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西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发现,西方全球公民教育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不是一个单数概念,它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话语,实践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其背后理念的不同,将西方全球公民教育可划分为能力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意识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政治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和批判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并就其如何理解全球公民和全球公民教育及推行相应的全球公民教育实践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解读与实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合格公民要有广阔的全球意识和全球事务的参与能力。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公民教育在全球化时代全球性维度的拓展,通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通过分析加拿大、英国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现状,得出了重视并积极开展全球公民教育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全球相互依存理论的兴起,原有的以民族国家为背景的现代公民教育理论不断受到挑战。全球公民教育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思想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已经有所体现,许多学者投入对其研究中,从而逐渐形成一股思潮。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最初的世界公民教育的思想因子逐渐地萌发和成长,经历了萌芽、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全球公民的概念与全球公民教育的进程,探讨了韩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实施现状,以"北京韩国国际学校"小学部全球公民教育的实践为主要个案进行分析,探讨该学校的全球公民教育是如何与北京社会公民意识、韩国国家公民意识以及全球公民意识三个层面的教育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民”身份推衍困境、“在地实施”的“异化”后果让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成为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全球共同利益”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为解答“全球公民教育何以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国际环境政治解释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合作与不平等状况.以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为教育内容,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批判性.批判的生态教育学成为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既有的国家边界限制下,批判的生态教育学通过全球与在地的混合行动,让全球公民教育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全球公民教育的热度不高与其实践层面的三重困境有关。"全球故事情节法"之所以成为苏格兰实施全球公民教育的最有效路径,正是源自于其对实践困境的有效回应:其一,政府对全球公民教育的倡导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全球故事情节法"与现有课程体系相融合获得了灵活的实践空间,实现了安全的课程地位。其二,通过对"故事情节法"和教育戏剧的运用,使全球社会和全球议题通俗化,实现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弥合了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需求间的矛盾。其三,西苏格兰发展教育中心通过职业培训传播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构建了围绕全球公民教育的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支持。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产生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需要全球公民。全球公民不仅生活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具有全球意识和人类关怀,并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发展、全球的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是全球化时代赋予公民教育的新使命。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并愿意为全球和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行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包括人权和人道主义教育、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全球社会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是有知觉的道德主体,每个社会都要求有公民教育,而公民道德教育又是其重要的方面。教学者总是希望公民的教与学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对学生来说,就要求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说教、经验、反思这三个方法。如果要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全球公民的概念,那么教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全球公民成为现实,就需要有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心态,超越国家界限和传统的束缚,这也将寄希望于未来的一代。  相似文献   

9.
伴随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变迁。近代以来,公民教育的各种思潮纷纷涌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又形成了公民教育研究的新视野,即多元文化论公民教育和全球意识公民教育。其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环节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公民教育:挑战与回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现代性构成要素的公民教育从一开始就与民族和民主的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这一特征的现代公民教育伴随全球化的进展遇到诸多深层次的挑战。迎接这一挑战构成了20世纪末以来公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复兴和加强的一个重要背景,而对这一挑战进行恰当的理论与实践回应也正是各国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界正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如何寻求全球认同与本土认同之间的平衡将是这一恰当回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已使教育的全球治理成为一种必然之势。本文首先对教育进入全球治理的议程进行了探讨;其次,以世界全民教育为例并从比较的角度分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比较优势;最后从三个方面展望了全球教育治理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ole of global universities and globalisations in an age of global interdependence and cosmopolitanism. Competing agendas that result from actions and reactions to multiple globalisations ar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ese agendas are crucial in understanding dilemmas of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 in relation to education. Key emerging agendas are highlighted, including those of the hyperglobalisers, skeptics and transformationists. Three themes are central for this conversation, namely a) how multiple globalisations are impacting global life and academics, b) how networks have become privileged sites for global education, and c) the implications of globalisation and networks for global citizenship and global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3.
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工程.这是我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教育是民生之基,发展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工程.一方面,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的功能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因此,必须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上,采取发展教育的新举措,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教育;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均衡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study problematizes the global educational governance of OECD PISA and its statistical data as a governing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discourses of education reforms. The study examines principles that order the 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ssessment. The effort of analysing the impact of an education reform regime led by OECD PISA reveals how statistical reasoning defines problems in educational systems and forms social discourse surrounding educational reform to solve such problems. In doing so,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tandardiz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normalization for measuring and comparing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na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study also offers an alternative way of considering the politic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embedded in practices of education reforms propell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教育不断深入发展,"技术促变教育"的呼声逐渐演变成各国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实施战略。承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划,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基本沿着"起步—应用—融合—创新"的脉络发展,同时由于各国的基本国情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化的特色,这些特色成为各国教育信息化本土化发展的独有特质与形态。纵观国际社会,教育信息化已经走向了重塑教育生态的阶段。我国要实现"教育变革"的目标,必然要快速响应"重塑"阶段的诉求,处理好公平与均衡的诉求博弈、素养的全面发展目标落实以及改革执行力的自生长的快速形成等社会文化层面的问题。对此,我国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极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教育经济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出现,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促使人们转变观念,从传统教育理论或研究方法中“解放”出来。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内容的经济学问题、教育规模经济问题等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从经济学视角观照、解决教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Global education began as a movement to reform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the 1960s and 1970s, through the work of educationalists, NGOs and also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The global approach seeks to break with a curriculum that is grounded in subject knowledge and national culture. Instead, it seeks to explore alternative rationales for education and alternate futures. A second wave of global 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ccurred from the 1990s alongside discussion of globalisation, which brought the movement into mainstream education.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its ambiguity. It seeks to break with the past curriculum, but it is not always clear what will take its place. For some, preparing young people for the global market is foremost, while others aim to facilitate the child's sense of himself or herself as a personal being. What is common to both is a desire to challenge the boundaries that previously gave meaning to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ulture) and a search for meaning and opportunity in the projection of power beyond national boundaries. We conclude by questioning whether children are adequately prepared to act as global citizens without an education based on academic knowledge and an ethical framework that is culturally grounded.  相似文献   

18.
全球问题和德育内容的更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球问题是在 2 0世纪出现的 ,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人自身的问题等。全球问题的出现要求人们更新德育内容 ,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全球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生命关怀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地方党报应该增强全球视野看问题的能力,更应有世界眼光和平民情怀,从而使地方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