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探讨棘轮效应,建立一个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两阶段棘轮效应模型分析棘轮效应产生的原因。以2007—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棘轮效应的存在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当前几无研究的棘轮效应方向之分给予分析和解释。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算存在棘轮效应,且正向棘轮效应大于负向棘轮效应。我国应该从完善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报酬激励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及加强外部监督等方面解决棘轮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契约的影响,通过契约磨擦的作用,最终会反映在盈余管理上.我们以2001~2005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其盈余管理的特点各有差异,在不区分盈余管理的方向时,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最低;在正向盈余管理情况下,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也最低;在负向盈余管理情况下,成长期盈余管理程度最高.研究结论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整合以往针对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体产业低回报率导致实体经济虚拟化,研究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资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资具有挤出效应;金融化对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挤出效应显著,而对基础研究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引入机制效应模型,发现盈余管理动机存在时,企业存在显著的减少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投资提高企业营收的动机,高盈余管理动机的企业进一步通过提高金融投资配置比例来挤出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投资资金。  相似文献   

4.
探讨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公司议价能力和产权性质的调节效应和销售毛利率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企业正向真实盈余管理越强;企业议价能力削弱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在供应链上游,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时,产权性质并没有削弱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在供应链下游,产权性质对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产生负向作用,即客户集中度越高。将销售毛利率作中介变量,发现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企业销售毛利率越小,而企业低销售毛利率增强企业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阐述了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而对中小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可能有筹资动机、避税动机和报酬动机。为避免滥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应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加强会计信息披露,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最近的研究认为企业在稳定的可预期的研发投入趋势上的突变点是利用式RD向探索式RD转变的信号,同时这一转变过程可以看作是企业顺序型双元创新模式在企业内的具体实施。通过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利用式RD向探索式RD转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对这一效应的调节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式RD向探索式RD转变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倒U型效应,即转变幅度超过一定的临界点,效应会由正向变为负向。另外,实证结果还表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减弱了这一转变对企业绩效的正向效应,同时加强了这一转变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7.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进行了分析,探讨盈余管理常用手段,提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盈余理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目的、检测方法以及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形成盈余管理的综合治理措施,对今后规范盈余管理从法律角度和操作层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方对盈余管理含义及动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西方学者在盈余管理的定义和动机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归纳,并指出我国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2007年和2008午披露研发费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与盈余管理动机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越大,其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倾向越高;管理当局通过对研发支出允许资本化选择进行了盈余管理,其动机主要是避免亏损和再融资的需要.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报表附注应披露研发支出不同处理对利润的影响金额和程度.  相似文献   

11.
王蕾茜  邹辉文 《科研管理》2020,41(6):268-279
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下的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放松卖空管制对企业基于研发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放松卖空管制促使上市公司削减研发费用;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卖空机制强化了管理者削减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这一现象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明显,但在管理者持有长期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得到了有效抑制,且长期股权激励的治理效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依然存在。进一步研究排除了投资机会改变等替代性解释,证明放松卖空管制后管理者削减研发费用确实是盈余管理动机增强所致。本研究扩展了对卖空机制实施效果的理论认知,为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杨俊杰  曹国华 《软科学》2016,(11):71-75
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向的影响机制,CEO声誉越高,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概率也越高;其次,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并验证了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影响机制,CEO声誉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盈余管理则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瑞  李延喜 《科研管理》2018,39(3):122-131
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研发投入对盈余管理的刺激作用及触发机制,并尝试从盈余管理的视角探讨微观企业对宏观产业政策的适应性行为。实证结果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刺激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企业获得的财税支持越多,且高研发组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没有影响研发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芦笛 《科研管理》2017,38(5):98-106
以2008-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运用logit回归研究了总的税会差异(BTD)、操纵性税会差异(ABTD)与不同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EM)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负的总税会差异(BTD-)与负的操纵性税会差异(ABTD-)的扩大,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EM)也随之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伴随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执行,中国税收-会计差异逐渐呈分离之势。且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角度而言,税收-会计差异是识别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一个更为可靠的指标。本文研究为税务部门更加有效地甄别与管理企业规避税收的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
史亚雅  杨德明 《科研管理》2021,42(4):170-179
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高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这主要与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关。同时,不同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对不同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定位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和现金流结构创新会显著影响应计盈余管理;而业务系统创新则会显著影响真实盈余管理。从治理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而言,商业模式创新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分析师跟踪少和媒体关注度低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商业模式创新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内在机制,从信息披露治理角度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苏金栋  张祥建 《软科学》2006,20(1):49-52
一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将受到其他企业盈余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群体企业之间盈余管理行为的“羊群效应”。在动态博弈中,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所有企业都实施最大可能的盈余管理构成子博弈纳什均衡,使虚增报告盈余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抑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然而其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效果则莫衷一是,其中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忽视可能是关键瘀点。我们提出“内部控制意愿”的概念,使用基于Python文本分析与机器学习的方法作为计量基础,检验其对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两类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内部控制意愿对内部控制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内部控制意愿能够约束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无法显著影响应计盈余管理活动。第三,内部控制意愿在内部控制水平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即企业持有积极内部控制意愿且达到高水平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提升对应计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我们发现了主观能动性因素在企业内部控制构建与执行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建议企业董事会、外部监管部门重视内部控制意愿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关于研发和加计扣除政策的文献,结合调研和分析发现企业存在利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并以此提出假设。本文以财政部2008年首次颁布研发加计扣除政策以及2013年扩大可扣除范围这两个时间点前后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国2006年到2014年均为高新企业的上市公司为实验组样本,这几年均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为控制组样本,通过双重差分、分段研究等方法,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发现:(1)政策实施后,实验组相比控制组研发费用比例显著增加,即政策执行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2)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效率的提升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3)政策实施后实验组的总资产利润率的波动相比控制组显著减小,同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减少,说明政策实施后,企业运用该政策来替代应计利润进行更隐蔽的盈余管理,达到平滑企业利润的目的。最后,本文提出在执行加计扣除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征、增加政策执行力度和加计扣除透明度等建议。本文的研究为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审视加计扣除的政策实施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带来新的文献与数据。  相似文献   

19.
以东北高速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来揭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得出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盈余波动负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与现金流量不相关.证明了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之前,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陈亮 《预测》2012,31(3):36-40,18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加强对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收集2006~2010年我国A股ST上市公司的各种交易状态及其变化的数据,利用可操纵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一个替代变量,实证研究了盈余管理与ST上市公司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为避免被指定为ST,在ST前后年采取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私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低管制行业的公司比高管制行业的公司进行了更多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