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让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思维价值,为了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推理的过程。以"圆的周长"的教学片段为例,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思维推理的平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从直观走向抽象,从底层走向高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思维价值,为了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以"圆的认识"的概念教学为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素材,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的各个专业都开设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课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即"会用数学的方式进行理性的思维";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良好的素养,即"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思维价值,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借助观察、猜想以及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将机械的模仿记忆转变为自我的实践探索。以"圆的面积"的教学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方式,使得学生经历新知的推导过程,做到真学习。  相似文献   

5.
苏联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趣味化、生活化,以数学微型日记、数学思维导图、数学小故事、数学手抄报、数学小论文与小案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数学创编,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数学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但是,很多数学交流往往只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流,或者是少数能力强的学生唱“独角戏”,更多的学生无事可做。这样流于形式的交流,缺乏实实在在的效果。成功的数学交流,应当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维碰撞,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倾听,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运用的就是数学思维。所谓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和形为思维的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的载体,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绽放呢?下面就谈谈笔者个人的点滴做法: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为了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蒋桂玲 《考试周刊》2010,(54):89-9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的过程。数学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改变了教与学的模式,使课堂教学闪动着灵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点拨者、引领者,学生是探索者、发现者,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实现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着眼知识的关键处,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活动,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让思维碰撞,让智慧"亲临"。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善问     
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研究.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学会质疑等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气象,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但一些教师由于个体认识上的差异,使课堂也出现了偏差,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缺乏思考.本文从情景创设、素材提供、思维碰撞、问题解决四个方面提出"让数学学习充满思考"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成长是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得到实现的。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就的学习时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错误”因势利导,让学生经历思维的碰撞.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成长是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得到实现的。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就的学习时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错误”因势利导,让学生经历思维的碰撞.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陈亚萍 《教师》2019,(15):54-55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通过教师深度地教、学生深度地学,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从激发思维冲突,引解决问题"落地";唤醒思维意识,助解决问题"生根";激活思维发散点,让解决问题"开花";搭建思维台阶,促解决问题"结果"四个方面,论述了促使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认识"一课为例,通过更改题型、调整提问、开放问题等措施,让学生在课堂上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激情、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数学课堂应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展现学生数学思维的课堂;数学课堂应是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得到互相碰撞的课堂;数学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里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潜能,让所学的知识真正活起来,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蒋桂玲 《考试周刊》2010,(28):81-82
一节数学课必须是科学的、动态的、有序的、激情高涨的。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高效、光彩夺目的数学课堂,才能使学生乐于走进数学课堂。如何才能形成这样一个充满激情的数学课堂是本文所探讨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数学思考"是数学核心素养,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既是学生智力的起点,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推动力。要实现教师与学生间思维的和谐统一,教师必须注重从"思"入手,想方设法"诱思""深思",最后让学生"反思",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思有所学,思有所得,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中,不仅要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还要关注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本是思维的外显,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大部分是要靠语言表达来呈现的。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而"聊天"就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