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美育与“生态人”的造就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当代生态的日益恶化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素质发展的失衡。人类要实现“诗意栖居”的生存理想,应当首先将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人”转变为“生态人”。“生态人”重视人地和谐,拥有可持续发展观,重视生命的过程之美。他们是实现当代人类生态生存理想的高素质人才保证。生态美育在培养“生态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审美理想.引导审美生活,是当代生态美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林云芝 《福建教育》2022,(16):34-35
<正>生态美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大众,使人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生态。它是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把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则的教育,重在培养人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提升人的生态审美素养,以塑造“生态人”,从而提升人生境界、追求人类诗意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承担未来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是生态美育最直接的对象。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价值的载体,学前教育课程承载着学前教育价值实现的重任。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健桥 《贵州教育》2023,(13):43-45
生态美育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之一,从审美的高度观照生态问题,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本质,旨在帮助人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改善人类生存境况,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乡土文学充满着浓厚的风土人情美,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态美育理念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文通过列举生态美育的基本内容,探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乡土文学选文的生态美育策略,以期探索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生态美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诗意栖居"是人类的生存理想,然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却使人越来越远离这一理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改变人的意识,改变旧有的环境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对改变人类以物质生存为中心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生精神境界,进入人与自然的精神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生态美育的根本意义是对人生存境界的提升。这种提升具体表现在:使人由单一和谐走向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由暂时的、一过性的快感享受走向持续的、长久的美感体验,由注重单一结果走向生命过程美的追求。广泛开展生态美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诗意生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美育是运用生态美学观念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的美育教育,是传统美育的转型与发展。高职生态美育能使大学生认识生态的重要性,从情感上热爱并保护生态环境,从行为上自觉养成环保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提出高职生态美育传统课堂教学循环、传统活动循环、团队循环及辐射循环的“四循环”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及运行保障措施等构建途径,为更好在高职院校普及生态美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审美教育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诗意生存”的本质需要决定人类的生存必然是生态性的。生态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审美观念的建立。通过生态审美教育,将生态审美意识植入广大的民众及中小学生意识之中,将“经济人”转化为“生态审美人”,是当前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人“诗意生存”的基础。生态审美意识包括:美在于人与对象的和谐、美存在于生命的过程之中、平衡是生态之美的基础。生态美育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陈迎 《成才之路》2010,(32):57-5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的特殊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所颁布的"决定"中所说:"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美育的内容和手段很丰富,常见的有音乐、舞蹈、美术等,特别是舞蹈,  相似文献   

8.
面对现实,世界呈现给当代人的是一个感官、功利、繁华且忙碌的现代性生活,人类的精神家园处于尴尬的困窘境地,"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语)迫切的成为改善人类当下生存状态的有效指归。只有审美的人生才可能强有力的构建和谐的人性与社会,从而也才有助于我们后代审美的成长与创造,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人类孜孜不倦努力奋进的强大内在动力。因此,美育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在现代人类生存现实境遇、生态理论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需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及深刻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表现形态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起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观、服从自然规律的正确的科学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需要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0.
工业文明对多向度完整人性的分裂和异化,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造成的人的价值观的失落,以及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使当代城市文明出现许多弊病,使人的生存状态陷入一种物质富裕之后的精神困境中。而诸多哲学理论都揭示了审美是人类最高的也是最本质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大众进行美育是解决当代城市文明的上述危机的必然之路。而公共空间艺术就是对大众进行美育的最好中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反映、描绘大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反现代”的经典艺术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摆脱生存环境困扰的宝贵的生态智慧,但生态美学强调自然信仰的“生态整体主义”,并不是对人类自身的否定,而是以生命为基点,重建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2.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学术回应,有着强大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学理渊源,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态危机与中国芙学学术焦虑的应对;其思想切入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人、自然与社会应遵循的生态规律,三者的有机结合升华为一种超越现象界的、不在场的“存在”层面,从而营造芙好的精神家园,获得高层次的情感慰藉和精神升华。生态存在论荧学是在生态存在观哲学基础上产生的新型美学思想;它的视角是把审美当作人最根本的生存方式。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芙学的提出丰富了当代美学,由此而派生出相应的文学生态批评方法;为中外美学思想的交流搭建了一座平等对话的平台,打通了中西美学的交流通道。  相似文献   

13.
生态美学研究的困境与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存在论美学"作为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的前沿,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深化:生态美学以现代人的存在状态与审美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同时,又要把"自然"作为一个重要思考维度纳入存在本体与艺术本体论的研究中;生态美学以现象学哲学作为主要方法论来源,在吸收借鉴多种理论资源时必须经过谨慎地辨析和转化;生态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外生态文化理论的系统译介、存在本体论与艺术本体论研究、关于自然信仰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生态批评理论的探讨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汀克溪的朝圣者》是美国作家安妮·迪拉德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学界公认的生态文学经典文本。该书与传统审美迥然不同,呈现出生态审美的基本特征。本文从审美境域、审美对象与审美尺度、审美过程三个方面分析、发掘其中蕴含的生态美学价值:在本源自然和人之自然生命相通的本真体验中获取"诗意栖居"的生态智慧,并试图为理解生态美学开启更宽广的思维角度。  相似文献   

15.
国内生态美学研究者纷纷从中国古典文论中挖掘丰富的生态现,力图为生态美学寻找理论基点与历史渊源.但是,中国古典文论有其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国古典文论的盲目摄入对生态美学学科建构产生了不利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态美学神秘化了:非科学的方法论还难以担当起建构生态美学方法论的大任;对自身超越性的遮蔽是生态美学盲目吸收借鉴中国古典文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面对长白山野山参濒临灭绝的现状,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同时从长白山采参习俗、人参故事,弘扬孔子德行观。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一门以物理、生物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学科,而美学是一门以人类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显然,这两门学科之间在性质上具有根本的不同之处,两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可通约性.正是由于这两门学科在性质上的异质性,就决定了由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生态美学学科性质的不确定性.这种缺陷必然使生态美学既不能解决美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又不能为现实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某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反而将美学置于一种与自身基本特性相矛盾的尴尬境地.因此,所谓的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个时髦的伪命题,充其量它只是一种有学无美的致用之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美学在美英等国初露端倪,上个世纪90年代起迅速发展。国内从两年前开始关注“生态美学”,但缺乏深入研究。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有所论述。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力主“异化的扬弃”,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恩格斯则以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公共课、选修课的美学的子学科和文学艺术欣赏类的各门课程是实施大学美育的主要途径,而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审美实践主要是艺术教育。这些课程的目的不是传授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发展。在具体艺术教育中,美育与德育有联系。但不能片面的将美育放在从属于德育的地位;美育中的审关实践不能简单理解成“鉴赏”,而忽视实践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带来生态美学的诞生,生态美学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美学原理和实践运用,并以主体间性美学为其哲学基础,在对人与自然关系定位探索中走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