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300余种丛书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知见录》四部目录书核对后,就四书中未收录的丛书及版本、子目有差异的情况做了校补。  相似文献   

2.
于翠艳 《中国索引》2008,6(1):41-44
《中国丛书综录》是20世纪以来最具影响的大型古籍检索工具书之一。本文以《中国丛书综录》为基础,就“中国丛书书目数据库”的制作、制作中的问题及数据库的完善等,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者补录了《中国丛书综录》及《中国丛书综录续编》漏收的七部丛书.并对各丛书的内容、版本做了考述。  相似文献   

4.
笔者仅就在古籍普查中遇到的《中国丛书综录》等书未收的丛书及版本、子目有差异的情况做校补.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问琴阁丛书五种》,《中国丛书综录》总目将其等同于《问琴阁丛书》。文章通过比较两部丛书的具体内容和版式特点,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并指出在全国性古籍编目中两者应分别立目。  相似文献   

6.
江曦 《图书馆杂志》2006,25(9):77-78
《中国丛书综录》(以下简称《丛综》)为治传统学问所必需之工具书,以其实用性、全面性和权威性为学界所重。然因种种原因,仍有一些纰漏,故后来有阳海清《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一书,对《丛综》作了不少补正。近来笔者亦发现舛误若干,为《中国丛书综录补正》所未及,因考校于下,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丛书是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两种及两种以上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丛书的出现,一般以南宋《儒学警悟》为鼻祖,明清之际,此风尤盛。上海图书馆主编《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历代丛书2797种,施廷镛《中国丛书综录续编》著录1100馀种,  相似文献   

8.
沈津 《图书与情报》2004,(6):104-107
江苏古籍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中的《少数民族古籍版本》、《新文学版本》非常有水准,而李际宁先生所撰《佛经版本》用力最勤,其学术思路和研究成果有新于叶德辉。文章还指出了《丛书》中体制和史实方面的不足和错误。  相似文献   

9.
《中国丛书综录》等丛书目录所载词集类丛书甚为丰富,然囿于中国古代典籍浩繁等原因,失于收录者仍时或有之。兹依吉林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补辑漏收词集类丛书目录4种,并作叙录。4种词集目录分别是:《花萼联咏集》、《海宁三家词》、《寿香社词钞》、《雍园词钞》。  相似文献   

10.
丛书素称群书之府 ,是比较丰富的资料源 ,特别是在单本书难求的情况下 ,更为人提供了方便。但丛书查用不便 ,所以自清以来 ,就有一些学者在编制有关丛书的目录 ,这些目录中自以《中国丛书综录》为最完备和便用 ,而 2 0世纪以来的丛书目录一直付缺。上海图书馆的一些同志有鉴及此 ,遂于 1979年编制了一部收录190 2— 194 9年间的丛书目录 ,共五千余种 ,三万余条的《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与《中国丛书综录》相衔接 ,成为自古代至近现代的一套完整的丛书目录。由于正式出版困难 ,原编者痴心于“为人”事业 ,竟在难付枣梨的情况下 ,采用钢笔正楷 ,手抄成稿 ,并照相为 16开精装本三册 ,至今 2 0余年仍处于难于流传的非正式出版物状态。本刊为此重发该目录原编者与手抄者萧斌如女士的介绍性文章 ,希望有远见的出版家一伸援助之手 ,将此书作为公开出版物出版 ,以广流传 ,嘉惠学林  相似文献   

11.
从个人层次、群体层次和组织层次角度,对目前心理资本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及归纳,内容包括:心理资本的内涵、心理资本的测量、心理资本的前因与中介、心理资本的结果、心理资本与结果间的中介或调节变量、心理资本的调节以及图书馆员心理资本相关研究。最后,指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心理资本的研究展望及今后图书馆员心理资本研究可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从价值网形成的背景开始,阐述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的转化.借鉴诸多学者对价值网理论的定义和研究成果,对图书馆价值网的形成、概念、模型进行分析和界定.在此基础上,从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价值策略、价值手段、价值运作等方面,构建和探析基于价值网的图书馆竞争优势模型,试图给图书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梁静  文奕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5):140-147
[目的/意义]代码是研究数据的一种,但不同于文献中用到的研究数据集,文献中涉及的代码的价值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代码的相关发布政策和规范也尚未统一和完善。[方法/过程]以计算机科学领域为例,概述代码共享的意义和价值,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概述本文研究框架,从提交、审核和发布3个环节归纳计算机科学领域权威出版商及旗下期刊和会议对文献代码关联发布的规范政策。从代码发布所依托的预印本、学术合作网络、赛事汇总网站、综合数据存储库及专业代码存储库等不同来源入手,分析文献关联代码的存储状况并进行评价。最后对国内外相关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文献关联代码发布规范的制定和存储库建设提出建议。[结果/结论]对于文献关联代码资源,目前国际上对文献代码资源的提交、审核和发布等不同环节已经有相当的重视,尤其针对初始的提交环节,多数国际权威出版商都从硬性要求、存储库推荐、代码资源引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文献代码资源建设上,多数代码资源作为附属研究数据随同文献存储于综合数据存储库、赛事汇总网站等存储库中,以文献代码为中心的专业文献代码存储网站也随着重视程度的增加在逐步建立。国内对文献代码资源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文献代码资源的建设上仍处于初期,仅有极少数期刊会对文献代码资源的提交进行规定,在资源存储上也少有尝试。针对目前文献代码资源建设的不足,本文从完善文献代码资源提交至发布全流程规定、统一代码存储库推荐、挖掘文献代码资源更多适用功能和场景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手机图书馆用户参与采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图书馆采访缺少用户参与而造成绩效不佳、图书流通率下降的现状,进行相关实践背景、手机采访系统、用户参与采访及相关案例的研究。通过科学设计方案、分析技术思路、构造数据结构与编写系统程序,制定用户参与政策、设置审核管理岗位、构建用户信用体系并阐述用户参与采访的步骤,实现手机图书馆用户全面参与采访的过程,并深入分析相关的实践案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局限性,从而在采访理念创新及服务方式转变方面给出建议,以期提高图书采访效率、用户满意度和馆藏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研究新的发展机遇期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世纪之交,学术领域对"图书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掀起了一个高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并将体现出以下特点:理论化与致用化并融、继承化与创新化并融、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融、技术化与人文化并融、集合化与专门化并融、同步化与超前化并融、宏观化与微观化并融、定性化与定量化并融、个体化与团队化并融、宽松化与规范化并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对"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国内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实践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模式、类型和特点,充实图书馆跨界融合的理论并为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过程]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图书馆的跨界融合实践进行研究,归纳出图书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与图书出版发行业之间的融合、与网络电商的合作、与信用评估、金融机构相结合、与文化休闲类机构相结合、与其他可提供阅读空间的机构跨界合作等7种跨界方式,以此总结出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具体模式。[结果/结论]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模式主要有: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图书馆与相关行业上下游的跨界融合、图书馆与信用、金融机构的跨界融合、图书馆与文化休闲机构的跨界融合等。所有模式的共同点是跨界,但跨界的层次和程度各有不同,从跨界的领域、时限、机构、程度、范围、主动性6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图书馆跨界融合的特点:资源共享、业界范围拓展、利益双赢和文化认同。指出图书馆跨界融合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不要为跨界而跨界,要永葆图书馆服务的初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图书馆图书荐购服务中读者参与度不高的问题,结合集美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荐购实践,分析荐购书目、时间成本、读者心理顾虑等导致图书荐购瓶颈的因素,并提出整合荐购书目、节约读者时间、消除读者心理顾虑等突破图书荐购瓶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讨链接分析法在国内网站实证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有关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方法/过程]结合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指标、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及研究建议7个角度对以往研究进行多方位的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有关研究发展迅速,并呈现出一定的特征,诸如研究目的一般为1-2个,内容以评价网站影响力和分析网站现状为主;研究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对一些新型网站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但仍以大学网站、企业网站和政府网站为主等。与此同时,部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诸如研究方法大多重复、研究指标设置创新性不足、研究工具性能仍存在局限等。基于上述发现,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7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管理行政化违背教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为官僚化、科层化、专制化、同质化。大学去行政化是大学管理的一场革命,是一个回归大学管理本质的过程,涉及大学管理思想、价值、组织结构、体制、方法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正确理解大学本质和大学管理本质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大学管理去行政化应去大学行政化定式,立按高等教育规律管理的理念;去大学管理科层化,立大学管理专业化;去大学管理官僚化,立大学管理民主化;去大学管理程式化,立大学管理创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