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海燕 《语文天地》2013,(15):77-78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文本,篇篇都是美文,自然美、人性美、语言美、结构美……在这里精彩呈现,如《江南的冬景》清新的语言与优美的冬景相得益彰,《荷塘月色》是外观形态美、内在意象美、文化意蕴美的综合,《边城》是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的聚集,《劝学》将论证的形象美与严密美有机结合……因此,  相似文献   

2.
李沪龄 《河南教育》2005,(10):36-36
美育是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进行的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语文教学处处体现着美育的宗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可以说,语文课堂是实施美育的好场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热爱自然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语文教材中描绘大自然美景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诗歌很多。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就是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秀作品,那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形象贴切的比喻,使人如进仙境。他用那…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三百余篇文章,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教材中生动的生活情趣、丰富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形式,去提高学生认识美、理解美、辨别美的能力,给学生以美的陶冶。 小语教材中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诗歌和文笔优美的科学小品,生动地再现了自然美。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的月亮湾(《月亮湾》),“举头红日尽,回首白云低”的华山(《咏华山》),美丽壮观的海上日出(《海上日出》),神秘奇特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篇篇课文把大自然的美再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师要善于从那奔腾江河、巍巍青山的描绘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阳刚之美,从那袅袅垂柳、潺潺流水中去体味大自然的阴柔之美,从而激起学生向往自然,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改造祖国河山、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相似文献   

4.
黄冬 《文教资料》2007,(36):104-105
从美学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材具有独特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内容。无论从教学过程还是从教学方法看,都体现着评论美、意境美、结构美、风格美等等。如果教学得法,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便会迅速提高。语文教师应重视美育教学,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入许多名篇佳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美的各个领域.如,表现自然美的《山海美》、《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表现社会美的《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辅以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导读、品词析句、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美感,领略到语文阅读的魅力.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童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喜怒哀乐、真善美丑,这些感情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略到阅读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是指审美主体(学生)对审美客体(教材)的一种情绪性心理反映。它是在学生感知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它也为儿童创造美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欣赏是审美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由于课文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描写了众多的美的人和事,诗歌和做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这些美的因素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这就为学生进行审美欣赏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杨华芬 《考试周刊》2009,(21):22-23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感受、审美情趣的培养。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从这样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在朗读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神韵美;在分析中探索《荷塘月色》的意境美;在理解中品味《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美是千姿百态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加强对课文内容和形式所包含的美的揭示,善于正确诱导学生去感受美.发现、感受、理解美的过程也就是陶冶学生思想境界、培养美好心灵的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点拨.一、从朗读中让学生感受美.小学语文教材充满了  相似文献   

9.
审美素质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针对学生实际进行美育语文教材中,可以说篇篇都渗透着美:写景中的绘画美,叙事中的含蓄美,童话中的想象美,诗歌中的音乐美、形象美,等等。如小学语文教材中:《趵突泉》《春雨的色彩》《长城和运河》《春天在哪里》等都是典型的美文。帮助学生发现美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教材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人,无不啧啧赞叹:写得美,美极了!有人对文章的“诗情画意”欣赏不已;有人对作者“如显微镜一样”精细的观察颇为称道;也有人对散文中意境的创造、比喻的贴切和语言的运用评价甚高……这一切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可以当之无愧的。但共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五四”以来,状物写景的散文可谓多如牛毛,其中具有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为什么《荷塘月色》能有如此传世不衰的艺术魅力呢? 看来,在《荷塘月色》的“美”之中,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美的欣赏主要是通过课文本身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以艺术的力量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欣赏美的习惯和能力,以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兴趣,提高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下面以第十一册教材中的看图学文《桂林山水》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欣赏语言、意境、结构"三美"。一、欣赏语言美师:《桂林山水》一文,语言准确、形象、朴实而又绚丽。用词准确,如"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教学具有美育的功能,其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美育因素,如:汉语言的音乐美,汉字的形美、义美,文章的结构美、意蕴美,文学作品的形象美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好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语文教学中如何以美的视角去激发、引导学生获得健美的心理、尚美的情操,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让孩子有一颗崇尚美的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语文教材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诚如罗丹所言:"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看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总目标与内容的第一条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借助教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如能较好地把握文本中的美育点,从不同角度挖掘其所蕴含的美育价值,便能借孩子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内容最美又最丰富的一门课程。时空的跨度非常大,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展示了无比丰富的美的世界,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处理文与道的辩证法,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产生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我的做法是这样的:(一)采用各种直观手段,再现美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绚丽多姿的自然美语文教材可使学生身处教室之内,遨游广阔深邃的宇宙、欣赏雄伟壮丽的山川——一次次领略大自然的美。如《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海上日出》的宏伟瑰…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的散《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白话,章中处处透露出美的气息。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时,我有以下几点美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小语教学中的美育是针对儿童思维特点及语文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的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蕴含在教材之中。作者寓课文中客观事物的美,能唤起学生美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在挖掘教材中美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感知美、创造美。一、创设图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意境美图画的直观、形象的鲜明,能给人以美感和愉悦,尤其能再现作品的深邃意境,使学生感知课文的意境美。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相似文献   

17.
正"美是遍及各处的。而且对于我们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一双发现美的双眼。"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要对学生们进行的教育也是美的,让他们尽情感受语文的美。语文课堂应该是一幢欣赏风景的高楼,学生们向远处观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行一场美的教育旅行,这可以让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加好。一、文本之美在语文课本中,典型作品散发的美是随处可见的。有自然美、感情美、艺术美以及言语美……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  相似文献   

18.
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美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其实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含“美”的文章,如描写景色美的,描写人物心灵美的,还有描写物体形态美的……可谓“美”不胜收.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注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历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人性;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一部高中语文教材,细细品尝,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历史,无处不是充溢着美.从《荷塘月色》的清华园的素淡、朦胧、恬美的荷塘月色,到《沁园春·长沙》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从《再别康桥》粼粼的水波,载着彩虹的梦到《边城》的湘西地方风情美和难以忘怀的翠翠姑娘;还有从梅雨潭那奇异醉人的绿到意大利水上名城威尼斯的旖旎风光;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过秦论》到弊在赂秦的《六国论》,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祖国山川自然之美,还可感受到人类所创的人情美、思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