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五年,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同盟会,该会的政纲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十一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从同盟会纲领的确立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能达到的理论高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2.
“驱除鞑虏”口号虽具有反帝和反对民族压迫的革命意义 ,但也带有狭隘种族主义倾向。1 90 5年 8月同盟会成立确定“驱除鞑虏”为纲领之一 ,当年 1 0月孙中山即将此口号改为“民族主义”;1 90 6年 1 0月 ,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制订《军政府宣言》,再次提出“驱除鞑虏”口号 ,但当年 1 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中不提“驱除鞑虏”,专述“民族主义”,还对民族复仇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从此以后 ,“驱除鞑虏”口号不再出现于革命派的言论之中。 1 91 0年 ,孙中山制定中华革命党盟书 ,用“废灭鞑虏清朝”口号取代了“驱除鞑虏”,思想再次变化。 1 91 1年底 ,提出“五族共和”,彻底放弃了“驱除鞑虏”口号。孙中山放弃“驱除鞑虏”口号是明智之举 ,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章开沅 《云南教育》2011,(20):17-18
编前语“百年锐于千载”。这是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对19世纪的描述。而20世纪初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那场革命及革命后至今的100年,更何尝不“锐于千载”?  相似文献   

4.
1905年8月,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同年10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深入分析国内国际的复杂形势和有效解决党内党外的突出问题,以给党内刊物《共产党人》撰写发刊词为契机所作的一篇文章。《〈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的党建思想具备历史性和实践性,其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统一战线思想和坚持自我革命等内容,对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接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学生于1906年在东京创办的革命刊物。它是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与黄兴的直接关怀与支持下创办的。1905年7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年底,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为扩大革命宣传,孙中山、黄兴号召各省留学生筹办地方刊物。在《民报》发刊前后,各省留学生创办的杂志有《浙江潮》、《江苏》、  相似文献   

7.
按《民报》学人之意,国民革命分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民权革命的核心是实现政治自由,但是要想实现政治自由,离不开民族革命与民生革命。《民报》学人之所以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清王朝实行的是专制统治,违背了现代的政治自由理念。《民报》学人虽然推动了政治自由在中国的传播,但是他们力主实现的政治自由显然是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8.
章太炎(1869—1936)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报刊活动家。主编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是章太炎一生所从事的最重要的报刊活动。值此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对章太炎及其主编的《民报》开展个案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位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巨子,也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状况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发刊词》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第77页讲到三民主义时,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对此如何理解,教材没有详细说明,很多学生有疑问。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一、要搞清“三民主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纲领。1905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政治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是指“驱…  相似文献   

11.
改良与革命本来都是实现自由的手段,但是随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开展,《新民丛报》学人与《民报》学人展开了关于改良还是革命的激烈争论,自由本身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争论的弊端,试图与《民报》学人进行多方面的调和,但是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12.
南开大学俞辛焞教授著日文版《孙文的革命运动与日本》一书作为《东亚范围内的日本历史》丛书第9卷,由日本六兴出版社于1989年4月在东京出版。全书包括序言及正文7章,即《观点与方法》、《孙文革命运动的兴起与日本》、《中国同盟会与日本》、《辛亥革命与日本》、《二次革命与日本》、《三次革命的准备与日本》、《第一、二次广东军政府与日本》及《第三次广东军政府与日本》约合中文20余万字。近年来俞教授数度赴日本研修,有机会接触各种日文资料,《孙文的革命运动与日本》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该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研究“孙中山与日本”问题的第一部专  相似文献   

13.
《民报》学人认为政治自由要通过政治革命来实现,即颠覆专制而为民主立宪。在寻求革命力量上,《民报》学人宣扬平民主义,认为要通过平民革命建立国民政府。然而,他们认为平民可以比较容易地推翻一个政权,却难以建立一个现代自由国家,所以主张通过军政、训政再到宪政。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开始于1895年,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占据中国思想界主导地位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从1903年起,随着客观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之孙中山加强了反清革命思想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才逐渐衰落。待到1905年《民报》创刊并同维新改良派展开思想大论战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完全取代了维新变法思想,而占据中国思想界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百年前就在一些人中间开始争论。20世纪初,同盟会的《民报》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在中国要不要、能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和土地国有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民报》尽管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有模糊认识,但却反映了当时进步思想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在辛亥革命宣传和组织过程中,孙中山依次提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革命纲领,首先提出的是民族主义革命主张,民权主义只是被看作民族主义的结果和延伸,民生主义也没有找到与民族、民权主义对接的现实途径,革命的起点还是民族主义,得到广泛响应也只有民族主义"反满"这一口号。辛亥革命正是在"反满"旗帜下迅速取得成功的,由于袁世凯是汉族,孙中山被迫作出让位于袁世凯的选择,过早地结束了民族革命,导致政治革命失去了依托也随之被终结。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丛报》学人在宣传自由思想时,往往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来征服读者,取得很大成功。但是,人的感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就容易失去理性。当《民报》学人用感情来调动中国人进行革命时,《新民丛报》学人看到了感情用事的危害,主张国民一定要理性思考,并试图与《民报》学人和解,但是没能成功。  相似文献   

18.
《太原大学学报》2020,(4):23-30
在近代,印度为争取国家自由想出了多种举措,特别是主张人权、提倡自治、复兴国粹等,得到了《民报》学人的认同。在此基础上,一些《民报》学人提出了从中印扶持到亚洲和亲的思想。可惜在当时条件下,这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既有反满的内容又有反帝的深意,经历了从反满兴汉、反对满洲贵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的过程。孙中山思想演变的原因.有认识上的原因,又是一种策略考虑,同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也是孙中山反帝口号最终提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汇聚人心、凝聚力量的源泉。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缔造者,是伟大民族英雄,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毛泽东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内容进行系统阐述,力求对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