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语文教学时,我们常常感到和学生之间有很多地方无法形成共鸣,感叹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偏低,追寻其因,我们发现,学生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在总量上其实是差不多的,之所以会产生不同学生语言感受力的不同,是由于学生并未形成完全的"形象思维"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会学生如何去思维,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引导学生关注他们身边正在经历的点点滴滴,会不断提高学生对生命、对生活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语文素养必然会有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但它又不等于作文。如果,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力和必要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就如眼前烟云,学生提起笔来还是无话可写。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生活,更无法窥视每个学生的每天的生活,怎样使学生的生活在他们的笔端流淌呢?那就要帮助学生确立时时处处有生活的观念,从观察自己入手,去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投向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从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爱观察,会观察,勤观察,从"视而不见"走向"独具慧眼",就能常常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学习数学可以从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想"数学问题,而低年级的学生经验和知识积累有限,适宜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一、在游戏中数学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文指出:“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所以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在传播美术知识的同时,努力使学生获得美感经验,并以感受力为学习动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一是增强感受力。感受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感知觉能力。人的智力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如果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活动就无法进行,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更难以进行科学发明与创造。增强感受力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  相似文献   

5.
<桃花心木>一课旨在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鉴于本文的位置和作用,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三到",即"我"看到种树人的奇怪举动,听到种树人的一番话,继而想到育人的道理,来体会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6.
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对学生感受力培养的重视。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作者思想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文字流露。而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前提是学生对生活要有真切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切实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自然就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一些肤浅的启发。一、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是培养他们感受能力的前提毋庸置疑,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吴荣安 《江苏教育》2012,(25):36-38
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他指出,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不断生长的条件。学生的经验如同春天时萌芽的种子,充满着生长的力量: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把教材这一养料以适宜的方式适时、适量地提供给学生经验这颗已萌芽的种子,以促进它不断生长。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经验包括: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个体所获得的经验具有独特性且处于不断变化中,教师与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世界,成人经验与儿童经验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是一种高水平的语言修养.它带有浓重的经验色彩,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文章的形象、意蕴、情趣,是语言基础、生活经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语感"的另一层面,则是对语言文字熟能生巧的运用能力.低年级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重视低年级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9.
学写作文,从根本上讲就是学生学会用书面方式自我表达、与人交流。小学生爱不爱写作文,能不能写好作文,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力到底怎样。如果学生能自觉自发地感受每天的阴晴冷暖,会观察身边的花鸟虫鱼,能真实自如地表达彼时的喜怒哀乐,对于生活,有一双敏锐的、善于发现与捕捉的眼睛,那么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根本问题。如何培养这种感受力呢,有人说这是天生的,有人天生多愁善感,会表情达意。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对。经过实践证明,这种能力是可以得到训练和强化的,而且当这种训练达到一定量时,学生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和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前就已经有了一些生活认知经验。通常把这些认知经验称为"前概念",当学生正式接触课堂学习之后,会发现这些认知经验有偏差。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把握学生的认知经验,通过这些"前概念"教学的精准化,促使学生展开高效的科学学习。  相似文献   

11.
唐小琴 《广西教育》2012,(37):50-51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地进行理解。有许多生活经验为我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直观的基础,但也有的生活经验是负面的,处理不好会阻碍学生的数学学习。那么,对于那些负面生活经验,我们应怎样化"负"为"正"呢?  相似文献   

12.
"不良经验"是原有经验对当前的学习有不良影响的,或是原有经验效率很低的。当然除了儿童的生活经验会带来不良影响,还有在以前学习中积累的学习经验,对当前的学习也会有不良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的,那也就意味着已有的"不良经验"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的美术教材中,文字相对比较精炼,一般都是主题文字和教学的提示性文字。图片占据了最大的篇幅,大体又分为三类:生活原型、名作、学生作品。生活原型图片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的回忆,激活学生原始的生活经验;名作在构图、色彩等方面都是作为一个示范展示给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习作是最贴近学生实际水平,最易被学生所接  相似文献   

14.
"LCC"新读写素养课程下的写作教学关注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努力提高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作指导课《旅游攻略》,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表达;在方法上,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学写旅游攻略;最后,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互相欣赏。这样,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中,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5.
<正>一、运用插图,学习听说词句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语言技能的培养分为5级,其中对一级能力的阐述如下:能根据听到的词句识别图片或实物;能看图识词;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可见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图片、插图是英语学习的"助手"。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Fruits》,学习询问"Do you like……?"时,我先是让学生看情境插图,观察图中有哪几个小伙伴,他们在做什么?猜一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Lily和小  相似文献   

16.
学生常常苦于没有素材,一提起笔来就无话可说,这已成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可写的自然美、社会生活之美,数不胜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的作文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力,开展"寻美""创美""写美"活动,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这不仅是坚持作文"从内容入手"的要求,而且是转变教学思想,实现作文育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观察,唤醒激情培养观察能力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而这种感受力,不只是依靠人的视觉,同时也依靠人的知觉。知觉虽然是直接反映眼前的事物,但也受昔日经验的影响,因此,教师除了讲观察方法外,更要注意唤起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在给学生布置观察作文时,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唤醒其写作激情,如学了《藤野先生》一课后,可让学生观察各科现任教师,也用白描手法写其中一位,不写姓名,描述后请大家猜。由于是学生熟悉的人,他们有话可说,因而写作热情空前高涨。二、新颖命题,引发激情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活泼愉…  相似文献   

18.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新知识,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的已有经验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所用,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巧用"迁移"规律,把所学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已有经验,并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初中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形象感受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美术回归生活,以"美"育人,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沪科教版小学自然教材有不少操作流程图,如何进行图片导读尤为重要。以"神奇的变化"一课为例,阐述操作流程图的阅读指导要与科学知识对接、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引导学生抓住流程,仔细观察、比较,清晰操作步骤及要点,并在具体操作中发现、感悟科学知识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