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谦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386-386
<正>毕业后的近二十年里,我在创作十几部儿童剧作品的同时,还参与了多部儿童电视剧的剧本创作。为什么会有人找我来写儿童电视剧剧本呢?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我是一名儿童艺术剧院的专职编剧。同样是做为编剧,同样是为孩子讲故事,我却深深地感觉到,儿童剧和儿童电视剧在剧本的创作规律上有着很多的不同。接下来,我想结合在参与创作儿童电视剧《小小飞虎队》剧本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谈谈我个人对儿童剧和儿童电视剧之间差异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儿电视剧是中国电视业的产物,在其诞生之初即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承担起教育少年儿童的重要作用。早期的中国少儿电视剧创作很丰富,但与之相关的理论批评却相对滞后,在整个20世纪60-70年代均未出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视业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少儿电视剧创作迎来了第二个创作高潮期,同时,中国少儿电视剧理论批评也伴随着创作开始出现,因此中国少儿电视剧理论批评史的出发点要设置在80年代之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陷入新困惑的时候,韩国历史剧《大长今》的热播,给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和中国电视剧创作者一针清醒剂,藐视也罢、漠视也罢,都不能回避和掩盖中国电视剧创作的问题———超越与坚守。在哲学上,“超越”与“坚守”是矛盾的辩证统一,“超越”是事物结构的根本改变,是质的变化;“坚守”是事物结构的维护,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在美学上,“超越”是开放的张扬、是超脱之美;坚守是坚定的自我、是静观之美。在艺术创作上,“超越”是对固有模式的突破,对崭新形式的探索;“坚守”是对创作规律的尊重,对艺术个性的坚持。而今天,《大长今》无论是艺术形式的创新、历史意识的超越、文化观念的秉持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借鉴和思考:超越创作模式,坚守艺术个性;超越历史苍白,坚守艺术真实;超越狭隘意识,坚守文化灵魂。  相似文献   

4.
韩国文化现象,包括电影、流行音乐和家庭伦理剧倍受中国人的青睐。而家庭伦理剧也是目前中国电视剧市场主要类型之一,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比中韩两国家庭伦理电视剧叙事方式,从心理学及传播学的视角,对中韩两国影视文化背景、受众心理、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近年来韩剧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国产剧的生存现状,可以给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提供一些启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经过极左路线束缚下20年的徘徊,在新时期30年里实现了空前的腾飞。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播出大国。其中,历史剧更是繁荣发达,创作了一些经典之作,反映了当代中国比较宽松的人文环境和中国人不断扩大的思想空间。《宫廷画师郎世宁》不仅是1980年以来流行于中国的“郎世宁现象”的集中反映,也是综合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艺变革和发展的电视剧.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方位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小说与电视剧的交融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态势。尽管在由小说与电视剧所共同营造出的读"字"与读"像"的世界里,呈现出一片繁华热闹的蜃景,但小说与电视剧却在不知不觉中相互消融:小说丧失了纯正的文学性,电视剧丧失了纯粹的戏剧性。这其中,六六作为横跨电视剧与小说两界的小说家与剧作家,她的诸多作品既在荧屏上热播,同时又在图书市场热销。深入探究她的创作实验,对于我们思考不同艺术样式之间相互转换及其可能衍生出的诸多问题,都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戏曲文学剧本创作中,既有一般戏剧元素所具有的“故事”层面的创作,又蕴含了对以音乐性为代表的舞台表演的设计与呈现,这是戏曲艺术本体性得以完整实现的深层创作。以戏曲剧本创作为切入点,关注戏曲文本中音乐性特质,从戏曲文本中的音乐性语言、戏曲剧本的音乐性审美结构、不同剧种流派的戏曲剧本艺术特征等方面,对戏曲文本的文学性与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舞台性的“双重美学建构”进行思考,探索当代戏曲剧本创作民族化和艺术化的审美创作路径,从而提升戏曲剧本创作的综合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工业是中国的经济命脉,而工业题材作品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各大电视剧评选中工业题材一直处于缺席的尴尬状态。电视剧《钢铁年代》在工业题材开掘方式、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兼顾市场接受与艺术法度的叙事策略等方面,为工业题材电视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工业题材电视剧应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已成为目前大众文化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成了观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功的电视剧作品是收视率高的主要原因,优秀剧本是成功电视剧作品的基本保证。为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标准和心理需求,现以深受观众喜爱的辽宁电视剧作品为例,论证辽宁电视剧的编剧们在弘扬作品的地域性、思想性、喜剧性、亲民性等独特的艺术风格外,还应兼顾到受众心理,在作品的商业性上投入精力,在对作品的戏剧性和对人性的挖掘上更要倾注心血。结合辽宁电视剧剧本创作现状,对21世纪肩负重大责任使命的剧作者素质要求提出了建议,应注重培养四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二是审美意识;三是体验意识;四是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作为日常生活的文化消费对象,其影响的范围、程度,都已远远超过文学。但是电视剧不属于视觉文化,其存在及消费方式等方面与作为视觉文化表征的电影有较大的差异。电视剧的文学性是其存在的本根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在叙事、描写、抒情等方面,与文学具有异曲同工的特点,这使其成为文学边缘化之后,唯一能够较全面发挥社会功能的艺术形式。同时,把电视剧作为文学研究的延伸和理论转场,既盘活了文学理论的剩余资源,又能拓展文学理论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论军事题材电视剧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军事题材电视剧红遍了大江南北,迅捷地记录了这三十余年来,我军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也全面地再现了我军建军以来所走过的烽火征程。大量优秀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出现将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些精彩的剧情和人物也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可以说,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兴旺发展既契合了新语境下的中国电视剧创作,同时也体现出广大受众以及多重社会体系的时代需要。通过对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发展进程的梳理和研究,从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入手,以当下热播的军旅剧为例,分析其在发展道路上的优势与缺憾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电视剧市场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对电视剧题材和剧本的甄选越来越严苛,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对优秀电视剧的抢夺达到白热化,制作公司蜂拥而上跟风抢占市场,实际完成的电视剧成品创作质量普遍不高。必须健全电视剧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电视剧质量评估体系,促成更多优秀电视剧问世,以满足各层面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影视文化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对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对外传播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但是在韩剧热潮席卷中国大陆地区的今天,走进韩国的中国电视剧屈指可数。根据调查:近年来被引进中国的韩剧类型丰富,题材新颖,深受内地观众喜爱;反观韩国近年来引进的中国电视剧,以古装剧、历史剧为主,题材单一,引进数量极少。两相比较可见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之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以《花样男子》为例试析电视剧翻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拍作为一种流行的电视剧创作方式,之所以不断出现并取得成功,与制作策略有着紧密联系。本文以《花样男子》这一典型文本为例,总结出电视剧翻拍的四大策略:互文性的宣传、生产消费偶像、内容改编和制造视觉奇观。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动画影片制作过程中,要做好剧本创作的故事性。首先,提出动画影片制作入要重视动画剧本创作的故事性,其次,强调动画剧本故事性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才能使艺术效果深入观众之心;最后,以动画剧本故事情节的设置为重点,要求展现中国动画剧本故事性的个性特征。以此来倡导我国动画剧本创作要有“打磨”和“创新”精神,要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6.
历史价值观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数量快速增长,成为电视剧平台的主要题材之一,优秀剧目不断出现,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和革命历史普及效果。随着更多的创作者进入这一领域,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历史价值观混乱的问题。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专注于对革命历史的表达、演绎和重现,强调主流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它除了要符合一般历史剧在历史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具有特殊的评判标准,以及来自当代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更加具体严谨的审视与观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历史价值观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定位,准确把握“人民性”“客观性”和“当代性”的内涵与外延,努力实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价值观的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17.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后产生了很大反响,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韩剧内容多样,贴近生活,中国观众易于接受。在艺术手法上韩剧以简单手法描述生活,其主流和卖点通常是锁定女性收视群体。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的学艺术总体格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电视剧已成为百姓日常化消费的主要对象;在艺术风格上呈现世俗化、平民化趋向的电视剧创作,同样要“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创作更新并优化观念。现代观念的涵义是丰富的,与时俱进的;一些电视剧的缺失都可以从中找到原因。而近几年涌现的一批在大众化、精品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多种题材的电视剧,关键在于观念的突破带动了思想和艺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从诞生伊始,就以中国农民的当代生活为背景,深切反映当代农民的思想感情和农村的社会情状。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对农村以及农民的关注,带动了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进入新世纪,《刘老根》、《希望的田野》、《圣水湖畔》等电视剧的播出,促使了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电视剧反映新时期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今天,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必然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跨国文化传播的一个主要渠道.韩国电视剧创作人员深谙此道,创作电视剧时十分注重跨文化传播.韩国在唐宋时期吸纳了中国儒家文化,因此韩剧往往以儒家文化为其核心,所反映的“家”文化其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一致.同时,韩剧还融合现代异质文化,以呈现文化的多元性.本文以韩剧《新妓生传》为例,通过对该剧家居文化的展示,来表现韩剧反映的“家”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