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学文指导1、学生边看幻灯边听配乐朗读课文录音.2、学习儿歌,这首儿歌有几句话?学习第一、二句.思考:课文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板书:弯弯的、小小的)学生回答后指导:“弯”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比较“弯的”和“弯弯的”(放幻灯映出弯弯的月儿),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这是初步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体会打比方的句子.)学习第三句.思考:她坐在小船里看到了什么?(板书:只看见、闪闪的、蓝蓝的)学生回答后重点指导“闪”字的读音(读准翘舌音、前鼻音),启发学生分析“蓝”字的字形结构,指导书写.指导学生看幻灯,映出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使(学生理解“闪闪的”就是一闪一闪的意思;“蓝蓝的”就是很蓝的意思.)比较“看见”和“只看见”  相似文献   

2.
某教师在教学《在炮兵阵地上》一文中的“视察”这个词时,这样进行的: 1.什么叫“视察”? (不要求答)“视”和“察”分别解释什么?(要求答)2.在课丈原句中“视察”作什么讲?(不要求答)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哪个词的词义和它相近呢?(要求答:检查)3.读上下文,体会一下什么情况下的检查可用“视察”这个词呢?(要求答:首长检查下级的工作,可用“视察”一词。)4.小  相似文献   

3.
小语第十二册《早春》一诗中有“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其中的“处”字作什么讲呢?“教参”上没有明说,只是对“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作了这样的解释:“这句意思是,这是一年春景中最好的时光”。如一一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4.
反思我们多年的语文教学,不外乎这样一种模式:在小学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并且仅仅局限于字词句,让学生反来复去地写字、组词、造句,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的重复;在小学高年级则主要是进行句、段、篇的教学,这种教学基本是以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的: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为什么要写这一句 ?为什么安排这一段 ?这些词、句、段对渲染主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段意是什么 ?中心思想是什么 ?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然后通过“启发式”或“填鸭式”导出每个问题的统一答案,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这种模式是不是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呢 ?它对提高学…  相似文献   

5.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是《燕子》(第八册)一文中描写燕子停歇时美姿的句子。此句主要描写静态的远景。“痕”字更是逼真地写出了远景中电线若有若无的样子。那么,教学时怎样向学生讲清这个“痕”字呢?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在默读中发现问题 教学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小节,然后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节中有什么词跟我们平常的说法不一样?”这时,学生们个个像猎人搜寻猎物一样一字一词地仔细阅读起来。一会儿,不少学生举手表示发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1.抓“题眼”进行突破。“题眼”,是指题目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字眼。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眼进行质疑,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如教学人教版(以下同)第十一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抓住“壮”字切入:看到这个“壮”字,你有什么疑问?霎时,教室里沸腾了。将其理顺后,按难易可概括为五个问题:(1)“壮”是什么意思?(2)什么样的人可称作“壮士”?(3)文中这五个人怎么会成为“五壮士”?(4)“五壮士”有何壮心、壮言和壮行?(5)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由于学生在主动质疑中达成的目标,接下来的探究释疑也就水到渠成了。2.抓词语进行…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168页《塞翁失马》一文末尾一句:“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其中“此”字的意思是什么?课本注解为“这样”。我认为这不太恰当。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此”字在文言文里用作指示代词的时候,它的意思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这”,可指代人,指代物,指代事,还可以指代处所、时间等。如: “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这个句子中,“此”就是指代事的指示代词。另一类是“这般、这样”,是指代动作行为的状态、程度、性质、方式等。如: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识字教学课,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识字学词学句(二)”。老师在教“器”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识字教学课,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识字学词学句(二)”。老师在教“器”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偶尔看了几位教师的备课笔记,发现他们随意用一些不常见的难懂的词语;用一些文言词、专业词、方言词来给学生解释词语。例如,语文课本第七册中,有“盘缠”、“逝世”、“视死如归”等词语。有的老师把“盘缠”解释为“盘费”;“逝世”解释为“谢世”、“过辈”;“视死如归”解释为“大义凛然的样子”。“盘费”是我们地方上的一句口头语,“谢世、过  相似文献   

12.
诗歌有“诗眼”。古人常常根据意境的需要,选择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词做“诗眼”,这样的词对于意境的塑造及思想感情的表达至关重要。2000年高考题《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第四选项:“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这道题就是考诗眼“闲”,不过此为“无聊之闲”而非“闲适恬淡之闲”。“诗眼”一般指五言中之第三字,七言中之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诗眼”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动词是表现事物的动作和情态的,常作为“诗眼”。例如: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凭借课文,优化课堂提问,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一、急问抢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者发出一连串的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如讲读《蜜蜂引路》(六年制第三册)第三节问道:(1)列宁边走边看发现了什么?(2)列宁仔细观察又看见了什么?他会怎样想?:(3)开门的是列宁要找的养蜂人吗?这里为什么用“果然”一词?(4)列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4页例1,算算填填,练习十八第1~8题。教学目标:l.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中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做好铺垫1.复习6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6的乘法口诀有哪几句?相邻两句之间有什么联系?(用多媒体显示6的乘法口诀)在6的乘法口诀中,各句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把已显示出的六句口诀中的“六”改为红色。犤设想犦复习…  相似文献   

15.
一、提问激趣审课题 开课,教师提问:1.什么叫补丁?2.大家看看,谁的衣服打了补丁?穿打补丁的衣服好看吗?3.毛主席是国家主席,为什么还穿打了补丁的衣服?(暂不回答) 二、初读课文理思路 1.认读生字,解释新词。逐个出示生字卡片,注意“补”“袜”“警”“净”的字形分析。如教师用“俭朴”多造范句,学生在课堂上广泛说句等,让学生透彻理解“俭朴”的含义,并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2.初读课文。读后提问:①全文有几自然段?中心句在哪里?(第一节是中心句)。②全文讲了毛主席艰苦朴素的几件  相似文献   

16.
朱细英 《江西教育》2004,(15):69-69
抓“题眼”进行突破..“题眼”。是指题目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字眼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眼进行质疑,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如教学人教版(以下同)第十一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抓住“壮”字切入:看到这个“壮”字.你有什么疑问?霎时.教室里沸腾了。将其理顺后,按难易可概括为五个问题:(1)“壮”是什么意思?(2)什么样的人可称作“壮士”?(3)文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为了掌握六年制小语第七册《基础训练1》的内容与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钻研:1.看它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个基础训练共安排了“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四个部分的内容。综观这些内容,体现了基础训练是字、词、句、段、...  相似文献   

18.
[教学环节]小组学习,紧扣“还”字,披文入情,体会思乡之情。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2.自由汇报:你们小组学懂了什么?3.根据各组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A组: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学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小组代表上台在原有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问:从这两句诗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B组: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并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  相似文献   

19.
《努力学习》(小语六年制第二册第26课)是一篇看图学词、学句教材。教材的内容是“认真听讲、专心读书、按时完成作业”几个词语(附图),和一个句子“我们要努力学习,从小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某老师上这一课的时候,整个教学,紧紧抓住字,词、句训练为主线,开展讲读活动。师:(指导看图)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我对诗词教学情有独钟。为此,我愿将自己教学诗词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交流。一、培养兴趣,从预习开始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的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我安排预习的宗旨是:从核心入手突破一点,带动全诗。如: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哪几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景?哪几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情?(我确定诗的核心是:叙事、抒情、言志)2《.登高》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悲秋叹世、思乡之情)3《.雨霖铃》一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恋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词中有几句用了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