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强调了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必然产生一定影响,并通过研究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来探索“母语迁移”现象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正负效用。文章指出,只要利用好母语迁移的正效用、克服母语迁移的负效用,我们的英语教学和英语习得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成人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彩萍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66-68,77
任何学习过程都有迁移现象,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正迁移现象,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是负迁移现象。具有母语基础的成人外语学习者,在习得外语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母语的迁移,因为他们总是习惯于用学习母语的经验和已学得的知识去比较和判断英语的学习,学习英语的一个音、词或句子、自然总是联想到汉语的音、词与句子,用汉语替换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成人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问题,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3.
中式英语普遍存在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它受母语的影响,既不同于母语,又区别于英语,是一种过渡性语言。母语的迁移是中式英语的最重要成因。母语作为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系统必定对目的语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过渡语是“母语一过渡语一目的语”系统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它具有必然性、系统性、渗透性和过渡性等特点。因此,英语教学中应客观看待,重点在于制造语言环境,培养英语思维。  相似文献   

4.
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个普遍现象。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语系,因此汉语作为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要大于正迁移。本文拟从语音、词汇和语法3个方面讨论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以期帮助学习者减少母语负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学习中,由于受到母语思维习惯、表达方式、中西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将母语的规则运用到英语学习当中,从而阻碍了英语的学习与应用,导致母语负迁移现象的产生。本文通过对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论述,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旨在引起人们对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重视,从而对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汉语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干扰,中国的学生常把母语规则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来,导致母语负迁移现象的产生,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本文从语音、词义、句法和语用四个方面来探讨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一些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对策,对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因素”在实现外语教和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学生要学会利用母语知识,克服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语言学习较成年人的语言学习有显著的差异,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有特殊的“习得”特征,而成年人的语言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学得”戍份。英语在中国的教学和学习不同于“二语”环境下的母语之外的其它语言的学习。在中国进行汉语之外的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均有“外语”学习特征,如当下中国的“二语习得”界将英语学习称为“英语外语学习”,将日语学习称为“日语外语学习”等等。一般而言,无论是“二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虽说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具有显著的“母语”语言能力“习得”特征,而中国儿童英语或是另一门非汉语的学习是否具有显著的“习得”特征,不能简单妄下结论。这是因为学习者受语言环境、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应用等不利因素的局限,即就是在儿童学习阶段,英语或其它一门外语能力的获得还是带有很明显的“学得”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儿童英语能力获得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  相似文献   

9.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其中一个核心的方面就是母语迁移。“语言迁移”这一概念是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经常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性是指人们在学习掌握了母语系统后所获得的经验对学习英语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对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我们就称之为正迁移,即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教学中母语干扰是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受汉语的影响,经常表达出一些“中国式英语”,本文就母语干扰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多少年来,关于英语学习方面,是通过“习得”语言还是“学得”语言的规律来学习英语,专家、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英语学习放在英语的环境中,英语能力自然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但在没有英语环境或英语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英语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就显得迟缓。那么,如何在母语环境下来学习英语呢?进行适当的汉英对比有助于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范畴来看,原有知识阻碍了新知识学习的现象被称为“负迁移”。在英语阅读中,阅读效率往往受到原有学习习惯的影响。本文就谈到了原有的两种学习习惯(精读学习习惯和母语学习习惯)在英语阅读中的负迁移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潘利锋  刘芬 《零陵学院学报》2014,(2):170-172,176
英语“表面化”和母语“苍白化”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如何走出英语学习“表面化”和汉语学习“苍白化”的困境,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加强双语学习,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是当前外语教学应该反思的战略性的问题。论文以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呈现的“两化”现象的成因与表现入手,分析了当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表面化”和母语知识“苍白化”的现状、原因和解决的对策,提出了英语专业学生不但要重视学习英语语言内涵中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4.
“补缺假说”是我国语言学者王初明提出的一个外语学习理论。该理论围绕着“语言离不开语境”这个观点.指出语言的使用依赖语境,正确、流利、恰当地使用英语,必须把语言知识与语境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尽量避免因母语语境知识的补缺而引起的母语负迁移,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笔者受补缺假说的启发,从母语语境补缺而引起的母语迁移角度审视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并阐述了该理论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对英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成人英语学习的特点,分析了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成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体现,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避免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设置母语化英语学习环境的高职外语教学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婴幼儿学母语、自然母语化英语学习以及浸入式学科英语,提出“设置母语化英语学习环境的高职外语教学创新模式”:一个封闭式教学园区,一支英语近乎于母语的师资队伍,一套自然母语真实学习场景的教材,一套计算机软件统一固化的教学方法,一片浸泡学生的英语海洋。该模式对高职外语教育的软硬环境,如教学场地、教学方法、教材、师资队伍、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强调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情景性原则”,强调要在自然母语学习场景中。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7.
英语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学生是在母语--汉语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欲减少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有必要培养学英语的兴趣,克服思维定势,了解英语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王娜 《考试周刊》2009,(2):106-107
本文通过利用母语总结语音、拼读和单词记忆规律;利用母语帮助理解和记忆;利用母语、理解抽象的语法和词义三方面阐述了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语的用词特点和思维方式与我们母语有很大不同,因此,母语思维对我们的英语学习难免会有一些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们初学英语,英语接触量有限,所以常常会在表达时出现一些“中文式”英语。下面列举20个病句(每句只有一处错误),我们一起对它们进行一次“会诊”吧!  相似文献   

20.
吴圣贤 《黑河教育》2013,(11):30-30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通过各种渠道极力阻止学生使用母语,一定要让学生刻意地生活在有着英语氛围的环境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更加专注,似乎摆脱了母语的“束缚”英语就能学得更好了。环境对于语言的学习确实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的学生除了课堂外能接触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母语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仅仅使用英语授课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呢?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英语的课堂中正确地使用母语,对于他们英语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