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石民间歌谣是黄石人民心中冶炼出的红铜纯钢。从已收集到的10 000余首歌谣看,其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价值,艺术价值亦不可低估。其中的语音修辞是艺术价值的一个方面。黄石民间歌谣语音修辞特色主要体现在顿歇、平仄、押韵、叠音、谐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21,(6):62-67
皖北民间歌谣,是指流传于皖北民间的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传统韵文。笔者以搜集到的数百首皖北民间歌谣为语料,从修辞审美的角度对其和谐自然的韵律特征、凸显口语色彩的词句选择以及灵活运用的多种辞格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期呈现皖北民间歌谣所蕴含的修辞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盛产民谣、歌谣(也称顺口溜),这些民谣反映出民间百姓对当时的政治、民俗和风气变化的评价与态度。虽然民谣来自偏僻乡野,有点不登大雅之堂,而且口头表达显得粗糙肤浅,甚至有点下里巴人、俗不可耐的味道,但这种草根文学的诗性话语却十分鲜活,而且富于生命活力。民谣所继承的古典文学中的诗学韵味,既简洁精炼,又合辙押韵;既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值得人文学者关注和研究。首先从歌谣的历史渊源和口耳相传、美刺批判的特点入手,进而借鉴西方"口头诗学"的角度来阐释歌谣的口头传承、采集加工以及形成的语言修辞文本的特点,结合中国古代歌谣"观风知政"、美化风俗以及干预现实的特征来展开论证,从而挖掘歌谣中的"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现实批判精神,进而阐明口头歌谣文学表达的修辞风格与口头诗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研究词语的修辞效果,不仅要从词的意义、色彩入手,词语声音美所能达到的修辞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充分发挥词语声音的修辞功能,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潮汕歌谣,历史漫氏,流传久远,曾被称为“岭南的翘楚”。从语音修辞的角度看,潮汕歌谣押韵自由,方言韵入歌,用韵独特,节奏明快,叠音巧用,形成了歌谣的声律美,让人感受到潮汕歌谣独特的声律魅力。  相似文献   

6.
儿童歌谣叠音艺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叠音是儿童歌谣中重要的修辞技巧,具有使用频率极高、重叠形式单纯独特、大量使用普通名词重叠式等艺术特征,和具有和谐音韵、调整节拍、增强语言形象美、酿造稚拙的艺术意境等多方面的修辞功能.从低幼儿童的思维特征、语言习得、文学接受方式等角度,对儿童歌谣中叠音的艺术特征的形成和修辞功能的产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潮汕方言歌谣,是指流行于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及海丰中部一带以潮汕方言为载体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在845首潮汕歌谣的封闭研究对象中,使用最广泛的辞格依次是重叠、起兴、顶针、比喻、对比、铺排、比拟和夸张。起兴、比喻和比拟三种辞格共使用785处,使歌谣平添语音上的声律美、情感上的内敛美和形象上的表现力;运用对比、铺排、顶真的歌谣近500首,使歌谣语势连贯,语气连绵,结构严密,整齐匀称,达到语言均衡的美感;600多首歌谣运用了重叠,使歌谣凸显了强化语意和主题、增强音律和乐感;夸张辞格的巧妙使用,增强了歌谣表现生活的张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古今的民间歌谣,吟诵歌唱起来,都有一种和谐。顺口,悦耳的快感,就是说有一种音乐美。这是因为它合乎韵律。简言之,就是它是押韵的。押韵,是指合乎韵律的相同的声音在歌谣中形成有规律的回环反复,使句与句之间声音和谐协调构成一种抑扬顿挫,跌宕抗坠的节奏感和和谐美。这里要注意“反复”问题。用同一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是修辞上的反复;用同一声音,一再表现强烈情思的是声音上反复。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上说:“人于事物有热烈深切的感触时,往往不免一而再,再而三  相似文献   

9.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当通过对词语表现美、文章结构美、人物个性美、语言修辞美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10.
从歌谣的题材内容来看,德化民间歌谣主要可分为劳动歌谣、时政歌谣、仪式歌谣、爱情歌谣、世情歌谣、历史传说歌谣和儿童歌谣7类.德化民间歌谣是德化历史社会的真实写照和不可多得的乡土文化载体,其特点在.于:历史悠久,至今活跃;地方特色浓郁;文学特色鲜明.德化民间歌谣在文艺审美、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当前须认识和维护新的歌谣生态环境,使德化民间歌谣仍从艺术的沃土中不断展示生命;同时,在传承保护措施上也应当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德化民间歌谣艺术发展获得更多的助力.  相似文献   

11.
陕西近代歌谣数量众多,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陕西方言词语。从历时的角度看,这些方言词语是不同时代词汇成分的累积,其中既有古语词的传承,又有方言的自我创新。歌谣中所记录的方言词语具有内部一致性,但各县方言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同一首歌谣在不同地区传唱时换用了不同的词语,这有助于陕西方言的内部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民间歌谣作为飨宴(宴会)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居有正式的位置,是在后汉王朝;曹魏时,仍在民间继续传唱同时也作为宫廷飨宴音乐的二十二曲短箫铙歌中的十二曲乐曲仍在行用,它们的歌词内容则被改变为讴歌王朝的创立及其权力的正统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叶以来,苏州弹词女声唱腔获得长足发展,并络绎出现了丽调、侯调、琴调、王月香调等四大流派。这一现象既是评弹艺术自身流变丰富的产物,又具有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诸多弹词女声流派呈现出追求阳刚健进之美的"花木兰情结"、在演唱中深入心灵体验、重视音乐形象的塑造等相近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民间歌谣是民间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是能歌唱或能吟诵的韵文,因人而起、缘事而发,反映了民众的生存状况和情感意愿。本文指出歌颂改革开放和抨击社会时弊是新时期民歌民谣的两大鲜明主题,论述了新民歌民谣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亟待科学开发。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当前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提出黄石矿冶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为寻求黄石矿冶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空间、提升黄石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支系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彝族歌谣颇具特色,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从歌谣语言的各个层面可以窥见各种文化特质。本文选取了云南禄劝、武定境内广为流传的彝族纳苏支系的民间歌谣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象,试从彝族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特质等方面来探析彝族歌谣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7.
童谣主要是以儿童为传承者,通过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形式来反应儿童的成长生活,对幼儿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独特的"胎教"功用,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启蒙者。试分析童谣中体现的生命繁衍意识,借以唤醒人们对童谣审美价值的深入认识,并对童谣的教育和传承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汉民族虽然不乏作为史诗基础的早期叙史歌谣,但却没有发育出典型的民族史诗。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官方文化垄断使叙史歌谣丧失了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民间自由说唱这一文化环境。而文化垄断背景下的叙史散文化倾向,更使得叙史歌谣离史诗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作为文化垄断的直接后果,史诗最终与华夏文学无缘。  相似文献   

19.
徽州歌谣是厚重的徽州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整体风格上具有一种南北过渡性,既有北方歌谣的刚也有吴歌的柔。徽州歌谣虽然在体式上比较单一,却具有高超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夸张、铺陈运用自如。此外,徽州方言在歌谣中的运用,又使徽州歌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