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述评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思想”。解放教育思想对传统的主流教育思想和课程教学理论进行了猛烈抨击 ,其中最主要的有弗莱雷提倡的“对话式教学”。弗莱雷以“对话式教学”抨击“讲授式教学” ,用“解放教育观”来向“储蓄教育观”宣战。“对话式教学”对于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对话式”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对话式”教育中,弗莱雷认为对话建立的基础是平等、爱、谦逊和信任,其实质是反思和行动的辩证统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控制关系,教学过程是双方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被教师操纵的灌输过程,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强迫学生记住“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对话式”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对话式”教育中,弗莱雷认为对话建立的基础是平等、爱、谦逊和信任,其实质是反思和行动的辩证统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控制关系.教学过程是双方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被教师操纵的灌输过程,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强迫学生记住“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保罗·弗莱雷(PauloFreire)是世界著名的巴西教育家,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研究,1970年出版专著《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在书中,弗莱雷提出在教学中要打破“讲解式教学”,实施“对话式教学”,要从“银行储蓄”的教育转变为“解放”的教育,从而建立起以培养学生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弗莱雷的这些思想尽管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但对当今的幼儿教育改革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育”,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课堂效率,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国际接轨,培养能面对国际挑战的创新型人才。怎样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实现课改的目标,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 我认为:巴西教育家弗莱雷的对话式教育对我们在新课改中改变教育观念,顺利地完成课改工作有一定的价值。弗莱雷对话一、弗莱雷对话式教育简介弗莱雷对话式教育针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提出“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存在于学校教学之中。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强调教师是教学活…  相似文献   

6.
弗莱雷的解放教育思想,以培养批判意识、解放人性为目的,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教育思潮。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践行解放教育要以人性化为核心价值,以文化行动理论为指导,通过“生成主题”调查的方法开发课程内容,以“提问式教育”开展课堂教学,着力构建人性化的对话式教育。基于弗莱雷的解放教育思想,当前教育改革应从课程、教学、学习、教师四个方面重新加以认识与革新,将沟通与对话贯穿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批判与反思的深度学习,培养具有批判意识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保罗·弗莱雷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对话式教学”。弗莱雷用“对话式教学”来批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用“解放教育观”向“储蓄教育观”宣战,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将弗菜雷“对话式”教育思想引入网络教学领域的可行性,并分别从6个方面讨论了弗莱雷“对话式”教育思想对网络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课堂对话教学理论是弗莱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实践存在是其提出课堂对话教学的深层原因,其直接原因是源于对灌输式教育的批判.弗莱雷的课堂对话教学是师生双方在爱、谦虚、信任、希望和批判性思维等条件下,围绕词而展开的,以创造力为依托、鼓励对现实做出真正的反思和行动的交互过程.弗莱雷课堂对话教学对于我们解放课堂教学、重塑课堂教学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海燕 《教育》2013,(9):49-49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程改革体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与方法,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使学生不仅“成才”,更能“成人”。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努力发挥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但是,现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并不能令人乐观,与我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构建高校"两课"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活力。  相似文献   

13.
价值澄清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价值澄清学派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该学说对价值观教育重新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价值澄清的4个要素、3个阶段、7个步骤和多种策略等内容。我国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合理借鉴价值澄清方法,而要做到合理借鉴,需要树立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需要处理好灌输与选择、“收”与“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主要在探索体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在实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但目前法律基础课教学在供给与需求、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结合高职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等方面阐述《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Tan  Sok Khim 《Science & Education》1997,6(6):555-572
Implicit in teaching science has been the teaching of a set of values. However, its presence has remained unacknowledged because of assumptions made that its products are value-free and that work of science involves positive values. Malaysian schools have introduced a set of noble values to be taught as a subject called moral educat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expecting all subjects, including the sciences to actively inculcate these noble values in their lessons. A search for values related to science included studies from science education curriculums, studies by scientists and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feminist and Indian critics of science. These values c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four categories representing epistemological values, supporting values, societal and moral values and power-oriented values. While some categories compliment each other, others are in contention. This paper argues for the inclusion of societal and moral values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s. A compassionate scientist should be a reality. The task for Malaysian science educators is to find a way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se values.  相似文献   

17.
The growing political, social and scientific attention that is being devoted to the moral aspects of teaching ha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of the actual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of 54 teacher educators within one institution. We encouraged these teacher educators to make their values explicit and to explain how they put them into practice. Nine teacher educators were studied in detail. These teacher educators were then stimulated to reflect on their values by completing charts to analyse the moral aspects of their practices. In addition, one of their lessons was videotaped and discussed. An important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whilst the responsibility for preparing student teachers for moral education rests with individual teacher educators, this process is largely implicit and unplanned. This is due in part to the lack of a language for expressing the moral dimension in teaching. Both teacher educators and students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the role that attitudes play in the expression of values by teacher educators.  相似文献   

18.
品格教育作为当前美国发展最快的教育运动,重新成为美国学校传授道德价值观的主要理论。论文概述了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内涵、特征、原则和方法;描述了品格教育运动在各类研究机构的推动下,其理论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借鉴美国品格教育运动有益尝试,确认道德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整合各种有效道德教育资源,构建系统化的道德教育模式,加强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联系,应成为我国当前德育改革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新方略.文章认为新方略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个全新的理念: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一个教育的核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一个重要的保证:"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一个挑战性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和教育实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生活即教育”与“教学做合一”关系的两种看法,源于两种不同的假设,一种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全部来自教育实践,一种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这两种看法各有其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一种新的看法是,“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德育理论,这种看法要求对“做”的内涵做出全新的解释,即做事与做人相统一。本文从分析陶行知在真伪知识以及真理问题上的看法入手,阐释“追求真理做真人”中,“真”与“真人”的内涵。认为陶行知有自己的德育理论,他的道德境界蕴含在知识与行为相统一的教育理想中,蕴含在通过做事学会做人的德育理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