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读经”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漪 《中文自修》2004,(11):23-24
是不是一种历史的惯性使然?100年来,孔子曾被打倒在地。自民国废止读经之后,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据说10年来已“惠及”数百万儿童。“读经热”是不是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一种重新的认识?由此本刊在今年第9期“热点追踪”栏目发表了上海市九峰实验学校关于学生诵读《三字经》做法的一文之后,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著名语文教师于漪应本刊之约,就此谈了谈她对儿童读经的一些看法:要传承而不是复古;可以读点经典,但要慎选,读得少而精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发起于港台地区的“小学生读经工程”渐次向内地扩散,与颇具盲目性的“国学热”相呼应,导致一股“读经”思潮再次泛起。一些地方举办“幼儿读经班”,一些小学试行“读经”,一些学校搞“复兴国学”试验。许多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学术声望的人多方奔走呼吁,力图借助政府的力量推动读经运动。再加上媒体与商家的介入,于是一场有思潮、有纲领、有措施、有行动、有市场、有群众的“读经运动”大有纷纷攘攘之势。  相似文献   

3.
关于“读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你读经了吗?——时下,中国许多地方掀起了“读经”热,“读经”俨然成为了当前的“时尚词汇”。其实中国有两千年的“官方”读经史,“读经”也和中国传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辛亥革命之前,读经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读经是个人通过科举仕途之路,跻身士大夫阶层的必要条件。直到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之时。才下命令废除了小学读经科。然而读经并未从此走下历史舞台。民国成立后,又先后掀起了三次“读经”运动,其主导者分别是袁世凯、章士钊和何健等人。这三次“读经”运动“寿命”都很短,不久就陷入侵旗息鼓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儿童读经运动引发的争论已有些时日了。近来,刘川鄂教授发表长文,(载《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6年第4期)认为儿童读经运动带有“专制性”、“残酷性”和“欺骗性”,指出,读经作为“教育行为”,实为不妥。刘先生是湖北大学领袖群儒的人物。但其反对读经,尤其是反对作为教育行  相似文献   

5.
民国废止读经后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王财贵是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的核心人物,他试图颠覆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提出“填牛”理论和记忆的“黄金时期”理论,主张让儿童死记硬背“经典”。他的这些主张在理论方面是极为错误的。在实践方面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6.
一一九二五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方各省农民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展开的“反奉倒段”运动,使得北洋军阀政府摇摇欲坠。反动政府一面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一面抬出孔丘的亡灵,提倡“尊孔读经”。“五四”运动以来,一直进行着的反“尊孔读经”与“尊孔读经”的斗争,实质上是改革者与反改革者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刘晓东 《学前教育》2006,(11):10-11
儿童读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又热火起来,乃至发展为一种“运动”。对“儿童读经”,我是持反对态度的。近来读到梁启超的《学校读经问题》一文,发现目前儿童读经运动的支持者们所持的观念其实与梁启超有颇多相似。因而便觉得有必要对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做一番评论.希望这种评论有助于认清儿童读经的利弊。  相似文献   

8.
以王贵才“儿童读经”和南怀瑾的“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程”为代表的“儿童读经运动”是以“填鸭”“填牛”之强制灌输方法,让儿童死记硬背、生  相似文献   

9.
一、国外的视角:孔子学院的盛行与国外“读经热” 在国内对“读经”运动的声讨愈来愈激烈的同时.“孔子学院”正在以“全球通”式的速度在国际上悄然升起。“孔子学院”是借以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之名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2009,(3):4-8
栏目编辑 杨建伟 1994年,王财贵先生在台湾发起儿童读经运动,儿童读经在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迅速得到推广。耶鲁大学历史系薛涌博士在《南方周末》上撰文批评,认为这是一场违背“新文化运动”的复古行为,由此引发了“我们要不要读经”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1.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的有效途径.介绍了既有益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又有益于培养学生道德、审美情操的“六步诵读法”.  相似文献   

12.
在句法形式的转换中,句法成分位置的移动,只宜区分为"移位"与"倒装"两种类型,而不好再划分出第三种类别来。从本质上看,移位所凭借的句法结构当是深层结构(或基本句法结构),它所生成的表层结构,可以直接进行层次分析;而"倒装"所凭借的则是具有正常层次关系的表层句法结构,它所生成的句法结构具有较强的语用性,无法直接进行层次分析。就移位和倒装的成分言,二者虽然都可以是论元成分也可以是非论元成分,可以是主语、宾语又可以是定语、状语和补语,但,倒装的成分还可以是谓核及其短语,而移位却没有这种成分。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背诵作为传统教学模式一直被我国教育者在教学中所沿用。但今天,当人们过于热衷地应用分析性、启发性的语言教学法时,背诵被认为不合理或不可取。然而随着对模因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却又逐渐重新发现了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提升小学背诵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诵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在语文学习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重视背诵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引导,可以提高背诵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喜爱背诵,喜爱语文学习。背诵教学可从感受趣味、激发兴趣,寻求方法、多样导趣,增进效果、恰当运用等三方面路径具体而有效地展开。  相似文献   

15.
模因理论对背诵在外语教学中作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诵作为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教育者在教学中所沿用。但今天,当人们过于热衷地应用分析性、启发性的语言教学法时,背诵被认为不合理或不可取。随着对模因论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重新发现了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作文测试和错误分析,发现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从语言基础、写作技巧和思想深化三个方面入手找出对策,总结出注重语言基础、以阅读和欣赏促进写作水平、注重背诵输入、讨论法、反复修改法等五步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学在强调语言输出的背景下,不应忽视语言输入。而中国传统的语言学习策略——背诵,是一种适合中国外语教学国情的有效学习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职学生语言输入匮乏的不足。背诵有其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背诵法和附带习得法是二语习得中常用的两种不同方法。通过调查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语境中的词汇习得现象,发现在附带习得的基础上增加背诵学习对学习者不同知识层面(从认知到运用)的词汇习得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背诵是对附带习得的有效补充。综合学习法更适合英语词汇量小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9.
背诵默写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特别是经典古诗文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试考查的方式之一。高中生在平时学习、记诵文言文时除了常见的理解记忆法外,应该因文而异,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规律,科学高效地背诵记忆,并在考试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龙宫水溶洞的形成机制,认为龙宫水溶洞是在地层地貌基础、水动力条件和断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地下伏流系统。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喀斯特作用的向深性不断增强,水溶洞的局部顶板崩塌,使完整的伏流系统分解为五段地下水溶洞,称为"五进龙宫"。龙宫的龙门瀑布与黄果树瀑布在形成机理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