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借用体操术语,对两类新闻所作的形象化表述。“自选动作”很容易理解,一看就知道是记根据新闻规律和读需求自己选择的题目,是以迂回方式表现主旋律的报道,是“规定动作”的补充或陪衬。“规定动作”则是领导机关点题的“动作”,是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和媒体主管单位的意志而必须完成的“动作”,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般把新闻媒体带有指令性的正面报道,称作“规定动作”。纳入“规定动作”的,一般都是主题重大、具有导向意义的新闻典型。但是,这类新闻同时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主题指定,很难做出新意;第二,众多媒体统一采访,很难挖到新颖材料;第三,重复报道,有的采访对象已经成了报道明星  相似文献   

3.
陈俊 《视听界》2012,(6):97-98
主流媒体承载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任,主题性报道是其日常报道中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些“规定动作”,一些媒体报道模式老套,行文僵化,为宣传而宣传,效果不佳。做好主题报道,必须研究受众心理,找到受众与主题报道的交集之处,让主题报道形成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罗明 《声屏世界》2009,(12):61-61
“规定动作”在体育比赛中是指所有参赛者都必须完成的动作。“借”用到新闻报道中,是指宣传领导部门根据整体需要确定的,需要各种媒体在同一时期完成的报道任务或报道题材。“规定动作”可以发挥各类媒体所长,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声势,使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同时,“规定动作”下的传播具有范围大、覆盖密的特点,容易引起公众关注,提升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5.
军事新闻宣传历来强调以正面宣传为主,在正面报道上有许多好的经验。但是在正面报道上也存在一些“顽症”,影响了宣传效果,其主要表现为:按“规定动作”不敢越雷池半步;典型宣传“模式化”倾向比较严重;表现手法比较陈旧,创新的阻力比较大。军队报纸要搞好正面报道,最根本的还是要在观念的转变上下功夫,在深化报道内容上下功夫,然后才谈得上其他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破难之一:会议报道挖信息,在“富矿”中炼“真金” 政治报道的“规定动作”一般是指各地党政领导机关指定的必须报道的内容,比如重要会议、领导活动、一定时期配合中心工作的报道等。相对而言,“规定动作”报道可读性较差,特别是会议报道一直是改革创新的难点。然而,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7.
弘扬主旋律报道是各级党报宣传工作的“规定动作”,怎么样把“规定动作”做出质量来,是党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辽宁日报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的报道独树一帜,并且在如何办好党报的理论探索上取得重要收获。因此,本期关注推出一组文章,介绍辽宁日报是如何自主策划、深度开掘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准确传达主流的声音,引领主流舆论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闻界把报道内容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个层面。所谓“规定动作”,就是上级领导机关指定的内容,媒体必须要报道的东西。比如会议报道、领导活动、中心工作、节日宣传、政绩新闻等等。  相似文献   

9.
牛茂杰 《记者摇篮》2006,(11):37-37
重视和写好成就报道,是电台这一主流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发挥“喉舌”作用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是鼓舞广大人民群众信心的一种有效报道形式。但也有人认为,成就报道是“规定动作”,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所以无法创新,被动应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成就报道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直接影响到广播报道的质量和传播的效果。一是“老套”。报道方式与报道模式陈旧,新闻思维方式陈旧,语言老套、程式化,报道内容“数字化”,罗列一大串百分比,成就报道变成了政治概念和方针政策的机械图解。很多报道属于“似曾相识燕归来”,去年报道的东西,今年、明年把…  相似文献   

10.
郭亮 《新闻记者》2004,(9):13-15
时政报道因其特殊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一般要遵循审定的“通稿”来报道,在保证了舆论导向正确性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了“千篇一律”的结果。如何突破这种“千篇一律”,既满足受众对资讯的需求,又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我认为,鉴于时政报道的特殊要求,在主题和内容没有更大突破的现状下,记者捕捉到独家的、生动形象地反映主题的细节,就是找到了突破“千篇一律”的重要途径。如果说报道通稿内容是“规定动作”的话,那么报道细节就是“自选动作”。在大多数人都只做规定动作的情况下,“自选动作”编排得当,准确漂亮,就会更“出彩”,更抓人。细节对…  相似文献   

11.
程粉艳 《军事记者》2003,(12):18-18
成就性报道,是各类媒体正确引导受众,发挥新闻媒体正面宣传作用,全面展示社会发展进步,记录国家现代化的阶段性历史进程,凝聚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昂扬奋进的重要报道形式。纵观近年来几次大规模的成就性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这些报道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和以前相比,无论是在报道的理念上还是报道实践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代表了今后成就报道的基本趋势。成就性报道不再是新闻报道中一种被动应付的“规定动作”,它在观念、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很大的可创新空间。成就性报道具有非事件性新闻的特征,属…  相似文献   

12.
成就报道,是新闻媒体必须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鼓舞人民群众信心的一种有效报道形式。但也有人认为,成就报道是“规定动作”,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所以不思创新,被动应付。其实,和其他报道一样,成就报道也可以搞得喜闻乐见,正如规定动作也可以做得婀娜多姿一样。关键是领导重视,上下协同,不断创新,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3.
对哈尔滨市每年召开的市人代会、政协会进行报道,一直是《哈尔滨日报》政务报道的重头戏之一。“两会”年年开,如何能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又想方设法推陈出新,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是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哈尔滨日  相似文献   

14.
读了“钱江浪花”专栏发表的文章,很感惊讶,很感兴奋:我们的省委机关报,我们的党报上有这么多好看的东西、这么精采的新闻呀! 感慨最为强烈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正面宣传报道中的“规定动作”怎样才能搞好。 “规定动作”怎么“出彩”,正面宣传、正面报道如何提高报道效果,这个问题一直是新闻界致力探索的课题。它不仅是“下面”关心的,同时也是“上面”关心的;不仅是新闻界本身关心的,而且也是新闻界以外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无论称其为报道也好、传播也好、宣传出好,都要使宣传效应最大化。从“钱江浪花”的新闻实践看,我们的正面报道、“规定动作”完全可以做好。  相似文献   

15.
张齐建 《东南传播》2013,(6):110-111
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体实施舆论引导战略的常规武器就是正面报道,正面报道的好坏,直接影响新闻宣传的效果,影响新闻引导舆论的能力。地市电视台作为地方新闻宣传的主力军,担负着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任务,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破解正面报道难题,提升舆论引导水平,体现电视新闻媒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都说言论是报纸的旗帜。但是,毋庸讳言,对大多数的一般读者而言,他们对报纸的言论并不是太感兴趣。 那么,如何提高报纸言论的宣传水平,真真正正使报纸的言论令广大读者入目、入脑、入心呢?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是:做准规定动作,做活自选动作。 所谓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显然是体操用语的借用。我们知道,一名体操运动员。要参加体坛角逐,要取得好成绩,除了按要求必须做准规定动作外,还必须自选一  相似文献   

17.
正面报道,是我们党的新闻媒体在整个传播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正面报道,指媒体对社会生活中反映时代进步、代表社会主流、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进行的具有明确肯定态度的宣传。毛泽东同志早年就报纸工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8.
刘宏奇 《传媒观察》2005,(12):29-31
新闻传媒受到新闻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双重制约,而作为一级党报,理所应当地要承担许多宣传的职能。报道地方“得意之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方成就报道就是一项“规定动作”。这是党报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密切关注的优势,是党报唱响主旋律的一出重头戏。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类报道往往工作性强,地域性强,时效性差,贴近性差。写者有心、读者无意,有时甚至被宣传的地方也不叫好。这也是广大地方通讯员和驻地记者最挠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搞电视宣传,特别是搞舆论监督报道,借用一句流行的话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对栏目制片人(负责人)、部、台领导等被称为节目“把关人”的人来说,搞舆论监督报道有几怕:怕与政策法规相左,怕领导不高兴,怕说情,怕在观众面前吃力不讨好。但怕归怕,节目还得在怕中做,因为舆论监督是体现新闻媒体功能及社会责任感的锐利武器。作为节目“把关人”应把“怕”转化为动力,使舆论报道合法、合情,有理、有据、有力。有用。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把关人”为舆论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报道环境,努力抓好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形…  相似文献   

20.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