ,计算机和网络将取代传统的手段 ,对包括期刊、书报、音像、影视等在内的信息 ,通过数字来表达、传输。期刊是受数字化影响较大的媒体之一 ,期刊编辑、出版和传播等环节 ,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深刻变革。 2 0 0 1年召开的第 3 3届国际期刊联盟(FIPP)大会所涉及的关键议题 ,就是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谋求期刊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全球化扩张。FIPP总…  相似文献   

12.
浅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提高期刊信息处理能力和加速期刊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传统的纸质期刊比较,网络电子期刊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信息交流方式,并以电子化形式、网络化传输,使得信息服务模式有了极大地改变。但网络电子期刊目前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应该坚持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网络期刊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5,(1X):18-18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出通知指出,一个时期以来,文摘、选刊类期刊转载、摘编非法出版物内容的情况常有出现。在最近抽检的20种文摘、选刊类期刊中,约有70%左右的文摘、选刊类期刊存在转载、摘编非法出版物内容的情况。正式期刊转载、摘编非法出版物内容的情况如此严重,必须引起报刊出版单位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非法出版物刊载的内容大都未经过严格审查,有的在导向上存在错误,有的内容失实,  相似文献   

14.
要形成一站式的服务模式,不仅仅需要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还需要硬件设置的配置达到现代化标准,由此双方面才能更好地完成现代高效期刊信息资源服务的建设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数字化期刊的出现让传统纸质期刊管理方式得到一定提升,让期刊时效性得到迅速提高。由于期刊管理环境的改变,在带来读者便捷服务的同时,对于当下图书馆管理者而言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于当下的图书馆期刊订阅服务,我们也应该敢于  相似文献   

15.
25、报刊出版者依法转载、摘编了著作权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但不知道著作权人的通讯地址,无法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怎么办?报刊出版者在依法转载、摘编著作权人已发表的作品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因不知道著作权人的通讯地址而无法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使报刊出版者担心涉嫌拒向著作权人付酬而进退  相似文献   

16.
一些畅销报刊往往为它刊登的文章被别的报刊随意转载而愤愤不平:文章是我们组织编发的,你怎么轻轻巧巧的就拿去了?有的报刊发表声明:本报(刊)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但是这种声明并无法律效力。有家报纸想了一个办法:与自己的记者签订协议,取得他们作品的代管权,然后刊登受权声明:这些记者的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任何报刊不得转载、摘编,据说算是取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家版权局颁发了《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暂行规定》、《演出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暂行规定》和《录音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暂行规定》。现就与《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暂行规定》有关的问题回答如下: 1、什么是法定许可使用作品?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保护的完整的含义是使用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付报酬。这些情况包括图书出版、拍摄电影、电视、录像,对作品进行改编、翻译、编辑后再使用以及使用未发表的作品等。在这些情况下,著作权人的权利是不加任何限制的。付酬的标准和方式既可以按国家的规定,也可以由著作权人和使用者在合同中另行约定。但是,著作权法还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因特网和电子期刊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电子期刊涉及的作品数字化权、公共传播权、署名权、发表权、法定许可转载权等著作权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由于科技进步、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促使数字出版行业迅猛发展,严重冲击着传统出版业,期刊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期刊的数字化作为期刊数字出版的重要环节,得到了杂志社、编辑部、出版平台等各个机构的重视。期刊的数字化加工是期刊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然而国内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有限,本文主要论述了期刊数字化加工的两种主流方式,通过对两种方式的对比分析,论述其各自的优缺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期刊编辑的著作权意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期刊编辑的著作权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具体表现为注意尊重作者依法享有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转载权和摘编权、获得报酬权等项权利 ;另一方面具体表现为注意维护期刊社依法享有的汇编作品著作权、首发权、修改权和版式设计权等项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