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的天气,经过了连绵阴雨,最近太阳终于不再流浪。幼儿的心情也像阳光一样明亮,好好享受阳光成了他们这几天的美好心愿,他们在阳光下摆影子造型,踩影子,画影子,由此引发了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或是'解释影子'的研究,一段关于'影子'的旅程。一、旅程的开始:画影子游戏后的新发现一天上午,班级里的幼儿在户外画了自己的影子,中午散步的时候经过上午画的影子,幼儿发现自己的影子偏了,和上午画的对应不起来,他们发现现在的影子比上午的短,影子出现的位置也改变了,于是幼儿把中午的影子又画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有趣的影子     
偶然的一次户外活动,小朋友们无意发现了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一整天都在谈论关于影子的话题."影子是怎么来的?""有光才有影子吗?""影子为什么时大时小?"这些问题让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影子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影子"的教学活动通过幼儿无意识的发现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创设有趣的实验环...  相似文献   

3.
一分钟游戏     
“一分钟游戏”是指一分钟以内能做一次或几次的小型游戏。这类游戏,一般都不需要什么场地设备,人数也可多也可少,较为自由灵活,而且幼儿也很喜欢玩,还能锻炼身体。一、踩影子阳光明媚、天气晴朗的日子,人站在阳光下,会出现长长的影子。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追逐、躲闪,设法用脚去踩对方的影子。二、踩龙尾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拿绳(长1米左右)的一端用力摇动,使绳子不断在地面像小龙一样弯曲飞舞,另一人用脚去踩绳子的另一端。踩到了,两人轮换。三、撞肩幼儿两人一组,双手都放在背后,做连续  相似文献   

4.
参加游戏的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围成内外两个圆圈,两个圆圈上的人数相等,面对面站立,双手拉起,作野兔陷阱,另一部分幼儿作野兔,在两个圆圈间,穿过“陷阱”跑动。教师的哨音一响,作陷阱的幼儿立刻放下双手,  相似文献   

5.
在前两期我们同大家分享了在区角活动时间教师同幼儿互动策略的第一部分——给幼儿安抚和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以及第二部分——如何与幼儿交流,本期我们将分享第三个部分,即教师在区角活动时间如何支持幼儿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明确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主动学习才能使幼儿获得良好发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努力改变“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记”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动手、动口、动脑,主动积极地去活动,去探索,去发现。一、让幼儿多动手设作在科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组织幼儿参加活动,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各种尝试,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如每人一根粉笔,在阳光下互相画影子,早、午、晚在同一个地点画三个影子,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意图影子包括人的影子,树木、水、楼房等的影子,是幼儿即熟悉又有神秘感的现象。周围的自然影子或通过人为造成的影子都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不由自主地去追,可是影子居然会走,也会跑起来。“这黑黑的东西,它究竟是什么呢?”有的还淘气地想抓住它,或甩掉它;有的呈现出害怕的样子却又想摸摸它。有趣的影子可以激发幼儿的想像力,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也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教育机会。于是,通过设计各种影子游戏来引导幼儿动手尝试与实践,了解影子及其产生的原因,让幼儿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多彩的光》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教材从观察影子开始,将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光源;第二部分是研究影子。学生在生活中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积累了一些经验,考虑到学生实际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多彩的光》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教材从观察影子开始,将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光源;第二部分是研究影子。学生在生活中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积累了一些经验,考虑到学生实际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离不开灿烂阳光,人类也需要阳光被物体遮住的影子,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就在此时.几何中的问题有时可以借用光线与影子的有关知识,本文列举几例加以探讨.1 两条平行光线与影子的妙用例1 如图1,小江欲测量一旗杆的高度,他站在该旗杆的影子上向旗杆移动,直到他本身影子顶端正好与旗杆的影子的顶端重叠,此时他距离该旗杆  相似文献   

11.
《有趣的影子》是在大班进行的“做中学”系列教学活动 ,含有五个集体教学活动和若干个渗透性教学活动 :活动一 :我和影子捉迷藏活动二 :我和我的影子活动三 :赶不走的影子活动四 :会变的蝴蝶活动五 :娃娃的影子在哪里延伸活动一 :大影子和小影子延伸活动二 :美丽的影子活动一 :我和影子捉迷藏目的 :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 ,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材料及准备 :1 了解原有经验 ,让幼儿画出自己知道的影子 (见图 )。2 选择有阳光的日子 ,一间暗房 ,灯。过程 :1 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师 :你们见过影子吗 ?在哪里见过 ?幼 :见过。操…  相似文献   

12.
正"影子教育",指的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与的课外补习课程,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与学校课程类似,因此被称为主流学校的"影子"。在我国,学前期的幼儿已经被迫开始了"影子教育",幼儿上兴趣班已经成为家长们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或上几门,或专攻一门,很少有一门不上的。各类"影子"般的兴趣班,充斥着幼儿的生活。但兴趣班不等于兴趣,家长为幼儿选择兴趣班必须理性对待,以幼儿的自主意愿为主导,不要让幼儿走进"影子教育"的影子当中。  相似文献   

13.
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一部分家长常常产生错觉,并会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一次,有个幼儿照家长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画完后,家长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幼儿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我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幼儿看看范画,再看看家长严肃的脸,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小朋友的影子”涂抹掉了。  相似文献   

14.
在阳光或光线中,人一般都 会有一个影子。但我却与众不同。 我有两个"影子",除了光线在我 身后投影形成的影子外。我还有 一个很特别的"影子"。这个特别 的"影子"夜以继日地陪伴在我身 边。刮风下雨,酷暑寒冬,我们总  相似文献   

15.
有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时,常常追逐自己的影子,踩自己的影子,沉浸在寻找自己影子的快乐中.尽管影子是成人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但对幼儿来说却是富有吸引力的--"影子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的影子为什么会有变化?""怎样记录和捕捉我们的影子?"等等.我们抓住了"影子"这一幼儿的兴趣点,展开了一个系列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指导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初浅的统计知识记录和表达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面对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零乱的信息,幼儿分不清主次,不知如何表达。例如,我们发现幼儿对身边的影子十分感兴趣,就抓住这件事情,生成探究活动,让幼儿用手电筒去探究小球影子的秘密。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小球的影子一会在球的下面,一会在球的左边,一会又在球的右边;有时候影子很长,有时候影子又很短;手电筒动,影子就跟着动等等现象。我们非常尊重幼儿的点滴发现,因为这能激励他们进行更执着的探索。经过多次实验后,一些幼儿拿起了…  相似文献   

17.
幼儿光影概念转变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测查、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对某大班幼儿在六次教学活动中对光影概念认识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结果表明:幼儿对影子的外部特征获得较早,对光线在影子形成中的本质作用,光源、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线沿直线传播获得较晚,且未理解影子产生的本质原因——光线受到物体阻挡形成影子。同时,幼儿的自主探究、同伴间的交流、教师基于幼儿原概念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都是影响幼儿光影概念转变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路】《纲要》指出:“教育生活内容要贴近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能看到影子。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的变化,都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索影子秘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亲自去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影子教育"是指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与的课外补习课程,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与学校课程类似,故被称为主流学校的"影子"。在幼儿阶段,影子教育主要以兴趣班的形式出现。学前儿童参加影子教育的现状在数量、内容以及成果的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同时家长的学历、工资收入等都影响着幼儿参加兴趣班的情况,并依据家长关于参加影子教育的动机、满意度及意愿对幼儿参与影子教育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古墓黑影     
路燕 《小火炬》2008,(3):41-43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阿尔及利亚西部的大沙漠。连绵不绝的沙丘上.出现了两个长长的身影……哦.不.是三个,在那两个影子的后面又出现了一个影子。忽然.一个影子停了下来:"米格,谁叫你跟来的?回营地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