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学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无形资产,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环境因素.大学精神引导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形成;大学校园文化受大学精神影响的同时,仍然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也是大学精神的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在大学精神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所大学、一种大学精神"的文化价值属性是大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属点。从大学校园文化价值精神的视点出发,分析了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体制文化、制度文化、学制结构及对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的认识误区等几个问题,提出了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整合,与构筑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曹宏 《现代教育》2012,(10):44-47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是实现校园和谐稳定的保障;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融合需要和谐校园文化作载体;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要建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构建;开展多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和谐、文明的校园行为。  相似文献   

4.
精神是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文化动态存在的终极所指即在于精神的生成。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圆融合一的。厚重高雅的大学校园文化是艺术陶冶与熏染的文化,是生活引领与改造的文化,也是理性批判与创新的文化,它是大学完成其时代担当的必要资源,也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大学精神是大学经过若干年的沉积和有步骤有计划的积极建构,逐渐形成的代表着学校特色、传统、品位、气质的基本风尚。大学文化建设必然要以大学精神的培育生成为基本的价值诉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厘清其基本内涵,找到其实施的实践载体,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也才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实现大学精神的培育生成。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校园文化是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功能。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清楚认识大学校园文化的涵义和基本构成。应该结合实际,认识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的思路和对策。作为大学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校园文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呢?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和时代密切相关且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  相似文献   

6.
刘颖慧 《文教资料》2011,(14):188-190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大学精神是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基础上生成、发展的,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确保校园文化的方向;培育主体文化,增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活力;打造特色文化,提升和谐校园文化的品位。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文化与创造性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学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和谐结合 ,它集中体现为良好的学术环境与校园氛围。这是大学培养创造性人才和产生创造性成果的最重要条件 ,但我国大学对此仍关注不够。当前 ,加强环境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精神教育功能及途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途径。大学校园精神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主义精神、道德修养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创新精神等丰富内容。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反映了一所大学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应从加强文化传统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几方面传承、培育和强化大学校园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园文化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行为文化是依托。大学校园文化是实现大学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罗道福 《文教资料》2012,(11):82-84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主体(高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与客体(主要是大学校园地理文化圈)在社会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可分为校园物态文化层、校园制度文化层、校园行为文化层、校园精神文化层等几个层次。我们应从大学校园文化的这几个层面出发,凝练大学精神、创新活动形式、完善大学制度、丰富物态建设,使之在特定的结构—功能系统中融为统一整体,共同对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新荣  李艳 《文教资料》2010,(1):197-199
礼仪文化是精神文化中的一种规范文化.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它具有共创性、共享性及符号性,其对大学校园建设的几点重要意义为:礼仪文化是完善大学校园角色的基础;是团结大学校园群体的核心;是传承大学组织精神的经脉。礼仪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发挥作用的现实平台主要有:以积极灌输教育为基础,搭建意识平台;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激活买践平台:以校园礼仪制度为保障,确保巩固平台。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精神主要是学术精神,大学校园文化也首先是指大学的校园学术文化.因此,努力营造学术环境、培育学生的学术追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力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4):38-47,121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光华大学在二十六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出显著的育人功能,培养出一大批卓越人才。光华经验表明:办学者要坚持将校园文化建设贯彻于办学实践活动的始终,须围绕精神、物质和师生行为方式三种形态来建设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是以自由、民主、平等和自治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根本宗旨在于育人,校园文化的所有表现形态都要紧密围绕育人来开展;需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思想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尽量融通中西文化;努力形成以先进的校长办学理念为源头,师生合作为关键,学生自治为根本途径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二、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三大基本功能的分析大学校园建筑文化作为大学整体文化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对大学的活动与价值的影响,有着其它文化因素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这一点,已引起人们的普遍承认,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其作用的不同解释,这如有人认为大学校园建筑这类文化现象是大学声誉与能力的第一形象;有人认为大学校园建筑的文化现象是全部大学文化得以续存、交融、发展的重要物质文化基础;也有人认为大学校园建筑作为物质设施既是大学人的物质家园,作为物质文化又是大学人精神活动的园地,故而大学校园建筑文化是一种显现在大学生活中的服务校园主文化的亚文化等。自然,对大学校园建筑文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基于之上的大学精神是外在形象展现。校园文化是基础,直接关系到大学精神的确立与发展。大学精神又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来实现推动大学的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代表了大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集中反映一所大学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体现大学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其独特风格,是文化的最深层的东西.从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功能和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特色三个方面阐述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员工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站.它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精神、物质成果及创造过程。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有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侧重点,以及四个具体分途径,即:以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为首位,以科技学术文化建设为核心,以网络信息文化建设为延伸,以文艺体育文化建设为载体。  相似文献   

19.
构建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是当前应用型高校所面临的课题.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方面意义重大.应明晰当下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应用型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定位,整体把握应用型校园文化建设,从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寻求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大学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同时应注意处理好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关系、文化民族性与文化发展趋势全球化的关系、文化高雅性与文化活动形式大众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