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内容充实、词章华美的散文,可谓字字珠玑,美不胜收,可讲的地方实在是很多。但根据学生读写的实际程度,我决定以“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和“抓住特点写景”两点作为教学重点,用两课时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学生自读之后,对课文内容已大体了解,对天山景物的秀美也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问:天山连绵几千里,景物又如此繁多,要有条有理地写出来,就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本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呢?接着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散文,主要是按空间位置的转移为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而在表示空间位置转移的地方,通常都有表示过渡的词、句或段,起承上启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著明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作家以清新明丽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互衬,色彩斑谰的天山立体长卷,热情地歌颂了祖国西北边疆富饶秀丽、雄奇壮观的大自然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文中对景物的描写精心设计,采取形象细  相似文献   

3.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形神俱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它就象一幅经纬交织、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立体的“长卷”。它使人产生一种对祖国西北边疆的美丽景物和幸福生活的赞美、热爱的激情,个中原因就是它蕴含了诸种美育因素。  相似文献   

4.
全国通用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以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作为开卷第一篇,别开生面,耳目一新。这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文章以“我”的行踪视野为线索,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天山景物的奇伟壮观,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祖国大自然的富饶美丽。读后,我们仿佛同作者  相似文献   

5.
一、导读重点:学习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互相的手法、贴切的比喻写景状物,体会作者热爱祖国边疆的感情。二、导读内容:这篇散文通过对天山景物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祖国富饶绮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作者对祖国边疆无限热爱的真挚感情。全文分三部分。开头概括写天山的地理环境和壮丽景色;主体部分按四个小标题集中有序地介绍了天山丰饶的物产和绮丽的景色;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写作者“重游天山”的意愿,进  相似文献   

6.
碧野同志的《天山景物记》是一篇以写景物为主的散文。怍者以他生花的妙笔,描绘了天山美丽多姿的自然景物和兄弟民族的生活侧影,表达丁作者对天山丰美景物、边疆人民美好生活的赞颂,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文笔隽美,形象生动。一草一木寄深情,一山一水寓诗意关于天山,历代诗人多有吟咏。如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岑参的“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这些都只给人留下“荒漠苦寒”的印象。如今时代不同了,在作者笔下,社会主义时代的天山,处处是雄伟、美丽、富饶、幸福的图景,处处  相似文献   

7.
读了碧野的散文《天山景物记》,甚至产生了游览天山的强烈欲望。这是作者对天山奇丽景色的描写,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所产生的魔力。《天山景物记》这篇散文,运用了近三十个比喻。“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有我之色彩。”作者以自己美的心灵去观赏景物,移情与物。在作者的眼中,天山是美的集合体,“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处处有丰饶的物品,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为了把天山美景给大家分享,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用了大量的比喻。他写雪峰,用“集体起舞时的维吾  相似文献   

8.
《天山景物记》是当代著名作家碧野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天山艳丽多姿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的边疆生活,热情赞颂祖国的锦秀河山,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读了它,天山绮丽的风光,犹如卷轴,历历在目,引起读者的遐想。它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增加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文章能收到这样的效果,与作者颇具特色的写景状物手法是分不开的。现试述之。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寻常的游记,叙写了春夏之交的某一天上午作者游览“鸟岛”的情景。这也是一篇非同寻常的游记,文中的优美景物没有成为审美反映的中心,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抒发才是最关键的。怀着饱览奇观之心兴致勃勃前往,带着深深的“愧疚感”悄然而返,这篇佳作就在这“往返”之间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新颖别致的亮丽、璀璨和深刻。  相似文献   

10.
《天山景物记》以诗一般的优美的语言和明朗、清新的风格,描绘了天山的丰美景物,使读者饱览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边疆风景画卷,而成为当代文学作品中众口交誉的文杰作。作品之所以取得艺术上的巨大成功,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1.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它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今年秋季全国统一使用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的第一课,是湖北省老作家碧野同志的散文《天山景物记》。选人这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有什么教育意义呢?碧野同志曾向笔者介绍过文章写作过程中的一个插曲。作者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六年秋天第一次去新疆,文章是一九五六年秋回到北京以后写成的,开始并没有想到要写这么一个题目。当时秦兆阳同志担任《人民文  相似文献   

13.
碧野同志的《天山景物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满怀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描绘了一幅美丽多姿的天山图画:“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这种拟人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不但使天山色彩瑰丽,形象鲜明,而且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作者就是以这种富有感染力的开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伟壮丽的天山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映衬——《天山景物记》的写景艺术之一山东/单海波在文学作品中,为了描写某事物,往往特意利用其他事物作陪衬,虚实相生,烘云托月,这种方法叫做映衬。如《天山景物记》中描写天然湖的两句: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作者在描述了“...  相似文献   

15.
《满井游记》是作家袁宏道在游历了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后写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他的这篇山水游记信笔直抒 ,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 ,物我交融 ,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畅、俊美潇洒 ,如行云流水舒徐自如。这篇小品文生动描绘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于一室之内 ,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愉心情 ,充分体现了“公安派”“性灵说”的“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的特点。那么 ,作者是怎样写景抒情的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 ,《满井游记》也不例外。作者采用了心境物化的手段 ,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形的景物 ,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人把他的环境人…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边远的永州(湖南零陵县)当司马,这期间他写下了不少游记,把他所见到的名胜古迹和山林风景记了下来,其中最受人们称赞的是描写永州奇山异水的《永州八记》。(其实柳宗元写于此期的山水游记共有九篇。《游黄溪记》写的是永州东七十余里的黄溪风景,与此八篇所写景物不在一处,写法也异,故没有列入其中)。八篇文章写作时间前后相距近四年,但其所记景物都在永州西山附近,彼此距离不远,并在每篇作品中都交待了景物的具体位置,因而这些奇山异水、花草树木、怪石修竹、泉水澄潭、山风皓月,又构成了一幅统一的完整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碧野同志的《天山景物记》(以下简称《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作者以他那饱含激情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秀丽的天山风光图。但其中有关野马的描写却不符合实际情况。首先,它对野马形态特征的描写失误,而其关键在于鬃毛。文中两次写到野马的鬃毛:第一次说:“那长长的鬣鬃,在黎明淡青的天光下,就象许多飘曳的缎幅。”第二次又说:“在日出的草原上,还可以看见(立乞)立护群的公野马的长鬣鬃,那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闪着美丽的光泽。”一句话,野马的鬃毛修长而漂亮。但修长漂亮的鬃毛对野马来说却不相  相似文献   

18.
在《天山景物记》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一千二百字左右的游记散文,着力表现生活中的美。为了使学生写好这篇文章,我进行了一次下水作文的尝试,写了篇《金顶日出》在课堂上念给学生听。我没有料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一下课,他们就索去手稿,竞相传阅,第二天,有的学生就能背诵其中的某些段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作家碧野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收入《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堪称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这篇散文,一九七九年选入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一九八一年再版时,竟修改了十七处之多。现在,让我们通过对照来总结一下经验,从中弄明白为什么“不应该那么写”,而“应该这么改”,我想,无论是对于教还是学总该不无裨益吧。  相似文献   

20.
《天山景物记》中写野马群在夜间和牧马一起亲热地吃草、嬉逐,黎明时分离远去。谷兴云在《文教资料简报》一九八三年第六期上引证科学字论著认为:天山没有野马,只有野驴。文中说,野马是濒临灭绝的野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