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隆中对》的“对”字,很多语文参考资料都注释为对策、对答,我认为这只讲了一个方面。 《隆中对》节选自陈寿的《三国志》中的《渚葛亮传》。题目是后人加的,又名《草庐对》。 对,是一种文沐,早在我国汉代时期曾有所规定。君王就某些问题,要求臣下给以回答,将这些回答书以成文为“对”。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修炼、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呢?我以为必须过好“三关”。一、读书关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是伟大的战略家,长于战略策划。诸葛亮《隆中对》是一个全面而又周详的战略构想。《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对当时天下大势的分析,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联吴"的战略方针、战略措施,从总体上看是准确的、可行的,因而成为刘备集团立国和兴复汉室的基本指导思想。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刘备夷陵之败,导致了《隆中对》战略构想的中途夭折。《隆中对》战略构想的最终目标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不在它本身,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主要是由于刘备和关羽偏离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所致。  相似文献   

4.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我心情激动,多么希望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但是回到真实的校园内,各种检查评比接踵而至……这不禁让人感叹:理想有时仅仅存在于一瞬间!班主任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曹、孙、刘三方决策相比,《隆中对》堪称最完美,最神奇的决策典范。对《隆中对》的置疑和异议,只能引发人们对它作更深入的探讨,从而不断加深对它们认识,增添其魅力。《隆中对》是决策典范,诸葛亮为实现《隆中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后人景仰的楷模,二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其魅力将是无穷无尽的。  相似文献   

6.
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寒窗苦读,孜孜以求,就是想学业有成后能够谋到一份适合于自己、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工作.但是,什么是理想的工作?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怎样才能谋到一份适合于自己的理想工作?对许多大学生说常常是似懂非懂,操作起来更是难以随心如愿.  相似文献   

7.
记不清多少次与学生一起学习《药》,至少有五六次了。过去讲《药》大都是老师主持课堂,老师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参与讨论。尽管课堂也颇为热闹,学生参与也颇为踊跃,但是我总觉得不过瘾。此次又一次讲授《药》,面临新困难: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或者对鲁迅不感兴趣,或者对这篇《药》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让生活在现代北京城的学生对《药》感兴趣?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走老路肯定不行!我费了一番心思。我作出一个决定。一上课,我就宣布:“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药》,这篇文章由同学们自己学习,我只作为普通的一员参与大家的讨论。”学生…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的《隆中对》与鲁肃的《江东对》同是结束军阀割据实现统一天下的战略大计,二者之间相同之处有五点,不同之处有四个方面;诸葛亮的《隆中对》比鲁肃的《江都对》有过人之处,是独创新意的力作,是同时代其他政治家无可比拟的不朽杰作。  相似文献   

9.
《语文世界》:作为一名学者型的语文名师,您一直在教学一线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请您向同行们谈谈,怎样才能当好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 李镇西:以我自己的体会,中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应该博学、睿智、民主。我当然远远还没有达  相似文献   

10.
浅谈布鲁纳《教育过程》的主要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到,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一门学科值得学习呢?在教育中,对施教者有什么要求呢?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这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也是《教育过程》的主要设想。综观整个《教育过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些考虑。  相似文献   

11.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中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成长与发展,小而言之,决定着每个学生主体一生的命运,大而言之,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前途。怎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批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我想,除却其它因素不说,对中学生进行遵规守纪教育,应该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一、中学生遵规守纪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对中学生进行遵规守纪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纪律”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四大条件之一。《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课堂常…  相似文献   

12.
潘建忠 《考试周刊》2013,(39):128-128
<正>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学理想》一书中说:新教育实验能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境界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新教育对目前的中学政治课教学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好的机遇。可是我们如何抢抓机遇,切实有效地增强政治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最  相似文献   

13.
<正>结合现代社会人人都需要应聘的实际情况,从诸葛亮应聘成功的角度分析传统课文《隆中对》,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体现"古为今用"的思想,从而为学生喜闻乐见,激发学生去阅读经典。《隆中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教师讲过很多次,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可谓是驾轻就熟。可是我发现老师熟并不代表着学生能会。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一直在强调,但老师们心知肚明,学生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阅读这些古典。前几  相似文献   

14.
刘备集团在夺取荆、益二州之前,基本上遵守了《隆中对》的战略,实施《隆中对》表现出较强的秘密性。此后,刘备在世期间,因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刘备对《隆中对》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变革,而其集团重要人物对《隆中对》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成为荆州之失与夷陵之败的重要导因。刘备死后,《隆中对》已失去了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其秘密实施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诸葛亮也对他自己制定的《隆中对》战略进行了改造,本质上已经违背了他最初的战略。此后,蒋琬、姜维继续改造《隆中对》战略,而费祎则消极对待这一战略,从而使《隆中对》出现了大变异。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作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有生命力地教生命”呢?我想到了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讲的两个字——倾听。  相似文献   

16.
点灯照明,读书求理。学生读书就是要追求做人的道理。唐代大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尚且知道教育应把"道"放在首位,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做到这一点。怎样才能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呢?下面我根据几年来在  相似文献   

17.
搞好讲讀教学的重要关鍵在于讲深讲透課文。怎样才能讲深讲透課文呢?带根本性的問題,就是要根据思想內容与語言形式不可分割的客观实际,把語文知識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統一起来,实現文道統一。 現就《父子两代》的教学,談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学生W近来染上了抽烟的坏习惯,班主任多次找他个别谈话,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他仍然经常偷偷地抽烟。 从哪儿找到突破口?怎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之后,  相似文献   

19.
小练习     
下边句中加点词都是形容词当作动词用说说在句中应作怎样解释: 1.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 2。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雄不辱使命>() 3。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隆中对》()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5.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小练习~~  相似文献   

20.
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工作好坏的尺度。作为一个教师,从主观上讲,总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意见纷纷,则会深感内疚和不安。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我想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学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