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18):57-58
变式教学的教育思想主要是通过数学解题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方法的运用。有效的变式练习可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数学教学难点。学生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能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分析解答问题,解题过程由学生自己分析,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优化认知结构,提高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应用到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一题多解是指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多种角度来解答同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是属于解题的策略问题。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能较好地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就多年来  相似文献   

3.
李晔 《考试周刊》2013,(57):69-69
<正>变式教学由来已久,许多一线教师有意或无意地都在运用变式教育,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属性,形成正确的概念.在习题方面,重基本运算和数学技巧,促进学生解题技能的提高,最终发展数学思维.那么什么是"数学变式教学"呢?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笔者根据个人实践,谈谈对数学变式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高中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话题的探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为载体,重点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体现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5.
一解多题谈     
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效率,颇有好处。值得注意的是“一解多题”的训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一解多题”,就是给一个固定的数量关系或以一道应用题的解法为基础,要求用不同的术语、语言和文字形式反映同一实践活动、同一种事物,或是用不同的实践活动、不同的事物反映同一数量关系,形成“多题”。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表达的、  相似文献   

6.
同一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和不同的数学问题用同一数学知识来处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实践证明,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运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全方位地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一、运用“一题多解”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一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答,我们称之“一题多解”。在复习时,为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打破解题的习惯模式,变习惯性思维为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将选定的某一习题,规定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去解。例如: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8小时行了全程的4/7,再行几小时可以到达乙站?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学习要学会解题,要学会纵横思考,解题后要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思考是必要的.特别要学会变式应用,变条件变结论进行多角度的讨论,多角度的拓展才能真正的理解透数学实质.本文就一题多解及变式训练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8.
“几何画板”在数学解题变式中的应用和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人们可以从不同侧面对数学题目进行研究。这就用到解题变式的三种形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几何画板”具有追踪轨迹、实时计算等功能,因此,为了降低认知负荷,它可以用以实施解题变式。同时,在数学解题变式中应用“几何画板”,能够增加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学习主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变式训练是高中教师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普遍采 取的一种手段,通过一题多解、多变、多问等形式,使学生找到 数学学习当中的乐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思考 与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及数学解题能力,从而提高 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解题教学占有很大的分量.如何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解题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一般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就题解题,只要能给出正确答案,既意味着关于这道题的教学宣告结束,进而丧失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好契机,不能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变式教学时中国数学教学的优势,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从基本问题出发,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延伸"、"结论运用"等多种途径进行适当变式,不仅能够深化对基本问题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合格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也谈“一题多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好方法.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做好解题总结,提高判断能力,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使学生思路开阔,对各种问题能从更深层次去考虑.  相似文献   

13.
张侨平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105-109,137
普及教育推行以来,处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差异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数学科,按照数学问题或习题的难度进行分层教学是一贯的做法,期望不同能力的学生逐阶而上。然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供不同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是处理差异化教学的关键。在面对混合能力的大班教学中,运用数学开放问题,结合平行练习任务进行分层教学或是一条有效的处理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2011年5月4日对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进行了访谈,内容包括关于如何评价当今中国数学教育;是否将中国数学教育特色概括为中国课堂导入、尝试与探究、师班互动、数学思想方法、变式练习等5个方面;如何认识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如何认识凯洛夫教育思想和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如何认识中学的函数等初等数学内容;如何认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What kind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do prospective teachers need for teaching and for understanding student thinking? And how can its construction be enhanced?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ongoing discussion on mathematics-for-teaching by investigating the case of understanding students’ perspectives on equations and equalities and on meanings of the equal sign. It is shown that diagnostic competence comprises didactically sensitiv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especially about different meanings of mathematical objects. The theoretical claims are substantiated by a report on a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 which draws on the analysis of student thinking as an opportunity to construct didactically sensitiv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for teaching for pre-service middle-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相似文献   

17.
许颐 《成才之路》2020,(11):56-5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要通过巧设数学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文章以八年级数学拓展课“中点四边形”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支架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交变电流的知识体系中 ,一些物理量的制约关系 ,与数学中一些数量制约有着相似之处。正弦式交流电的图象与正弦曲线完全吻合 ,它们满足相同的规律。研究数学的思维方法 ,在交变电流中体现出来 ,在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 ,可开阔学生思维 ,提高其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describes teachers' collective work in which they develope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Teachers at one school met in monthly workgroups throughout the year. Prior to each workgroup, they posed a similar mathematical problem to their students. The workgroup discussions centered on the student work those problems generated. This study draws on a transformation of participation perspective to address the questions: What do teachers learn through collective examination of student work? How is teacher learning evident in shifts in participation in discussions centered on student work? The analyses account for the learning of the group by documenting key shifts in teachers' participation across the year. The first shift in participation occurred when teachers as a group learned to attend to the details of children's thinking. A second shift in participation occurred as teachers began to develop possible instructional trajectories in mathematics. We focus our discussion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se of student work and a transformation of participation view in analyzing the learning trajectory of teachers as a group.  相似文献   

20.
创设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更能帮助学生针对所观察的数学情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现通过分析一则案例,提出面对易境时,凭数学直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面对困境时,凭元认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胜境时,凭反思创新解法、升华问题。从而强调在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更要重视常规问题情境的发现和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